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教育企業「上港逃亡」之路隱憂,多重監管造成資本寒冬?

在線教育企業「上港逃亡」之路隱憂,多重監管造成資本寒冬?

「這是資本的『上港逃亡』。」談及新東方在線與滬江赴港上市的行為時,國金證券教育行業分析師吳勁草告訴未來網記者,「今年很多在港股上市的公司都有資本套現退出訴求。」

22日,港交所披露稱滬江通過聆訊。在此之前,新東方在線已正式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由於均是在線教育企業,網上有文章戲言,滬江與新東方在線在爭奪「港股在線教育第一股」。吳勁草則指出,「港股在線教育第一股」的名頭無實際意義。

實際上,相比於誰會是「港股在線教育第一股」這樣的臆想,新東方在線、滬江背後的「風雲變幻」更值得關注。

小雪時節,資本寒冬的聲音和北風一起襲來。不過,投資人們會在大大小小的教育行業活動中一次次分析強調,教育行業是具有弱周期性的,資本寒冬對教育行業影響有限。

相較於資本寒冬,今年以來,國家系列監管政策的出台才真讓教育行業從業者、投資人「坐不住」。

從今年2月發佈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到8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修訂草案)(送審稿)》(以下簡稱「送審稿」)和《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相繼發佈,再到1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學前教育新政」)出台,國家對校外培訓監管步步趨嚴,幾乎每次新政的出台都引發了教育行業大地震,股市隨之震蕩。

如此大環境之下,新東方在線與滬江加快了上市腳步。對此,移動互聯網教育基金創始合伙人尉遲道坤在接受未來網記者採訪時指出,根據基金的進入退出周期,今年已經到了資本退出的關鍵之年,新東方在線與滬江赴港上市「不是最佳選擇,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下策』。」

在線教育企業「上港逃亡」之路隱憂,多重監管造成資本寒冬?

圖片來源網絡

港股低潮期雙雙赴港上市所為何故?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系列監管新政出台以來,教育股面臨的影響股市的不確定因素增多,下半年以來,港股教育板塊股價更是持續走低。新東方在線、滬江等一眾教育企業為何在這樣的時間點選擇赴港上市?

公開資料顯示,新東方旗下的新東方在線成立於2005年,核心業務為大學、K12和學前教育。2017年3月新東方在線在新三板掛牌,2018年2月中旬宣布退出新三板。今年7月17日,新東方在線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說明書。日前,新東方在線已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有傳言稱其計劃募資2至3億美元,低於原擬募資4億美元。

其財報顯示,2016至2018財年,新東方在線營收持續增長的同時利潤出現波動,其中2018財年利潤同比下滑11%。

而被戲稱與新東方在線爭奪「港股在線教育第一股」的滬江,業務主要包括自有品牌課程業務滬江網校等,以及CCtalk平台業務。11月22日滬江也正式通過港交所聆訊。

相較於新東方在線,滬江上市前日子過得不太好。招股書顯示,滬江2015至2017年處於虧損持續擴大狀態,分別為2.8億元、4.2億元、5.4億元,而今年前5個月就虧損4.6億元。

港股市場上,當前除新東方在線、滬江等一眾教育企業正在排隊上市外,新華教育、21世紀教育等多家教育企業已於今年前期相繼上市;美股市場上,尚德機構、精銳教育、朴新教育、安博教育、流利說今年先後上市。

「美國有教育龍頭企業,就意味着有風向標,新東方和滬江的最佳上市地點其實在美國,在港股上市可以看作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下策』。」尉遲道坤對於新東方在線與滬江赴港上市,尉遲道坤並不看好,他分析指出,香港市場對大陸教育企業的認知與接受程度並不算很高,並且港股教育企業相對較少,不像美股已形成一個龐大的投資集群,因此也缺少專業的教育板塊投資基金,股市活躍度低、股價難上去。

與此同時,尉遲道坤還分析指出,教育基金的進入退出周期為3-5年,且每個資本寒冬除了跟經濟周期吻合以外,跟教育基金的進入退出周期也比較吻合。今年正是資本退出的關鍵之年,資本急於退出以便去尋找新的風口與標的企業,教育企業到了不得不上市的時間點。

在這種情況下,上市手續比較簡單、貨幣基金跟大陸基本吻合的香港成了新東方在線和滬江上市的優先選擇地點。

目前滬江尚未公開募資規模,而就新東方在線擬募資金額而言,尉遲道坤認為,相對於前期投入而言,其上市所募集資金量其實很小,或許還不夠其運作上市。他甚至預言,新東方在線與滬江在港股上市後的表現不會太好。

未來網記者發現,尉遲道坤預言可以找到現實的依據。據Wind資訊數據顯示,今年以來6家在港交所上市的大陸教育企業,與上市首日相比,其中5家股價跌幅超29%,更有天立教育跌幅超54%。

在線教育企業「上港逃亡」之路隱憂,多重監管造成資本寒冬?

圖片來源網絡

尉遲道坤還指出,資本市場投資人的耐心是有限的,滬江和新東方上市後面對的最大問題是如何較快較好盈利。

「國家對K12領域監管趨嚴是趨勢,在市場擴張的『手腳』被拴住,而人工成本居高不下、技術成本、研發成本高企的情況下,互聯網教育企業或許離下一輪裁員大潮不遠了。」尉遲道坤還進一步分析道。

不過,從另一方面,他也指出,在系列政策的影響下,民辦高等教育、幼兒園和K12領域領域對資金的凍結能力減弱,資本退出成趨勢,這也意味資本轉移,明年教育行業會有一個再爆發的契機,資本會去尋找新的行業、新的教育領域。

資本寒冬遇嚴監管 教育行業的下個風口在哪?

如今,隨着嚴冬步步逼近的,是資本的寒冬。資本寒冬與監管政策趨嚴,成了這個冬天教育行業人士見面必聊話題。

日前,啟明創投合伙人吳靜在一場教育論壇中指出,當前一級市場上,部分項目預期估值大幅下降,曾經的熱點項目拿不到融資;紅海市場中的非頭部企業遇融資難;新興細分市場持續受關注,但估值謹慎。而在二級市場上,受資本市場整體影響以及行業政策多方影響,中國教育股市盈率與市銷率近期均大幅下滑。

「不是冰火兩重天,而是很冰。」創新工場合伙人張麗君如此形容當前形勢

不過,面對資本寒冬,投資人們心態不算太悲觀,在大大小小的教育行業活動中,他們一次次分析強調,教育行業是具有弱周期性的,資本寒冬對教育行業影響有限。

「在1998年和2008年兩次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發生後的5年,教育是國內主要行業中唯一一個兩次增速都跑贏GDP的行業。同時,從1997年至2017年的20年間,教育行業的增速有14年都跑贏了GDP。」昆仲資本創始管理合伙人王鈞說,在過去兩次金融危機期間,教育行業的抗周期性彰顯無遺。因此,再次進入資本寒冬的2018年,教育行業一級市場仍保持相對活躍發展節奏,素質教育、大語文、STEAM教育等熱點領域頻現。

但很顯然,今年整個教育行業過得並不輕鬆,密集出台的監管政策對教育行業發展的影響力大過資本寒冬。

「從送審稿到學前教育新政,系列政策背後的立法精神是堅持『教育主權』、弱化學科教育並強調教育公益性。」王鈞指出,監管政策收緊下,線下校外培訓機構面臨嚴厲整治,對教育上市企業及部分K12領域線下培訓機構產生了較大影響。「從今年相對指數漲跌幅來看,近兩年新上市的教育企業中,僅中教控股、新高教集團兩家公司『跑贏』指數,而美股則『全軍覆沒』。」

8月10日發佈的「送審稿」提到,公辦學校不得舉辦或者參與舉辦營利性民辦學校,且實施集團化辦學的,不得通過兼并收購、加盟連鎖、協議控制等方式控制非營利性民辦學校。隨後,港股市場教育板塊經歷「黑色星期一」,8月13日收盤,中教控股、宇華教育、睿見教育分別下跌20.80%、36.57%、39.77%;美股的好未來、新東方股價也不同程度下跌。

8月22日,《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出台,美股的新東方、好未來、朴新教育、精銳教育等校外培訓企業股價大跌。當天,新東方以79.05美元報收,下跌7.01美元,跌幅達到8.15%。

此種形勢之下,教育投資人一度對學前教育、素質教育等領域寄予厚望。因此,11月15日學前教育新政出台,很多投資人用「震驚」來形容自己當時的反應。學前教育新政明確提出,民辦園一律不準單獨或作為一部分資產打包上市,受此影響,美股幼教企業紅黃藍股價下跌52.97%;A股學前教育板塊中,三壘股份跌停,和晶科技下跌8%,電光科技跌近5%。

教育行業一遇規範性政策就死?這顯然不是政策的本意,這樣的說法也與事實不符。

在王鈞看來,系列監管新政的出台將加速教育行業優勝劣汰,有特色、有品質、能實現管理和技術能力升級的K12培訓機構可能活下來、且活得更好。他指出,K12教育培訓進入下半場,燒錢不可持續,回歸理性和教育本質,「算得過來賬」才是硬道理。「素質教育、科技革命和認知革命是未來教育行業的三個發展方向。」

天元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吳冠雄則指出,學前教育新政的出台使學前教育受到了比義務教育更加嚴格的限制,但同時也帶來了利好消息:政策扶持力度加大,長期無證園有望解決、師資難問題有望緩解。

另有業內人士指出,2019年會迎來入園高峰,幼兒園領域的第三方服務、幼師培訓、信息化等板塊會有機會可尋,而早幼教市場仍充滿希望。

可以預見,未來教育行業發展中「馬太效應」會越來越明顯;與之同時,一些新的機會與風口會到來。


 程婷   麻辣未聞

Author: RyanBen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