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企业“上港逃亡”之路隐忧,多重监管造成资本寒冬?

在线教育企业“上港逃亡”之路隐忧,多重监管造成资本寒冬?

“这是资本的‘上港逃亡’。”谈及新东方在线与沪江赴港上市的行为时,国金证券教育行业分析师吴劲草告诉未来网记者,“今年很多在港股上市的公司都有资本套现退出诉求。”

22日,港交所披露称沪江通过聆讯。在此之前,新东方在线已正式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由于均是在线教育企业,网上有文章戏言,沪江与新东方在线在争夺“港股在线教育第一股”。吴劲草则指出,“港股在线教育第一股”的名头无实际意义。

实际上,相比于谁会是“港股在线教育第一股”这样的臆想,新东方在线、沪江背后的“风云变幻”更值得关注。

小雪时节,资本寒冬的声音和北风一起袭来。不过,投资人们会在大大小小的教育行业活动中一次次分析强调,教育行业是具有弱周期性的,资本寒冬对教育行业影响有限。

相较于资本寒冬,今年以来,国家系列监管政策的出台才真让教育行业从业者、投资人“坐不住”。

从今年2月发布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到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和《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相继发布,再到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学前教育新政”)出台,国家对校外培训监管步步趋严,几乎每次新政的出台都引发了教育行业大地震,股市随之震荡。

如此大环境之下,新东方在线与沪江加快了上市脚步。对此,移动互联网教育基金创始合伙人尉迟道坤在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指出,根据基金的进入退出周期,今年已经到了资本退出的关键之年,新东方在线与沪江赴港上市“不是最佳选择,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

在线教育企业“上港逃亡”之路隐忧,多重监管造成资本寒冬?

图片来源网络

港股低潮期双双赴港上市所为何故?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系列监管新政出台以来,教育股面临的影响股市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下半年以来,港股教育板块股价更是持续走低。新东方在线、沪江等一众教育企业为何在这样的时间点选择赴港上市?

公开资料显示,新东方旗下的新东方在线成立于2005年,核心业务为大学、K12和学前教育。2017年3月新东方在线在新三板挂牌,2018年2月中旬宣布退出新三板。今年7月17日,新东方在线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说明书。日前,新东方在线已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有传言称其计划募资2至3亿美元,低于原拟募资4亿美元。

其财报显示,2016至2018财年,新东方在线营收持续增长的同时利润出现波动,其中2018财年利润同比下滑11%。

而被戏称与新东方在线争夺“港股在线教育第一股”的沪江,业务主要包括自有品牌课程业务沪江网校等,以及CCtalk平台业务。11月22日沪江也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

相较于新东方在线,沪江上市前日子过得不太好。招股书显示,沪江2015至2017年处于亏损持续扩大状态,分别为2.8亿元、4.2亿元、5.4亿元,而今年前5个月就亏损4.6亿元。

港股市场上,当前除新东方在线、沪江等一众教育企业正在排队上市外,新华教育、21世纪教育等多家教育企业已于今年前期相继上市;美股市场上,尚德机构、精锐教育、朴新教育、安博教育、流利说今年先后上市。

“美国有教育龙头企业,就意味着有风向标,新东方和沪江的最佳上市地点其实在美国,在港股上市可以看作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尉迟道坤对于新东方在线与沪江赴港上市,尉迟道坤并不看好,他分析指出,香港市场对大陆教育企业的认知与接受程度并不算很高,并且港股教育企业相对较少,不像美股已形成一个庞大的投资集群,因此也缺少专业的教育板块投资基金,股市活跃度低、股价难上去。

与此同时,尉迟道坤还分析指出,教育基金的进入退出周期为3-5年,且每个资本寒冬除了跟经济周期吻合以外,跟教育基金的进入退出周期也比较吻合。今年正是资本退出的关键之年,资本急于退出以便去寻找新的风口与标的企业,教育企业到了不得不上市的时间点。

在这种情况下,上市手续比较简单、货币基金跟大陆基本吻合的香港成了新东方在线和沪江上市的优先选择地点。

目前沪江尚未公开募资规模,而就新东方在线拟募资金额而言,尉迟道坤认为,相对于前期投入而言,其上市所募集资金量其实很小,或许还不够其运作上市。他甚至预言,新东方在线与沪江在港股上市后的表现不会太好。

未来网记者发现,尉迟道坤预言可以找到现实的依据。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6家在港交所上市的大陆教育企业,与上市首日相比,其中5家股价跌幅超29%,更有天立教育跌幅超54%。

在线教育企业“上港逃亡”之路隐忧,多重监管造成资本寒冬?

图片来源网络

尉迟道坤还指出,资本市场投资人的耐心是有限的,沪江和新东方上市后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较快较好盈利。

“国家对K12领域监管趋严是趋势,在市场扩张的‘手脚’被拴住,而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技术成本、研发成本高企的情况下,互联网教育企业或许离下一轮裁员大潮不远了。”尉迟道坤还进一步分析道。

不过,从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在系列政策的影响下,民办高等教育、幼儿园和K12领域领域对资金的冻结能力减弱,资本退出成趋势,这也意味资本转移,明年教育行业会有一个再爆发的契机,资本会去寻找新的行业、新的教育领域。

资本寒冬遇严监管 教育行业的下个风口在哪?

如今,随着严冬步步逼近的,是资本的寒冬。资本寒冬与监管政策趋严,成了这个冬天教育行业人士见面必聊话题。

日前,启明创投合伙人吴静在一场教育论坛中指出,当前一级市场上,部分项目预期估值大幅下降,曾经的热点项目拿不到融资;红海市场中的非头部企业遇融资难;新兴细分市场持续受关注,但估值谨慎。而在二级市场上,受资本市场整体影响以及行业政策多方影响,中国教育股市盈率与市销率近期均大幅下滑。

“不是冰火两重天,而是很冰。”创新工场合伙人张丽君如此形容当前形势

不过,面对资本寒冬,投资人们心态不算太悲观,在大大小小的教育行业活动中,他们一次次分析强调,教育行业是具有弱周期性的,资本寒冬对教育行业影响有限。

“在1998年和2008年两次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发生后的5年,教育是国内主要行业中唯一一个两次增速都跑赢GDP的行业。同时,从1997年至2017年的20年间,教育行业的增速有14年都跑赢了GDP。”昆仲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王钧说,在过去两次金融危机期间,教育行业的抗周期性彰显无遗。因此,再次进入资本寒冬的2018年,教育行业一级市场仍保持相对活跃发展节奏,素质教育、大语文、STEAM教育等热点领域频现。

但很显然,今年整个教育行业过得并不轻松,密集出台的监管政策对教育行业发展的影响力大过资本寒冬。

“从送审稿到学前教育新政,系列政策背后的立法精神是坚持‘教育主权’、弱化学科教育并强调教育公益性。”王钧指出,监管政策收紧下,线下校外培训机构面临严厉整治,对教育上市企业及部分K12领域线下培训机构产生了较大影响。“从今年相对指数涨跌幅来看,近两年新上市的教育企业中,仅中教控股、新高教集团两家公司‘跑赢’指数,而美股则‘全军覆没’。”

8月10日发布的“送审稿”提到,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且实施集团化办学的,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加盟连锁、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非营利性民办学校。随后,港股市场教育板块经历“黑色星期一”,8月13日收盘,中教控股、宇华教育、睿见教育分别下跌20.80%、36.57%、39.77%;美股的好未来、新东方股价也不同程度下跌。

8月22日,《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出台,美股的新东方、好未来、朴新教育、精锐教育等校外培训企业股价大跌。当天,新东方以79.05美元报收,下跌7.01美元,跌幅达到8.15%。

此种形势之下,教育投资人一度对学前教育、素质教育等领域寄予厚望。因此,11月15日学前教育新政出台,很多投资人用“震惊”来形容自己当时的反应。学前教育新政明确提出,民办园一律不准单独或作为一部分资产打包上市,受此影响,美股幼教企业红黄蓝股价下跌52.97%;A股学前教育板块中,三垒股份跌停,和晶科技下跌8%,电光科技跌近5%。

教育行业一遇规范性政策就死?这显然不是政策的本意,这样的说法也与事实不符。

在王钧看来,系列监管新政的出台将加速教育行业优胜劣汰,有特色、有品质、能实现管理和技术能力升级的K12培训机构可能活下来、且活得更好。他指出,K12教育培训进入下半场,烧钱不可持续,回归理性和教育本质,“算得过来账”才是硬道理。“素质教育、科技革命和认知革命是未来教育行业的三个发展方向。”

天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吴冠雄则指出,学前教育新政的出台使学前教育受到了比义务教育更加严格的限制,但同时也带来了利好消息:政策扶持力度加大,长期无证园有望解决、师资难问题有望缓解。

另有业内人士指出,2019年会迎来入园高峰,幼儿园领域的第三方服务、幼师培训、信息化等板块会有机会可寻,而早幼教市场仍充满希望。

可以预见,未来教育行业发展中“马太效应”会越来越明显;与之同时,一些新的机会与风口会到来。


 程婷   麻辣未闻

Author: RyanBen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