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兴业首席全球策略师张忆东的发言整理,干货满满,值得细读。
编辑:金枫股经
2011年底,我认为中国经济和股市的状态,可能是螺蛳壳里做道场,我对明年的看法,还是倾向于螺蛳壳里做道场,但我用另一句自己编的诗句,叫做“一溪流水泛轻舟”。
关键词是在“流水”,为什么?因为我的方法论就是找到特定时间阶段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在特定时间里,要配合长期、中期、短期来看。
按照我的方法论,一年以上是长期,季度以上、一年以内是中期,季度以内的周度行情、月度行情,是短期。
从中期视角来看,流动性是最重要的变量。我们认为,明年是山不转水转,可能基本面变量还很难有大的突破,但是“流水”,也就是流动性改善,我们倾向于比今年要明显一些。
但是我们有个定语“一溪”,为什么叫“一溪”?因为我们倾向于不是大水漫灌,因为内外部条件各方面都会有制约。
同时,溪水是活水,它反映的是变化,是从此前的一刀切政策开始向市场化方向回归,有点拨乱反正的修复。
但是“泛轻舟”的意思是说,没有大机会,也不要指望着明年是个大牛市,可能会有一些结构性的机会。
我们从三个部分进行逻辑分析,首先从政策的角度来讲。
从一年维度的中短期角度来看,明年和今年最大的变化应该就是货币政策的改善。
最近我一直讲,全球股市有三座大山,明年会不会有根本性的转折和改善?坦率说,没那么容易,我的看法是,现在的状态是山不转水转,三座大山(中美贸易、美股货币周期、中国经济)倒逼市场化机制的修复。
第一座大山就是中国经济的下行,不要有太多幻想。中国经济下行是很正常的,无论是地产还是工业企业的状况、产能利用率,已从高位回落了。
这时候能够有点亮色的,我反而倾向于基建,就是以轨交为代表的基建,还是需要托一托的,它不像地产,我认为地产的放松最多只是局部的修复,很难是大力度的刺激,但是基建的加大力度,我认为是可为的。
我们倾向于,下阶段政策宽松还会继续,特别是明年,财政政策发挥的作用可能比今年更大。
积极推进大型项目,无论是轨交或者说高铁,或者是民生工程、5G、军工,反正就是跟政府采购相关的,明年大概率是成为对冲经济的核心力量。
为什么要对冲?因为不对冲,整个金融体系会有预期的自我强化,特别是现在大家的预期都比较低的时候。
如果经济失速,那很糟糕,整个金融体系可能都会受到冲击。因为如果经济失速,房地产是扛不住的,而房地产一旦产生调整风险,那才是真正的大风险。
房地产是我们最大的质押物,现在股权质押算什么?比起几十万亿的房地产,小巫见大巫,所以对冲是必要的。而对冲的力量也只能是来自于中央财政的扩张,这是确定的。
我们并不认为明年是大放水,货币政策更多是对冲,财政政策应该更加发力,这是大概率,我们倾向于宽松是大的趋势。
但是宽松的方式究竟是大放水、然后快速猛烈地去推进信用创造?还是说托而不举让经济失速不可能,但是经济降速让它呈现抵抗式回落、而不是失速性回落。我认为,后者的概率比较大。
我们倾向于放水是有约束的,跟2015年、2008年不一样。
所以,这一次的政策调整,从9月份以来直到如今,更多是引导,不是自己下场做运动员,更多的是希望激发市场化的力量,这是好事。
有时候,我们期待政府能够给我们解决一切,但每一次你会发现,最终人定胜天是很难的,还是回到市场的自身规律。
明年,不会是大放水加刺激房地产,更多是,房地产是政策小改善,而基建是强对冲。
在对冲防止失速的背景下,政策变化的最大亮点,或者说跟前几次最大的一个不同,可能就是放松管制、激活市场化。
市场现在预期,明年会大力度减税,比如,增值税三档变两档,税率分别从16%调到13%,从10%调到6%,还有所得税减税等等。
我总是说,超预期最容易来自预期低的地方,如果市场预期太高,反而力度可能不会那么大。
但是有比没有好,虽说低于预期,但预期本来就很混乱,只要能改善,就会带来一些机会。
但是改善不是一种人定胜天去扭转乾坤,立刻把经济V型反转。明年的大概率是,经济增速回到L型,相当于再下个小台阶,然后又横一下,随着潜在增长率的下行而不断L型。
减税是有必要的,会让有能者得之,赢家通吃。也就是说,好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到减税降费和政策性的救助基金,可以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
但它并不是普惠式的,不会让每一个垃圾都能够非常甜,或者说风大了猪都能够飞上天,这不太可能。
我们倾向于,风是宽松的风,而并不是大水漫灌,而这个风更多的体现在市场化之风。
最近,高层领导人密集开会、讲话,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支持民营经济,强调改革开放,强调市场化方向,稳定大家的预期。
很多人还在疑惑,好像政策变化摇摆太大了,甚至质疑某些对于民营经济的信贷鼓励有悖常理。
我的看法是,在中国,不要太关注战术,战略很重要,如果是战略方向对了,战术上面上乱一点无所谓、甚至吃相难看也没有关系,就怕战略上错了,战术上又很激进、乱来,那就会很糟。
现在,至少战略上开始知道有风险了,要对冲,知道之前活力受到压制,需要激发活力,这都是很好的事情。
第二个部分,想从市场本身来讲。
我们认为,2019年,资本市场本身可能是28年之大变革。
我是1995年开始接触资本市场,当时还在读书,而中国资本市场是1990年年底上交所成立开始。
这么多年下来,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增长的非常快,但是我们的资本市场一直没有摆脱四个字:新兴、转轨,特点是高换手、高波动。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一直没有old money,长钱、富钱,更多是短钱和穷钱。
有很多人说,怎么会是穷钱,金融机构都是千亿万亿规模,或者很多都是有上亿身价的企业家,但是大家心态还是穷钱的心态,是一种想要获得暴利的心态。
有什么样的资金性质,就有什么样的市场。
我举个例子,现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资金管理方,有点像老公是基金经理,老婆是基金公司领导,是给他做KPI考核的,而大金主是来自丈母娘。
大金主老是想短期考核,动辄就赎回,没有一个稳定预期。而KPI考核,因为大金主是这样的要求,作为资产管理方的领导,就进行短期的KPI考核,导致基金经理也立足于短期。
为什么过去十几年,我的精力主要放在A股的时候,我的一些报告标题跟今天完全不一样,我以前的报告是什么?敦刻尔克大撤退,什么游击战、麻雀战运动战,都是这种充满博弈的标题。
这反映了什么?因为市场更关注短期,更关注月度、周度、一个季度以内的情况。
他就问你,下个月怎么样?未来一个季度怎么样?很少有人会特别关注三年以后会怎样,五年以后会怎么样?这就是中国过去20多年的状态,就是穷钱加短钱驱动的一个市场。
但是随着MSCI把A股纳入,叠加了2014年的互联互通,现在通过陆股通,外资进入A股的渠道很顺畅。再加上MSCI、富时罗素,海外资金被动配置的需求也增加了。
现在,我们从全球配置的角度来看,未来向中国资本市场配置的钱往往是大钱和富钱。
所谓的old money,是富人的钱,看的是绝对收益,或者说,更注重价值、对回撤的要求也更高,但是,投资的时间也更长。
可能明年某个阶段,你会觉得老外怎么这么傻,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短期业绩不好,市场跌的时候,你会发现老外还在增持。
但老外增持也依然无法改变某些板块的趋势,从短期角度,可能还会跌,但老外还是会增持,为什么?因为他所增持的市值,占他的总规模太微不足道了。
前段时间,挪威央行接受中国记者的一个采访说,在中国已经投了大概200多亿美金,但是它有四个字说,微不足道,离它想要配置中国的资金量还差得非常远。
所以,资金性质不一样,考核时间是不一样的。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短钱,想赚博弈的钱,而别人是长钱,赚的是长期资产配置的钱,这两个投资行为无法去匹配。
你必须要根据自己管理资金的性质,去考虑自己的投资策略。
从明年全年来说,我们认为中国市场还是有明显的相对收益。
今年10月10号,我有个演讲,当时说我现在看到做空全球股市的机会,就像2016年初看到港股来临,但当时,我虽然对于全球市场全球股市不乐观,但是我依然强调,A股是有相对收益的。
现在,我不知道美国明年有多熊,但至少我们要讲一个性价比的话,美国现在性价比不好。
因为在过去很多年里,美国市场跟我们不太一样,中国大概七年一个牛熊轮回,往往是五年多的熊,一年多的牛,或者撑死了两年的牛。
美国是十年一个牛熊,它是九年多的牛,大半年的熊,它牛的时候都是小碎步慢慢涨,这和它的资产配置性质有关。
现在,美国的基本面有点利多出尽的状态,因为该有的好的东西它都爆棚了。
美国2018年的经济状态很像中国的2017年,多了一些不该得的利多因素。比如,中国的2017年,一个不该得的利多因素就是把老百姓的杠杆打上去了。
棚户区的货币化安置,其实是中国版的量化宽松,宽松效果是很强的。一些传统行业,钢铁、煤炭、水泥、工程机械,本来撑不住了,结果,显示了强复苏。
这一半的火焰掩盖了另外一大半冰冷的海水,很多小公司其实2017年就开始熬不住了,2018年进一步的风险暴露,到今年三季度,连上市公司的董事长都开始出现净身出户的风险。
2018年,美国跟我们当时有点像,正常来说,美国本身库存周期应该是今年二季度就见顶了,结果它又吃了一个大力丸,就是强烈减税,叠加海外资金汇回。
结果,美股今年本来就是盈利高点,增速大约是13%、14%,而减税又火上浇油,增速高达20%多。
但是在今年高增长的背景下,明年反而压力大,因为共和党中期选举时失掉了众议院,而众议院是围绕着财权的,明年不单单是税改很难有进一步作用,甚至会不会去收一收,他想做的基础设施建设今年都没做了,明年更加不要想。
我们倾向于,明年美国的经济增速在今年高基数情况下会有所回落,再叠加了中美贸易摩擦,不要低估中国的力量,中国对它的反击,我认为会加大它的pce(个人消费支出平减指数),它的通胀压力还进一步上升。
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明年上半年凶多吉少,只是说跌多跌少的事儿,会不会呈现一种大熊,我不知道。
我倾向于是小熊。美国市场有两种走法:
一种走法是,十年里面九年牛市,一年熊市,如果九年的牛市里面,资产泡沫、债务风险累积的过多,那它的熊市就很惨,往往跌45-60%左右的调整,比如2001年、2008年。
还有一种情况是小熊,此时可能调到技术性熊市,然后就横着。比如在70年代多次出现类似情况,在回调之后,一直横盘。但长期来看,横盘之后还会有上升。
但即便如此,美股从10月初的高位下降10%左右,我认为,从10月初至明年二季度有20%多的回撤的概率很大,有一部分钱会考虑从美国市场出来,转而进行全球资产配置。
一方面,这些资金可能会配债;另一方面,对于那些早死早解脱、先跌为敬的市场更好。
比如桥水基金、Blockrock(贝莱德)等海外配置型的大资金,他们反而都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是全球长线资金配置的宠儿。
当然,也有一些外资对冲基金比较谨慎甚至悲观,他们相对来说会考核短期绩效,他们不敢买A股,也不敢买港股。
他们担心,现在大多数的外资机构对中国太乐观了,而外资普遍重视基本面,一旦看到中国经济或者全球经济未来半年降速,那时外资可能阶段性减持新兴市场股市,从而导致港股和A股的短期调整。
反过来说,如果是长钱,很可能认为中国资产配置的太低了,就在跌的时候买的更多。
所以我们也很困惑。比如在2018年,前三个季度每天都是净流入,但是在三季度末、四季度初时,也有一个阶段是净流出的,这也说明,外资资金的属性是不一样的。
事实上,全球经济增长都已经呈现疲态,所以美国打了一剂强心针——减税,而这个强心针在今年的“美妆”效应结束之后,明年会逐渐卸去“妆容”,减税对于企业利润改善的强力刺激效应将在2019年消失。
美国市场是基本面驱动的市场,美国经济明年上半年确实面临下行压力。
此时,香港市场受到的影响会更明显一些,因为香港市场的资金来源于全球,而A股市场至少目前依然是内资主导的,而外资中更多的是长钱占主导。从资金性质上来说,A股资金是比海外的有优势的。
2019年,西水东来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每一轮金融危机,背后其实都是债务危机,由于美国放水带来全世界的信用扩张。
在信用扩张、杠杆扩张到一定程度后,美国一加息,债务风险就开始累积,之后出清,新的一轮货币周期就像春夏秋冬一样,又开始进入了轮回。
我们观察,在轮回中,中型的经济体出事以后,就要静待美股走熊。美股走熊其实是布谷鸟的声音,预示着春天的来临。所以,现在美股走熊是好消息,而不是坏消息。
短期来看,美股走熊,对于全球资产配置会引发避险情绪,对于新兴市场,甚至有可能还会进一步地杀跌。
但是,一旦看到美股呈现技术性熊市,即高位跌20%以上,美国随时可能调整货币政策。正如历史上的1982年、1987年、1990年、1997年、1998年,包括2008年。
我今年从2月份就开始比较谨慎,因为2月底阿根廷出事,二季度土耳其也开始出现货币危机,这些都反应了历史在重演,所以我们二季度开始写了很多的研究,“厨房里有了一只蟑螂,就要小心更多的蟑螂”。
而现在,我们开始看到一些市场危机影响欧洲,甚至影响了美国,这些都让我们对于明年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多了一些期待。
事实上,两年期和十年期美债利差到零或者倒挂的时候,都预示着经济离衰退不远了。
下个阶段,不论是美国高收益债利差,还是公司债利差,一旦扩张,就可能是大熊;如果不扩张,则是小熊。
当前,美国的BAA级公司债利差已经接近0了,按照历史经验来说,还会出现倒挂现象,此时经济下行。如果仅仅是经济下行,没有资产泡沫的隐忧,股市将是小熊。
我还是倾向于小熊。从历史上来说,如果整个信用利差显著扩张,完蛋了,往往熊市的杀伤力就更大了,因为它隐含的是风险溢价的急剧抬升。
至少现在,风险溢价还是比较低的,现在更多的是基本面因素,而不是资产泡沫的因素。
最近,四大行加上15个商业银行设立的理财子公司注册资本金近1200亿,影响到的资产规模可能达到十几万亿。所以,明年要高度重视银行公募理财的投资行为。
说白了,银行公募理财和公募基金基本是一样的,而且它不需要证监会给批牌照,可以直接就开工干公募基金公司的业务,而且它比公募基金多了一块“非标”业务,不超过理财产品净资产35%的资金可以投非标债权资产。
明年,银行公募理财相关的资金,必将会迅速的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
明年资本市场还有一个大变化就是科创板。
怎么来理解科创板?我认为,科创板可以结合中国制造2025规划来深刻理解。
“中国制造2025”被美方警惕,抨击甚至阻挠中国用举国机制去推进。科创板恰恰可以用市场化、用国际上容易理解的方式去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
从这一点说,科创板可能会引领未来几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创新的风潮,甚至引领中国经济科技创新的趋势,加上香港股市IPO的改革,可能和创新板相辅相成。所以中国股市结构性的机会里,少不了和科技创新相关的东西。
从这一点说,科创板可能会引领未来几年中国资本市场的主题风潮,加上香港IPO的改革,可能和创新板相辅相成。所以,明年结构性的机会里,少不了和科技创新相关的东西。
对于策略,建议防守反击,配置“安全”资产,聚焦政策红利找“阿尔法”。
安全的资产是什么?我们会强烈建议什么?
要精选香港的美元债,我认为这是有大机会的,一定要找deep value(深度价值投资),一定要找那些大家都已经死了这条心的东西,境内信用债也可以精选一下。
现在你可以看到,民营企业一些巨头是大概百分之十几的收益率,而央企有6%以上的收益率。它现在打的预期是什么?有可能这些企业会破产,有可能人民币会爆贬。
反过来说,它忽略了整个政策转向。政策转向其实使得各个领域的龙头公司,无论是国企还是那个民企,反而死不了。
大家指望人民币贬值来实现宽松是很难的,它更多只能对冲。
我们对人民币的看法是市场里偏乐观的,人民币压力最大的就是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
这个时候破不破7?不知道。但即便破7,也是有抵抗地破7,或者扭扭捏捏地破7,而且破7有个前提,一定是对冲贸易摩擦的恶化。
如果贸易摩擦就这么着了,就算不缓解也没有恶化,可能人民币就横在7。一旦7左右能横住,香港的美元债现在是左侧,而到了明年一季度后期,就已经到右侧了,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另外,我战略性看好可转债。
一方面,经济下行,政府怎么降杠杆?政府希望用市场化的方式来推动,就是债转股。
同时,外资、银行理财、养老金在市场里的影响,特别银行理财,净值化考核以后,其实需要更高一点收益率,而他们做权益资产的能力还相对弱,所以它可以以债作为安全性,再增加一些股性。
所以,可转债是未来3、5年双向扩容的趋势性机会,这是防守角度来看。
从反击角度,就去看弹性,找阿尔法。
比如金融科技、云计算及大数据、5G、军工、新能源、新能源车产业链、油服产业链、医药等行业,因为这些行业属于瘸子里面挑高个。
整体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只能是有限放松的资金,去拥抱更加有限的增长点,能逆势飞扬的不多。
从价值角度来看,年初价值股是没有相对收益的,但是价值股适合长钱,好东西不怕跌,跌不怕,怕不跌,如果是长期基本面确定,而短期景气的波动带来了股价调整,都是长期配置的好时机。
第三,从博弈的角度来说,像房地产、建筑,可能会有阶段性的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