陳志武:上市不只是敲鐘

 

陳志武:上市不只是敲鐘

 

【金融其實很簡單】

 

以前你可能看到過一些公司創始人在上交所或者紐交所敲鐘,然後新聞報道就說:某某公司上市了!緊接着,創始人當然充滿勝利的喜悅,要一波接一波宴請朋友和同仁,慶祝上市成功!再後,似乎就萬事大吉。——上市真的只是敲鐘嗎?上市過程確實很熬人,過程結束了當然應該慶祝,但這只是萬里長征的開始。今後是否能跟市場溝通好、能否降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挑戰,才是決定上市是否真成功的關鍵。
幾年前,一位學生很激動地跟我講,他兄長打算兩年後讓自家的公司在香港上市,並且要衝刺這兩年業績,要正好在上市敲鐘的時候讓業績達到頂峰!我就問:「你們家是希望十年、二十年後公司仍然運營很好,家業長青,還是就圈一次錢跑路?」他說:「當然希望家業長青!」我說:「如果是那樣,就千萬別上市之前製造業績頂峰。那樣雖然能把一開始的股價炒得很高,但之後如果業績下滑,讓第一波投資者吃上苦頭,他們就從此不再相信你們,跟你們公司結上仇了,今後跟市場溝通起來就很難辦。

 

而如果換個角度看,反正上市時賣的只是很小一部分股份,你們家繼續是控股大股東,開始時股價即使不是最高,也沒關係,因為今後隨着業績的自然增長,股價反正會持續上漲,你們家的股權市值會上升。而如果一開始給了投資者持續的甜頭,那麼,今後跟股市溝通起來就容易多了。那不是為公司長久發展打下更好的基礎嗎?」
我不知道這位學生的兄長是否聽進了這樣的建議,但那不重要。關鍵是,太多人把上市本身看成終極目的,只在意短期利益。否則,怎麼會有那麼多A股公司上市之後就開始業績下滑呢?很多人都強調要提升上市公司的質量,可是質量不是喊出來的,而是具體從細節做出來的。

 

東方航空的故事

自從1997年東方航空在紐約上市以來,我經常關注這隻股票,也曾經買過。但是在這些年裡,東方航空在美國每天的交易量很低,平均一天只換手1.2萬股,按照每股不到28美元的價格,每天交易量33萬美元左右。也就是說,如果到美國上市的目的是為了擴大融資範圍、隨時能融到大量資金的話,那麼,假如東方航空要通過美國股市增發股票融資9億美元,這筆資金就相當於2727天的交易量。按照每年250個交易日算,這等於要花11年!從這個角度看,東航的海外上市不能算太成功。
相信你肯定坐過東航,因為作為國內第二大航空公司,2016年東航的客運量超過一億人,特別是它覆蓋了經濟繁華的華東地區的各主要航線,國際航線覆蓋面也甚廣,飛往全球一千多個目的地。東航股份於1997年分別在紐約、香港和上海上市。隨着中國經濟的增長,尤其是商業旅行和休閑度假的逐年增加,到2016年,收入985億元、利潤45億元,資產規模達到1957億元。在「2016中國企業500強」中排第155位。所以,不管從航空市場覆蓋面、品牌、行業排名,還是從經營規模,東航並不是一個人們不知道的公司。
那麼,為什麼東航的股票無人問津呢?是東航的原因,還是股市的問題呢?
信息披露是關鍵
東航作為一個中國公司,在美國股市交易量相對低,不太奇怪,畢竟到過中國、坐過東航的美國投資者並不多。今後我們再回到這個話題。這裡,我們還是從信息披露、跟股市溝通的角度來談。
那麼,東航自己給股市投資者發佈的消息有多少呢?這些年我經常到許多投資者訪問的雅虎財經上跟蹤東航的消息,東航以前發消息大概為一個月一條,到最近幾年是每6個月發佈一次半年財務報表,其它很少有什麼消息。也就是說,有半年時間裏,投資者會聽不到公司的聲音。
實際上,不只是東航,一般中國公司除了必須披露的信息(比如,財報、高管變動等)之外,基本都不告訴股市投資者有關公司的最近動態,比如,最新的項目、新簽約的交易、商業發展計划進展、業績預期。
相比之下,IBM自己發佈的消息平均一天有2到3條,其它關於IBM的評論每天就更多了。微軟平均每天發佈一條消息左右。投行分析師、基金經理、行業研究師針對這些公司發佈的分析報告就更多了。
通俗地講,如果一個上市公司從市場上消失好幾個月,投資者和分析師當然就會把你忘記,也沒有理由去對你公司做新分析、新評估,股票無人問津、交易量低就毫不奇怪。而如果公司的投資者關係部門經常主動積極地向市場披露最近動態,你公司的名字就會經常出現在投資者眼前,自然帶來更多關注,交易量就會上來。
事實上,股票估值和交易量通常是高度正相關的:交易量大的公司,市盈率通常更高。反過來,交易量低的股票,市盈率就更低。許多金融學的學術研究也發現,做產品廣告比較多、在媒體曝光比較頻繁的公司,不僅它們的產品銷售會更多,股票估值、股票交易量也會更高。所以,管理公司市值的方式有很多種,但,你首先要引起投資者對你公司的關注,並進一步讓他們有興趣分析你公司,否則公司市值和流動性都會吃虧。
理論上講,之所以公司主動披露信息、經常發佈消息這麼重要,是因為金融交易中存在固有的信息不對稱。也就是說,公司內部人知道公司做的決策、發生的事情等,因此,知道公司前景的好壞;可是,外部投資者不知道。加上股票交易本身是最難的跨期價值交換之一,所以,信任和信心總是股市上最稀缺、最珍貴的,而增加信息披露的數量和質量,是公司能夠主動降低信息不對稱、提升信任與信心的主要方式。一旦跟投資者的關係理順了,融資和市值就自然水到渠成。
今天我們講的要點包括:

 

第一,公司上市不只是敲鐘。敲鐘是上市過程的終點,但不是上市成功的標誌。上市是否成功取決於今後漫長的市場溝通和市值管理。尤其不要在上市之前製造業績頂峰,否則,投資者會記住你公司的。

 

第二,敲鐘之後,最糟糕的做法是平時在股市上不露面、等需要再融資才出現。那樣的話,股票交易量少、估值也偏低。最好的做法是經常跟市場溝通,多披露、常披露,讓投資者和分析師知道你公司的思路、規劃和進展。最後,媒體曝光越多、產品廣告越多,公司的市值估值也會越受益,道理在於這些方式也能幫助降低投資者與公司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強化股市參與者對公司的信任和信心。■

陳志武 經濟觀察報觀察家

Author: RyanBen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