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总裁读书会
本周我们一起跟 吴志祥 读《腾讯传》这部书。
腾讯从1998年开始创业到成为世界级互联网巨头,《腾讯传》全景式地记录了腾讯崛起的经历,并以互联网的视角重新诠释了中国在融入全球化进程中的曲折与独特性。《腾讯传》用三大部分记录了腾讯成长壮大的恢宏历史。
今天小书僮为大家带来的是《腾讯传》第一部分创业的第2、3、4、5、6章。
上篇讲到马化腾和张志东两人合谋要创办一个企业,响应这个提议的人有陈一丹、许晨晔、曾李青,他们简单分了一下工,由马化腾负责战略和产品,张志东负责技术,曾李青负责市场。公司注册资本金50万元,由于马化腾和张志东还没有办完辞职手续,公司董事长的名字就登记为马化腾的母亲。
注册公司名称时,四个备选名字中“腾讯”排在第四位,前面三个名字都无法注册,公司遂取名为“腾讯”,英文名叫Tencent,公司办公场所在华强北赛格科技创业园的一栋坐北朝南的老楼里,这个办公场所还是一位做寻呼机的香港客商免费借用给马化腾的,创业初始的五六个人就挤在这样一个30多平米的办公室里。1998年11月11日,这个日子被载入腾讯的史册,成为腾讯的创办日,今天人们将这个日子亲切的称为“光棍节”。
98年,是国际互联网史上风起云涌的年份。这一年微软推出Windows98桌面系统,乔布斯使苹果公司扭亏为盈,创办雅虎的华裔青年杨致远登上了美国《时代》和《商业周刊》的封面,Google开始创办,张朝阳创办了搜狐公司,完成了中文探索系统的开发,丁磊在广州把网易由一个软件销售公司转型为门户网站,中国互联网迎来了新浪、网易、搜狐统治“未来十年”的“三巨头”。在这个风云激荡的年代,鲍岳桥创办了中国最大的棋牌游戏网站,陈天桥创办盛大网络,网络游戏登记上中国互联网的舞台。电子商务领域,刘强东在中关村创办京东公司,代理销售光磁产品,后来转型为电商。马云以仅有的50万元创办了网站阿里巴巴。在搜索领域出现了百度和3721,周鸿祎日后成为马化腾最棘手的敌人之一。1998年出现的这些互联网创业群体组成了一条喧嚣而璀璨的星河,形成了一个个有别于陈腐的国有企业集团的阳光企业。
腾讯开办之初,并没有找到自己的主业。它不属于门户、搜索、电子商务等任何流行概念中的一种,它无法定义自己,成为互联网创世纪的星河中最不起眼的一个。马化腾和张志东推出的第一个“无线网络寻呼系统”是一个糟糕的产品。当时寻呼机正逐渐成为一个被遗弃的通信商品,移动手机日渐普及,腾讯公司推出的这款产品仅仅卖出了20万元的一单之后就乏人问津。为了企业生活,五位创始人什么都做,从网站设计、服务器存储空间和智能更新管理维护等都做,曾李青利用自己的深圳电信的人脉关系,拉到了一笔开发电子邮箱的业务,赚到了30万元。整个创业的第一年,腾讯公司完成了100万元的营业收入,公司看上去奄奄一息。然而,故事正是在这样的时候发生了一个小小的转折,命运之神总是这样,它不按常理出牌,喜欢在极限的状态下挑战人们的意志力和想象力,它常常带着一丝戏谑的微笑堵住命运的正门,然后给你露出一丝希望之光。这个希望之光就是OICQ,QQ的前身。
说到OICQ,就要简要介绍一下ICQ。这是一款即时通信软件,其互动性远高于BBS及电子邮件,备受年轻人的青睐,美国在线收购了ICQ的版权,成为当时全球用户数最多的通信软件。在汉化ICQ这件事上,五位创始人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马化腾最后拍板说:“要不我们先把它养起来吧。”这为日后它成长为“小巨人”埋下了伏笔。
张志东负责带人开发OICQ,第一个字母O,是OPEN的简称,意味着开发ICQ,即实现该软件的汉化。张志东团队不负众望,对ICQ进行了几个方面的微创新,还针对其原有的缺陷进行了一些修订,设计了消息提示音,这个最熟悉的声音就是寻呼机的嘀嘀声,成为最经典的腾讯音,相信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对这个声音一定会非常亲切。
1999年2月10日,OICQ的第一个版本正式上线推出,仅仅9个月,注册用户数就达到了100万户,因用户上涨速度太快,服务器一次次地濒临极限。腾讯公司为了“养活”这个软件,不得不动用大量资金来维护它的正常运行,他们四处接活,把赚来的几万元甚至哪怕只有几千都去喂给那只“嘀嘀”叫唤的OICQ。在用户数大量增长的同时,腾讯内部就OICQ的商标设计发生了争议,有寻呼机、鸽子、企鹅等几种形象备选。在大家争论不休的时候,马化腾说:“要不这样,我们把几个图标挂到网上去,让用户们自己决定。”第一轮投票,寻呼机形象胜出,但随着后台美工把企鹅形象作了修改之后,用户把票投给了企鹅,新设计的企鹅形象胖嘟嘟、大眼睛、厚嘴唇,憨态可掬,一下子打动了全体用户的心。有家公司买断了企鹅形象的衍生商品开发权,腾讯公司按照销售额的10%抽取授权费用,这钱正好成了腾讯公司养护“企鹅”的费用。
OICQ只是一款即时通信工具,没有现成的收费模式,相反为了维护它的运转,腾讯需要花费更多的钱来购买服务器以应对注册用户增长的需要。随着注册用户越来越多,腾讯公司帐户上捉襟见肘,快到揭不开锅的地步了,摆在创始人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增资减薪,二是把腾讯卖掉。五位创始人四处寻找适合的买家,但无一家公司愿意购买这个不赚钱的工具。正当大家感到山穷水尽之时,一个叫做IDG的风险投资公司进入了他们的视野。王树是这家公司在中国地区的代表,他的任务是寻找项目进行风险投资。腾讯创始人曾李青通过中间人联系上了王树,双方准备开展商业谈判。
曾李青知道,与IDG的谈判也许是拯救腾讯的最后一根稻草,他写出了一份20页的商业计划书,洋洋洒洒,但是到了盈利预测这一段,怎么也写不明白,前后修改了六遍,还是语焉不详。双方坐下来不久,王树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前途未卜的项目,“如果我们IDG不给钱的话,腾讯可能马上死掉,给钱的话,前景也不明朗。”他一边翻着商业计划书,一边漫不经心地问马化腾:“你怎么看你们公司的未来?”病怏怏的马化腾沉默了好一会儿,说:“我也不知道。”曾李青在一旁脸色大变。很多年后,王树回忆说,正是马化腾的这个回答让他对马化腾另眼相看,“我由此判断,这是一个很实在的领导者,值得信赖和合作”。
最后促使IDG冒险投资腾讯的原因有两个:第一,QQ的确是个受欢迎的好东西,尽管没有人知道它如何赚钱;第二,也许是更重要的,在1999年的3月,如日中天的美国在线斥资2.87亿美元买下了以色列的ICQ,作为ICQ在中国最成功的仿效者,OICQ也许真的值一些钱。
在IDG表示了投资意向的同时,曾李青又通过香港商人林建煌搭上了香港盈科,这是华人首富李嘉诚的二公子李泽楷创办的企业,当时正因数码港项目声名鹊起。盈科一直试图进入大陆市场,投资腾讯也许是可以试验的棋子之一。“盈科比较犹豫,抱着可投可不投的姿态,相比之下,IDG还算积极。其实,他们都看不清楚,就互相壮胆,说一家投,另一家也跟投。在最后时刻,王树提出了对赌条款,在协议签订后,先投一半的资金,我们在一年内需达到一定的用户数量,否则另外一半的钱就不给了,而仍然占20%的股份。我们答应了。”
曾李青说。就在协议敲定的过程中,腾讯的账上已经弹尽粮绝了。2000年4月,三方以传真协议的方式签订了投资协议,腾讯得到了融资,这是一场无法形容的及时雨,正是这个及时雨挽救了腾讯。因为,在协议签订的日子里,全球互联网开始了雪崩的走势,美国纳期达克指数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掉头,半年内跌去四成,新浪、搜狐、网易股价几乎崩盘,全球互联网的泡沫破灭了,用哀鸿遍野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腾讯如果没有找到这笔融资,相信腾讯也在那场经济大潮中惨遭血洗,有时候运气真的是无法解释的一面。
2000年3月21日,美国国家仲裁论坛对美国在线诉腾讯软件侵权案作出裁决,判定腾讯将OICQ的域名归还给美国在线,腾讯为了执行仲裁裁决,决定将OICQ废除,有一名工作人员在公交车上听到网友在聊他们的OICQ号,将之叫作QQ,马化腾听到后说:“就叫QQ了。”比此,企鹅形象就是QQ的商标,QQ就是企鹅的简称。
2000年11月,腾讯推出QQ2000版本,原有的域名被新的www.tencent.com取代。QQ2000版本是QQ迭代历史上的一个经典版,在这个版本中,第一次采用了多种级别的保密选项,增强了个人资料和保密信息功能,推出了QQ资讯通和腾讯浏览器,这意味着QQ由一款纯粹的即时通信工具向资讯门户和虚拟社区悄悄转型。腾讯将融资所得的资金几乎全数用于服务器的添置,可是,在用户急剧增加的同时,盈利仍遥遥无期。到2000年底,腾讯再次出现资金危机,曾李青不断游说王树,希望追加投资。磋商陷入僵局,IDG和盈科都张罗着帮助腾讯寻找新的买家,但无一例外遭到各大公司的拒绝。正当山穷水尽之时,一名来自南非的MIH中国业务部的副总裁网大为来到了腾讯。
MIH是南非最大的付费电视运营商,为纳斯达克和阿姆斯特丹两地的上市公司,它多年在新兴国家投资新媒体,自称是“全球前五位的媒体投资集团之一”。双方很快进入到实质性的谈判中。网大为开出了两个条件:第一,对腾讯的估价为6000万美元,MIH愿意用世纪互联的股份来换。第二,MIH希望成为第一大股东。对于这两条,马化腾当即不同意。在股份比例上,他的底线是绝不放弃控制权。在投资方式上,世纪互联也是一家未盈利的企业,“虚对虚,你不能拿那个东西来糊弄我们”。不过,让马化腾高兴是,“至少第一次有这么高估值的价格出来了”,腾讯的估值比一年前整整高出了十一倍。两个月后,网大为做出了让步,MIH的投资将全部以现金支付,不过在股权比例上希望得到腾讯的帮助。
IDG听到MIH的报价大喜过望,仅仅投资不到一年的项目,竟能得到十一倍的退出溢价,这在互联网大寒冬中是不可思议的战果。IDG北京总部同意出让所有20%的股份,可是深圳的王树却提出异议,在他的坚持下,IDG出让12.8%,保留了7.2%。到2001年6月,盈科因收购香港电讯举债过多,连续两个季度出现巨额亏损,这才不得不将全数20%股份售于MIH,套现1260万美元。
就这样,峰回路转、让人窒息的腾讯股权交易案尘埃落定。偶然闯入的MIH以拥有32.8%的股份,成为腾讯的第二大股东。腾讯估值为6000万美元,与新浪在纳斯达克的融资额相同。在第二次融资成功的同时,还有几件值得记录的事情发生:2001年5月,纳斯达克指数在这个月触底反弹,互联网的大寒冬即将结束。也是在这个月,QQ的注册用户达到一亿。
腾讯在QQ用户飞速增长的同时,一直在寻找自身业务的盈利点,说白了就是能够赚钱的途径。此时,腾讯相继在两个方面开展了有益的尝试:一是与中国移动公司签订协议,借助移动梦网形式,启动了短信增值服务。由于中国国内通话费用很高,用户对短信方式乐于接受,仅2004年春节7天期间就发送了70亿条短信。腾讯公司推出移动QQ业务,中国移动承诺将85%的短信增值收入分给各个合作商,腾讯就此借助移动梦网业务在2001年6月份首度实现盈亏平衡,到年底净利利润超过1000万元。二是从QQ身上寻找盈利点。第一个被想到的模式是广告,借助QQ平台让客户投放广告,但由于QQ的面积很小,广告效果不尽如人意,广告业务越来越少。第二个模式是会员制,即推出QQ俱乐部会员服务,向付费会员提供免费用户享受不到的服务,这项业务推出不久即发现付费者寥寥。第三个模式是面向企业服务,也难逃失败的命运。第四种模式是实行QQ号码注册收费,这个模式使腾讯遭遇创建以来的第一次舆论危机,旋即遭到失败。到2003年6月,马化腾如梦初醒,决定QQ重回免费之路。
真正让腾讯在QQ身上找到盈利点的是2003年1月推出的QQ秀,即QQ用户可以用Q币购买衣物、饰品和环境场景等设计自己的个性化虚拟形象。每个会员仅用少量的钱就可以完成虚拟设计和情感表达,用户可以通过电信公司的声讯台完成Q币充值,这个业务的推出迅速获得了消费者的欢迎。2003年,成为马化腾创业以来最丰收的一年。该年,腾讯宣布进军网络游戏,推出了《凯旋》和《传奇》,创办了域名为www.qq.com的门户网站,即腾讯网,每日浏览量冲到了国内门户网站综合排名的第四位。也就在这一年,腾讯开始谋划成为上市公司。经高盛亚洲投资银行部的董事刘炽平运筹,腾讯最终决定选择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2014年6月2日,腾讯与高盛联合证券在香港举行了第一次投资者推介会,宣告已通过联交所的上市聆讯,即将招股上市。在随后两周的全球路演里,他们分头参加了80多场投资人见面会。6月16日,股票代码00700.hk的腾讯公司正式挂牌上市,上市大当换手率高达104%。通过上市,腾讯共筹集资金14.38亿港元,同时造就了5个亿万富翁和7个千万富翁。根据持股比例,马化腾因持有14.43%的股权,账面财富是8.98亿港元;张志东拥有6.43%的股权,账面财富为4亿港元;曾李青、许晨晔、陈一丹共持有9.87%的股权,三人的财富合约6.14亿港元。腾讯的其他7位高层拥有着另外的6.77%股权,7人共有4.22亿港元。
本期内容着重讲述了腾讯公司从注册到上市的历程,整个历程充满了艰辛、风险与挑战,如果小马哥当初成功卖掉腾讯,也许腾讯又是另外一番面貌,如果没有风险投资基金的介入,腾讯也许就在那个互联网的寒冬中消失了,如果没有上市,腾讯也许还在风雨飘摇的征程上泥泞而行。
主 编:顾杰 责任编辑:王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