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憶東:美股走熊對A股是布谷鳥的聲音,預示着春天來臨

張憶東:美股走熊對A股是布谷鳥的聲音,預示着春天來臨

本文是興業首席全球策略師張憶東的發言整理,乾貨滿滿,值得細讀。

編輯:金楓股經

 

2011年底,我認為中國經濟和股市的狀態,可能是螺螄殼裡做道場,我對明年的看法,還是傾向於螺螄殼裡做道場,但我用另一句自己編的詩句,叫做「一溪流水泛輕舟」。

關鍵詞是在「流水」,為什麼?因為我的方法論就是找到特定時間階段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在特定時間裏,要配合長期、中期、短期來看。

按照我的方法論,一年以上是長期,季度以上、一年以內是中期,季度以內的周度行情、月度行情,是短期。

從中期視角來看,流動性是最重要的變量。我們認為,明年是山不轉水轉,可能基本面變量還很難有大的突破,但是「流水」,也就是流動性改善,我們傾向於比今年要明顯一些。

但是我們有個定語「一溪」,為什麼叫「一溪」?因為我們傾向於不是大水漫灌,因為內外部條件各方面都會有制約。

同時,溪水是活水,它反映的是變化,是從此前的一刀切政策開始向市場化方向回歸,有點撥亂反正的修復。

但是「泛輕舟」的意思是說,沒有大機會,也不要指望着明年是個大牛市,可能會有一些結構性的機會。

我們從三個部分進行邏輯分析,首先從政策的角度來講

從一年維度的中短期角度來看,明年和今年最大的變化應該就是貨幣政策的改善。

最近我一直講,全球股市有三座大山,明年會不會有根本性的轉折和改善?坦率說,沒那麼容易,我的看法是,現在的狀態是山不轉水轉,三座大山(中美貿易、美股貨幣周期、中國經濟)倒逼市場化機制的修復。

第一座大山就是中國經濟的下行,不要有太多幻想。中國經濟下行是很正常的,無論是地產還是工業企業的狀況、產能利用率,已從高位回落了。

這時候能夠有點亮色的,我反而傾向於基建,就是以軌交為代表的基建,還是需要托一托的,它不像地產,我認為地產的放鬆最多只是局部的修復,很難是大力度的刺激,但是基建的加大力度,我認為是可為的。

我們傾向於,下階段政策寬鬆還會繼續,特別是明年,財政政策發揮的作用可能比今年更大。

積極推進大型項目,無論是軌交或者說高鐵,或者是民生工程、5G、軍工,反正就是跟政府採購相關的,明年大概率是成為對沖經濟的核心力量。

為什麼要對沖?因為不對沖,整個金融體系會有預期的自我強化,特別是現在大家的預期都比較低的時候。

如果經濟失速,那很糟糕,整個金融體系可能都會受到衝擊。因為如果經濟失速,房地產是扛不住的,而房地產一旦產生調整風險,那才是真正的大風險。

房地產是我們最大的質押物,現在股權質押算什麼?比起幾十萬億的房地產,小巫見大巫,所以對沖是必要的。而對沖的力量也只能是來自於中央財政的擴張,這是確定的。

我們並不認為明年是大放水,貨幣政策更多是對沖,財政政策應該更加發力,這是大概率,我們傾向於寬鬆是大的趨勢。

但是寬鬆的方式究竟是大放水、然後快速猛烈地去推進信用創造?還是說托而不舉讓經濟失速不可能,但是經濟降速讓它呈現抵抗式回落、而不是失速性回落。我認為,後者的概率比較大。

我們傾向於放水是有約束的,跟2015年、2008年不一樣。

所以,這一次的政策調整,從9月份以來直到如今,更多是引導,不是自己下場做運動員,更多的是希望激發市場化的力量,這是好事。

有時候,我們期待政府能夠給我們解決一切,但每一次你會發現,最終人定勝天是很難的,還是回到市場的自身規律。

明年,不會是大放水加刺激房地產,更多是,房地產是政策小改善,而基建是強對沖。

在對沖防止失速的背景下,政策變化的最大亮點,或者說跟前幾次最大的一個不同,可能就是放鬆管制、激活市場化。

市場現在預期,明年會大力度減稅,比如,增值稅三檔變兩檔,稅率分別從16%調到13%,從10%調到6%,還有所得稅減稅等等。

我總是說,超預期最容易來自預期低的地方,如果市場預期太高,反而力度可能不會那麼大。

但是有比沒有好,雖說低於預期,但預期本來就很混亂,只要能改善,就會帶來一些機會。

但是改善不是一種人定勝天去扭轉乾坤,立刻把經濟V型反轉。明年的大概率是,經濟增速回到L型,相當於再下個小台階,然後又橫一下,隨着潛在增長率的下行而不斷L型。

減稅是有必要的,會讓有能者得之,贏家通吃。也就是說,好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到減稅降費和政策性的救助基金,可以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

但它並不是普惠式的,不會讓每一個垃圾都能夠非常甜,或者說風大了豬都能夠飛上天,這不太可能。

我們傾向於,風是寬鬆的風,而並不是大水漫灌,而這個風更多的體現在市場化之風。

最近,高層領導人密集開會、講話,鼓勵多種所有制經濟,支持民營經濟,強調改革開放,強調市場化方向,穩定大家的預期。

很多人還在疑惑,好像政策變化搖擺太大了,甚至質疑某些對於民營經濟的信貸鼓勵有悖常理。

我的看法是,在中國,不要太關注戰術,戰略很重要,如果是戰略方向對了,戰術上面上亂一點無所謂、甚至吃相難看也沒有關係,就怕戰略上錯了,戰術上又很激進、亂來,那就會很糟。

現在,至少戰略上開始知道有風險了,要對沖,知道之前活力受到壓制,需要激發活力,這都是很好的事情。

第二個部分,想從市場本身來講。

我們認為,2019年,資本市場本身可能是28年之大變革。

我是1995年開始接觸資本市場,當時還在讀書,而中國資本市場是1990年年底上交所成立開始。

這麼多年下來,中國的機構投資者增長的非常快,但是我們的資本市場一直沒有擺脫四個字:新興、轉軌,特點是高換手、高波動。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一直沒有old money,長錢、富錢,更多是短錢和窮錢。

有很多人說,怎麼會是窮錢,金融機構都是千億萬億規模,或者很多都是有上億身價的企業家,但是大家心態還是窮錢的心態,是一種想要獲得暴利的心態。

有什麼樣的資金性質,就有什麼樣的市場。

我舉個例子,現在中國資本市場的資金管理方,有點像老公是基金經理,老婆是基金公司領導,是給他做KPI考核的,而大金主是來自丈母娘。

大金主老是想短期考核,動輒就贖回,沒有一個穩定預期。而KPI考核,因為大金主是這樣的要求,作為資產管理方的領導,就進行短期的KPI考核,導致基金經理也立足於短期。

為什麼過去十幾年,我的精力主要放在A股的時候,我的一些報告標題跟今天完全不一樣,我以前的報告是什麼?敦刻爾克大撤退,什麼游擊戰、麻雀戰運動戰,都是這種充滿博弈的標題。

這反映了什麼?因為市場更關注短期,更關注月度、周度、一個季度以內的情況。

他就問你,下個月怎麼樣?未來一個季度怎麼樣?很少有人會特別關注三年以後會怎樣,五年以後會怎麼樣?這就是中國過去20多年的狀態,就是窮錢加短錢驅動的一個市場。

但是隨着MSCI把A股納入,疊加了2014年的互聯互通,現在通過陸股通,外資進入A股的渠道很順暢。再加上MSCI、富時羅素,海外資金被動配置的需求也增加了。

現在,我們從全球配置的角度來看,未來向中國資本市場配置的錢往往是大錢和富錢。

所謂的old money,是富人的錢,看的是絕對收益,或者說,更注重價值、對回撤的要求也更高,但是,投資的時間也更長。

可能明年某個階段,你會覺得老外怎麼這麼傻,大家都已經知道了短期業績不好,市場跌的時候,你會發現老外還在增持。

但老外增持也依然無法改變某些板塊的趨勢,從短期角度,可能還會跌,但老外還是會增持,為什麼?因為他所增持的市值,占他的總規模太微不足道了。

前段時間,挪威央行接受中國記者的一個採訪說,在中國已經投了大概200多億美金,但是它有四個字說,微不足道,離它想要配置中國的資金量還差得非常遠。

所以,資金性質不一樣,考核時間是不一樣的。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如果你是短錢,想賺博弈的錢,而別人是長錢,賺的是長期資產配置的錢,這兩個投資行為無法去匹配。

你必須要根據自己管理資金的性質,去考慮自己的投資策略。

從明年全年來說,我們認為中國市場還是有明顯的相對收益。

今年10月10號,我有個演講,當時說我現在看到做空全球股市的機會,就像2016年初看到港股來臨,但當時,我雖然對於全球市場全球股市不樂觀,但是我依然強調,A股是有相對收益的。

現在,我不知道美國明年有多熊,但至少我們要講一個性價比的話,美國現在性價比不好。

因為在過去很多年裡,美國市場跟我們不太一樣,中國大概七年一個牛熊輪迴,往往是五年多的熊,一年多的牛,或者撐死了兩年的牛。

美國是十年一個牛熊,它是九年多的牛,大半年的熊,它牛的時候都是小碎步慢慢漲,這和它的資產配置性質有關。

現在,美國的基本面有點利多出盡的狀態,因為該有的好的東西它都爆棚了。

美國2018年的經濟狀態很像中國的2017年,多了一些不該得的利多因素。比如,中國的2017年,一個不該得的利多因素就是把老百姓的槓桿打上去了。

棚戶區的貨幣化安置,其實是中國版的量化寬鬆,寬鬆效果是很強的。一些傳統行業,鋼鐵、煤炭、水泥、工程機械,本來撐不住了,結果,顯示了強復蘇。

這一半的火焰掩蓋了另外一大半冰冷的海水,很多小公司其實2017年就開始熬不住了,2018年進一步的風險暴露,到今年三季度,連上市公司的董事長都開始出現凈身出戶的風險。

2018年,美國跟我們當時有點像,正常來說,美國本身庫存周期應該是今年二季度就見頂了,結果它又吃了一個大力丸,就是強烈減稅,疊加海外資金匯回。

結果,美股今年本來就是盈利高點,增速大約是13%、14%,而減稅又火上澆油,增速高達20%多。

但是在今年高增長的背景下,明年反而壓力大,因為共和黨中期選舉時失掉了眾議院,而眾議院是圍繞着財權的,明年不單單是稅改很難有進一步作用,甚至會不會去收一收,他想做的基礎設施建設今年都沒做了,明年更加不要想。

我們傾向於,明年美國的經濟增速在今年高基數情況下會有所回落,再疊加了中美貿易摩擦,不要低估中國的力量,中國對它的反擊,我認為會加大它的pce(個人消費支出平減指數),它的通脹壓力還進一步上升。

從這個角度來說,美國明年上半年凶多吉少,只是說跌多跌少的事兒,會不會呈現一種大熊,我不知道。

我傾向於是小熊。美國市場有兩種走法:

一種走法是,十年裏面九年牛市,一年熊市,如果九年的牛市裏面,資產泡沫、債務風險累積的過多,那它的熊市就很慘,往往跌45-60%左右的調整,比如2001年、2008年。

還有一種情況是小熊,此時可能調到技術性熊市,然後就橫着。比如在70年代多次出現類似情況,在回調之後,一直橫盤。但長期來看,橫盤之後還會有上升。

但即便如此,美股從10月初的高位下降10%左右,我認為,從10月初至明年二季度有20%多的回撤的概率很大,有一部分錢會考慮從美國市場出來,轉而進行全球資產配置。

一方面,這些資金可能會配債;另一方面,對於那些早死早解脫、先跌為敬的市場更好。

比如橋水基金、Blockrock(貝萊德)等海外配置型的大資金,他們反而都認為,中國資本市場是全球長線資金配置的寵兒。

當然,也有一些外資對沖基金比較謹慎甚至悲觀,他們相對來說會考核短期績效,他們不敢買A股,也不敢買港股。

他們擔心,現在大多數的外資機構對中國太樂觀了,而外資普遍重視基本面,一旦看到中國經濟或者全球經濟未來半年降速,那時外資可能階段性減持新興市場股市,從而導致港股和A股的短期調整。

反過來說,如果是長錢,很可能認為中國資產配置的太低了,就在跌的時候買的更多。

所以我們也很困惑。比如在2018年,前三個季度每天都是凈流入,但是在三季度末、四季度初時,也有一個階段是凈流出的,這也說明,外資資金的屬性是不一樣的。

事實上,全球經濟增長都已經呈現疲態,所以美國打了一劑強心針——減稅,而這個強心針在今年的「美妝」效應結束之後,明年會逐漸卸去「妝容」,減稅對於企業利潤改善的強力刺激效應將在2019年消失。

美國市場是基本面驅動的市場,美國經濟明年上半年確實面臨下行壓力。

此時,香港市場受到的影響會更明顯一些,因為香港市場的資金來源於全球,而A股市場至少目前依然是內資主導的,而外資中更多的是長錢佔主導。從資金性質上來說,A股資金是比海外的有優勢的。

2019年,西水東來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每一輪金融危機,背後其實都是債務危機,由於美國放水帶來全世界的信用擴張。

在信用擴張、槓桿擴張到一定程度後,美國一加息,債務風險就開始累積,之後出清,新的一輪貨幣周期就像春夏秋冬一樣,又開始進入了輪迴。

我們觀察,在輪迴中,中型的經濟體出事以後,就要靜待美股走熊。美股走熊其實是布谷鳥的聲音,預示着春天的來臨。所以,現在美股走熊是好消息,而不是壞消息。

短期來看,美股走熊,對於全球資產配置會引發避險情緒,對於新興市場,甚至有可能還會進一步地殺跌。

但是,一旦看到美股呈現技術性熊市,即高位跌20%以上,美國隨時可能調整貨幣政策。正如歷史上的1982年、1987年、1990年、1997年、1998年,包括2008年。

我今年從2月份就開始比較謹慎,因為2月底阿根廷出事,二季度土耳其也開始出現貨幣危機,這些都反應了歷史在重演,所以我們二季度開始寫了很多的研究,「廚房裡有了一隻蟑螂,就要小心更多的蟑螂」。

而現在,我們開始看到一些市場危機影響歐洲,甚至影響了美國,這些都讓我們對於明年美國貨幣政策的調整多了一些期待。

事實上,兩年期和十年期美債利差到零或者倒掛的時候,都預示着經濟離衰退不遠了。

下個階段,不論是美國高收益債利差,還是公司債利差,一旦擴張,就可能是大熊;如果不擴張,則是小熊。

當前,美國的BAA級公司債利差已經接近0了,按照歷史經驗來說,還會出現倒掛現象,此時經濟下行。如果僅僅是經濟下行,沒有資產泡沫的隱憂,股市將是小熊。

我還是傾向於小熊。從歷史上來說,如果整個信用利差顯著擴張,完蛋了,往往熊市的殺傷力就更大了,因為它隱含的是風險溢價的急劇抬升。

至少現在,風險溢價還是比較低的,現在更多的是基本面因素,而不是資產泡沫的因素。

最近,四大行加上15個商業銀行設立的理財子公司註冊資本金近1200億,影響到的資產規模可能達到十幾萬億。所以,明年要高度重視銀行公募理財的投資行為。

說白了,銀行公募理財和公募基金基本是一樣的,而且它不需要證監會給批牌照,可以直接就開工干公募基金公司的業務,而且它比公募基金多了一塊「非標」業務,不超過理財產品凈資產35%的資金可以投非標債權資產。

明年,銀行公募理財相關的資金,必將會迅速的改變中國資本市場的遊戲規則。

明年資本市場還有一個大變化就是科創板。

怎麼來理解科創板?我認為,科創板可以結合中國製造2025規劃來深刻理解。

「中國製造2025」被美方警惕,抨擊甚至阻撓中國用舉國機制去推進。科創板恰恰可以用市場化、用國際上容易理解的方式去推進科技創新、產業升級。

從這一點說,科創板可能會引領未來幾年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創新的風潮,甚至引領中國經濟科技創新的趨勢,加上香港股市IPO的改革,可能和創新板相輔相成。所以中國股市結構性的機會裡,少不了和科技創新相關的東西。

從這一點說,科創板可能會引領未來幾年中國資本市場的主題風潮,加上香港IPO的改革,可能和創新板相輔相成。所以,明年結構性的機會裡,少不了和科技創新相關的東西。

對於策略,建議防守反擊,配置「安全」資產,聚焦政策紅利找「阿爾法」。

安全的資產是什麼?我們會強烈建議什麼?

要精選香港的美元債,我認為這是有大機會的一定要找deep value(深度價值投資),一定要找那些大家都已經死了這條心的東西,境內信用債也可以精選一下。

現在你可以看到,民營企業一些巨頭是大概百分之十幾的收益率,而央企有6%以上的收益率。它現在打的預期是什麼?有可能這些企業會破產,有可能人民幣會爆貶。

反過來說,它忽略了整個政策轉向。政策轉向其實使得各個領域的龍頭公司,無論是國企還是那個民企,反而死不了。

大家指望人民幣貶值來實現寬鬆是很難的,它更多只能對沖。

我們對人民幣的看法是市場里偏樂觀的,人民幣壓力最大的就是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

這個時候破不破7?不知道。但即便破7,也是有抵抗地破7,或者扭扭捏捏地破7,而且破7有個前提,一定是對沖貿易摩擦的惡化。

如果貿易摩擦就這麼著了,就算不緩解也沒有惡化,可能人民幣就橫在7。一旦7左右能橫住,香港的美元債現在是左側,而到了明年一季度後期,就已經到右側了,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另外,我戰略性看好可轉債

一方面,經濟下行,政府怎麼降槓桿?政府希望用市場化的方式來推動,就是債轉股。

同時,外資、銀行理財、養老金在市場里的影響,特別銀行理財,凈值化考核以後,其實需要更高一點收益率,而他們做權益資產的能力還相對弱,所以它可以以債作為安全性,再增加一些股性。

所以,可轉債是未來3、5年雙向擴容的趨勢性機會,這是防守角度來看。

從反擊角度,就去看彈性,找阿爾法。

比如金融科技、雲計算及大數據、5G、軍工、新能源、新能源車產業鏈、油服產業鏈、醫藥等行業,因為這些行業屬於瘸子裏面挑高個。

整體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只能是有限放鬆的資金,去擁抱更加有限的增長點,能逆勢飛揚的不多。

從價值角度來看,年初價值股是沒有相對收益的,但是價值股適合長錢,好東西不怕跌,跌不怕,怕不跌,如果是長期基本面確定,而短期景氣的波動帶來了股價調整,都是長期配置的好時機。

第三,從博弈的角度來說,像房地產、建築,可能會有階段性的彈性。

Author: RyanBen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