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從註冊到上市的艱難歷程

 

來源:總裁讀書會

 

本周我們一起跟 吳志祥 讀《騰訊傳》這部書。

 

騰訊從註冊到上市的艱難歷程 | 每周一本書

騰訊從1998年開始創業到成為世界級互聯網巨頭,《騰訊傳》全景式地記錄了騰訊崛起的經歷,並以互聯網的視角重新詮釋了中國在融入全球化進程中的曲折與獨特性。《騰訊傳》用三大部分記錄了騰訊成長壯大的恢宏歷史。

騰訊從註冊到上市的艱難歷程 | 每周一本書

今天小書僮為大家帶來的是《騰訊傳》第一部分創業的第2、3、4、5、6章。

 

上篇講到馬化騰和張志東兩人合謀要創辦一個企業,響應這個提議的人有陳一丹、許晨曄、曾李青,他們簡單分了一下工,由馬化騰負責戰略和產品,張志東負責技術,曾李青負責市場。公司註冊資本金50萬元,由於馬化騰和張志東還沒有辦完辭職手續,公司董事長的名字就登記為馬化騰的母親。

 

註冊公司名稱時,四個備選名字中「騰訊」排在第四位,前面三個名字都無法註冊,公司遂取名為「騰訊」,英文名叫Tencent,公司辦公場所在華強北賽格科技創業園的一棟坐北朝南的老樓里,這個辦公場所還是一位做尋呼機的香港客商免費借用給馬化騰的,創業初始的五六個人就擠在這樣一個30多平米的辦公室里。1998年11月11日,這個日子被載入騰訊的史冊,成為騰訊的創辦日,今天人們將這個日子親切的稱為「光棍節」。

 

98年,是國際互聯網史上風起雲湧的年份。這一年微軟推出Windows98桌面系統,喬布斯使蘋果公司扭虧為盈,創辦雅虎的華裔青年楊致遠登上了美國《時代》和《商業周刊》的封面,Google開始創辦,張朝陽創辦了搜狐公司,完成了中文探索系統的開發,丁磊在廣州把網易由一個軟件銷售公司轉型為門戶網站,中國互聯網迎來了新浪、網易、搜狐統治「未來十年」的「三巨頭」。在這個風雲激蕩的年代,鮑岳橋創辦了中國最大的棋牌遊戲網站,陳天橋創辦盛大網絡,網絡遊戲登記上中國互聯網的舞台。電子商務領域,劉強東在中關村創辦京東公司,代理銷售光磁產品,後來轉型為電商。馬雲以僅有的50萬元創辦了網站阿里巴巴。在搜索領域出現了百度和3721,周鴻禕日後成為馬化騰最棘手的敵人之一。1998年出現的這些互聯網創業群體組成了一條喧囂而璀璨的星河,形成了一個個有別於陳腐的國有企業集團的陽光企業。

 

騰訊開辦之初,並沒有找到自己的主業。它不屬於門戶、搜索、電子商務等任何流行概念中的一種,它無法定義自己,成為互聯網創世紀的星河中最不起眼的一個。馬化騰和張志東推出的第一個「無線網絡尋呼系統」是一個糟糕的產品。當時尋呼機正逐漸成為一個被遺棄的通信商品,移動手機日漸普及,騰訊公司推出的這款產品僅僅賣出了20萬元的一單之後就乏人問津。為了企業生活,五位創始人什麼都做,從網站設計、服務器存儲空間和智能更新管理維護等都做,曾李青利用自己的深圳電信的人脈關係,拉到了一筆開發電子郵箱的業務,賺到了30萬元。整個創業的第一年,騰訊公司完成了100萬元的營業收入,公司看上去奄奄一息。然而,故事正是在這樣的時候發生了一個小小的轉折,命運之神總是這樣,它不按常理出牌,喜歡在極限的狀態下挑戰人們的意志力和想像力,它常常帶着一絲戲謔的微笑堵住命運的正門,然後給你露出一絲希望之光。這個希望之光就是OICQ,QQ的前身。

 

說到OICQ,就要簡要介紹一下ICQ。這是一款即時通信軟件,其互動性遠高於BBS及電子郵件,備受年輕人的青睞,美國在線收購了ICQ的版權,成為當時全球用戶數最多的通信軟件。在漢化ICQ這件事上,五位創始人進行了熱烈的討論,馬化騰最後拍板說:「要不我們先把它養起來吧。」這為日後它成長為「小巨人」埋下了伏筆。

 

張志東負責帶人開發OICQ,第一個字母O,是OPEN的簡稱,意味着開發ICQ,即實現該軟件的漢化。張志東團隊不負眾望,對ICQ進行了幾個方面的微創新,還針對其原有的缺陷進行了一些修訂,設計了消息提示音,這個最熟悉的聲音就是尋呼機的嘀嘀聲,成為最經典的騰訊音,相信從那個年代過來的人對這個聲音一定會非常親切。

 

1999年2月10日,OICQ的第一個版本正式上線推出,僅僅9個月,註冊用戶數就達到了100萬戶,因用戶上漲速度太快,服務器一次次地瀕臨極限。騰訊公司為了「養活」這個軟件,不得不動用大量資金來維護它的正常運行,他們四處接活,把賺來的幾萬元甚至哪怕只有幾千都去餵給那隻「嘀嘀」叫喚的OICQ。在用戶數大量增長的同時,騰訊內部就OICQ的商標設計發生了爭議,有尋呼機、鴿子、企鵝等幾種形象備選。在大家爭論不休的時候,馬化騰說:「要不這樣,我們把幾個圖標掛到網上去,讓用戶們自己決定。」第一輪投票,尋呼機形象勝出,但隨着後台美工把企鵝形象作了修改之後,用戶把票投給了企鵝,新設計的企鵝形象胖嘟嘟、大眼睛、厚嘴唇,憨態可掬,一下子打動了全體用戶的心。有家公司買斷了企鵝形象的衍生商品開發權,騰訊公司按照銷售額的10%抽取授權費用,這錢正好成了騰訊公司養護「企鵝」的費用。

 

OICQ只是一款即時通信工具,沒有現成的收費模式,相反為了維護它的運轉,騰訊需要花費更多的錢來購買服務器以應對註冊用戶增長的需要。隨着註冊用戶越來越多,騰訊公司帳戶上捉襟見肘,快到揭不開鍋的地步了,擺在創始人面前的只有兩條路可以走,一是增資減薪,二是把騰訊賣掉。五位創始人四處尋找適合的買家,但無一家公司願意購買這個不賺錢的工具。正當大家感到山窮水盡之時,一個叫做IDG的風險投資公司進入了他們的視野。王樹是這家公司在中國地區的代表,他的任務是尋找項目進行風險投資。騰訊創始人曾李青通過中間人聯繫上了王樹,雙方準備開展商業談判。

 

曾李青知道,與IDG的談判也許是拯救騰訊的最後一根稻草,他寫出了一份20頁的商業計劃書,洋洋洒洒,但是到了盈利預測這一段,怎麼也寫不明白,前後修改了六遍,還是語焉不詳。雙方坐下來不久,王樹很快意識到,這是一個前途未卜的項目,「如果我們IDG不給錢的話,騰訊可能馬上死掉,給錢的話,前景也不明朗。」他一邊翻着商業計劃書,一邊漫不經心地問馬化騰:「你怎麼看你們公司的未來?」病怏怏的馬化騰沉默了好一會兒,說:「我也不知道。」曾李青在一旁臉色大變。很多年後,王樹回憶說,正是馬化騰的這個回答讓他對馬化騰另眼相看,「我由此判斷,這是一個很實在的領導者,值得信賴和合作」。

 

最後促使IDG冒險投資騰訊的原因有兩個:第一,QQ的確是個受歡迎的好東西,儘管沒有人知道它如何賺錢;第二,也許是更重要的,在1999年的3月,如日中天的美國在線斥資2.87億美元買下了以色列的ICQ,作為ICQ在中國最成功的仿效者,OICQ也許真的值一些錢。

 

在IDG表示了投資意向的同時,曾李青又通過香港商人林建煌搭上了香港盈科,這是華人首富李嘉誠的二公子李澤楷創辦的企業,當時正因數碼港項目聲名鵲起。盈科一直試圖進入大陸市場,投資騰訊也許是可以試驗的棋子之一。「盈科比較猶豫,抱着可投可不投的姿態,相比之下,IDG還算積極。其實,他們都看不清楚,就互相壯膽,說一家投,另一家也跟投。在最後時刻,王樹提出了對賭條款,在協議簽訂後,先投一半的資金,我們在一年內需達到一定的用戶數量,否則另外一半的錢就不給了,而仍然佔20%的股份。我們答應了。」

 

曾李青說。就在協議敲定的過程中,騰訊的賬上已經彈盡糧絕了。2000年4月,三方以傳真協議的方式簽訂了投資協議,騰訊得到了融資,這是一場無法形容的及時雨,正是這個及時雨挽救了騰訊。因為,在協議簽訂的日子裏,全球互聯網開始了雪崩的走勢,美國納期達克指數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突然掉頭,半年內跌去四成,新浪、搜狐、網易股價幾乎崩盤,全球互聯網的泡沫破滅了,用哀鴻遍野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騰訊如果沒有找到這筆融資,相信騰訊也在那場經濟大潮中慘遭血洗,有時候運氣真的是無法解釋的一面。

 

2000年3月21日,美國國家仲裁論壇對美國在線訴騰訊軟件侵權案作出裁決,判定騰訊將OICQ的域名歸還給美國在線,騰訊為了執行仲裁裁決,決定將OICQ廢除,有一名工作人員在公交車上聽到網友在聊他們的OICQ號,將之叫作QQ,馬化騰聽到後說:「就叫QQ了。」比此,企鵝形象就是QQ的商標,QQ就是企鵝的簡稱。

 

2000年11月,騰訊推出QQ2000版本,原有的域名被新的www.tencent.com取代。QQ2000版本是QQ迭代歷史上的一個經典版,在這個版本中,第一次採用了多種級別的保密選項,增強了個人資料和保密信息功能,推出了QQ資訊通和騰訊瀏覽器,這意味着QQ由一款純粹的即時通信工具向資訊門戶和虛擬社區悄悄轉型。騰訊將融資所得的資金幾乎全數用於服務器的添置,可是,在用戶急劇增加的同時,盈利仍遙遙無期。到2000年底,騰訊再次出現資金危機,曾李青不斷遊說王樹,希望追加投資。磋商陷入僵局,IDG和盈科都張羅着幫助騰訊尋找新的買家,但無一例外遭到各大公司的拒絕。正當山窮水盡之時,一名來自南非的MIH中國業務部的副總裁網大為來到了騰訊。

 

MIH是南非最大的付費電視運營商,為納斯達克和阿姆斯特丹兩地的上市公司,它多年在新興國家投資新媒體,自稱是「全球前五位的媒體投資集團之一」。雙方很快進入到實質性的談判中。網大為開出了兩個條件:第一,對騰訊的估價為6000萬美元,MIH願意用世紀互聯的股份來換。第二,MIH希望成為第一大股東。對於這兩條,馬化騰當即不同意。在股份比例上,他的底線是絕不放棄控制權。在投資方式上,世紀互聯也是一家未盈利的企業,「虛對虛,你不能拿那個東西來糊弄我們」。不過,讓馬化騰高興是,「至少第一次有這麼高估值的價格出來了」,騰訊的估值比一年前整整高出了十一倍。兩個月後,網大為做出了讓步,MIH的投資將全部以現金支付,不過在股權比例上希望得到騰訊的幫助。

 

IDG聽到MIH的報價大喜過望,僅僅投資不到一年的項目,竟能得到十一倍的退出溢價,這在互聯網大寒冬中是不可思議的戰果。IDG北京總部同意出讓所有20%的股份,可是深圳的王樹卻提出異議,在他的堅持下,IDG出讓12.8%,保留了7.2%。到2001年6月,盈科因收購香港電訊舉債過多,連續兩個季度出現巨額虧損,這才不得不將全數20%股份售於MIH,套現1260萬美元。

 

就這樣,峰迴路轉、讓人窒息的騰訊股權交易案塵埃落定。偶然闖入的MIH以擁有32.8%的股份,成為騰訊的第二大股東。騰訊估值為6000萬美元,與新浪在納斯達克的融資額相同。在第二次融資成功的同時,還有幾件值得記錄的事情發生:2001年5月,納斯達克指數在這個月觸底反彈,互聯網的大寒冬即將結束。也是在這個月,QQ的註冊用戶達到一億。

 

騰訊在QQ用戶飛速增長的同時,一直在尋找自身業務的盈利點,說白了就是能夠賺錢的途徑。此時,騰訊相繼在兩個方面開展了有益的嘗試:一是與中國移動公司簽訂協議,藉助移動夢網形式,啟動了短訊增值服務。由於中國國內通話費用很高,用戶對短訊方式樂於接受,僅2004年春節7天期間就發送了70億條短訊。騰訊公司推出移動QQ業務,中國移動承諾將85%的短訊增值收入分給各個合作商,騰訊就此藉助移動夢網業務在2001年6月份首度實現盈虧平衡,到年底凈利利潤超過1000萬元。二是從QQ身上尋找盈利點。第一個被想到的模式是廣告,藉助QQ平台讓客戶投放廣告,但由於QQ的面積很小,廣告效果不盡如人意,廣告業務越來越少。第二個模式是會員制,即推出QQ俱樂部會員服務,向付費會員提供免費用戶享受不到的服務,這項業務推出不久即發現付費者寥寥。第三個模式是面向企業服務,也難逃失敗的命運。第四種模式是實行QQ號碼註冊收費,這個模式使騰訊遭遇創建以來的第一次輿論危機,旋即遭到失敗。到2003年6月,馬化騰如夢初醒,決定QQ重回免費之路。

 

真正讓騰訊在QQ身上找到盈利點的是2003年1月推出的QQ秀,即QQ用戶可以用Q幣購買衣物、飾品和環境場景等設計自己的個性化虛擬形象。每個會員僅用少量的錢就可以完成虛擬設計和情感表達,用戶可以通過電信公司的聲訊台完成Q幣充值,這個業務的推出迅速獲得了消費者的歡迎。2003年,成為馬化騰創業以來最豐收的一年。該年,騰訊宣布進軍網絡遊戲,推出了《凱旋》和《傳奇》,創辦了域名為www.qq.com的門戶網站,即騰訊網,每日瀏覽量衝到了國內門戶網站綜合排名的第四位。也就在這一年,騰訊開始謀劃成為上市公司。經高盛亞洲投資銀行部的董事劉熾平運籌,騰訊最終決定選擇在香港聯交所上市。

 

2014年6月2日,騰訊與高盛聯合證券在香港舉行了第一次投資者推介會,宣告已通過聯交所的上市聆訊,即將招股上市。在隨後兩周的全球路演里,他們分頭參加了80多場投資人見面會。6月16日,股票代碼00700.hk的騰訊公司正式掛牌上市,上市大當換手率高達104%。通過上市,騰訊共籌集資金14.38億港元,同時造就了5個億萬富翁和7個千萬富翁。根據持股比例,馬化騰因持有14.43%的股權,賬面財富是8.98億港元;張志東擁有6.43%的股權,賬面財富為4億港元;曾李青、許晨曄、陳一丹共持有9.87%的股權,三人的財富合約6.14億港元。騰訊的其他7位高層擁有着另外的6.77%股權,7人共有4.22億港元。

 

本期內容着重講述了騰訊公司從註冊到上市的歷程,整個歷程充滿了艱辛、風險與挑戰,如果小馬哥當初成功賣掉騰訊,也許騰訊又是另外一番面貌,如果沒有風險投資基金的介入,騰訊也許就在那個互聯網的寒冬中消失了,如果沒有上市,騰訊也許還在風雨飄搖的征程上泥濘而行。

 

主   編:顧傑   責任編輯:王鶴

騰訊從註冊到上市的艱難歷程 | 每周一本書

Author: RyanBen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