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企業密集赴港上市 投行分享新經濟盛宴

本文作者丨張欣培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 

根據Wind數據顯示,7月份以來已經有17家中資企業在港上市。而同期內地IPO通過數量是11家。在內地IPO審核全面趨嚴、港股IPO新政刺激下,一批內地企業正成群結隊的密集赴港上市。

日前,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表示,暑假過後香港市場將迎來更大一波新經濟企業上市浪潮。而在這些赴港上市企業的承銷名單中,儘管仍是以國際投行為主導,但是多出現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等這些大券商子公司的身影。

實際上,不僅是大券商,早已在香港設立分支機構的中小券商也在這場上市盛宴中搶佔了先發優勢。比如國元證券、長江證券、方正證券等券商的香港子公司均有所收穫。

中資企業在港的密集上市,讓一些PE機構按捺不住。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流動性的股權最容易退出。有PE機構人士告訴記者,有些機構接下來確實會將新經濟企業作為重點。不過,港股的頻頻破發讓PE機構較為謹慎。「香港是成熟市場,新股上市並不能保證賺錢。所以PE比較謹慎。」一家私募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PE機構的最終目的是賺錢。就算布局新經濟領域,也是選擇有明顯盈利預期項目,拒絕盲目燒錢。」7月25日,君茂資本合伙人張建濤表示。

海通國際承銷數量居首

根據Wind數據,截至目前,今年以來中資企業赴港上市的數量已經達到了45家。尤其在7月份,17家中資企業密集上市。7月12日,更是上演了8家企業同時敲鑼上市的壯觀場面。中資企業正在上演一場赴港上市熱。

東北證券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進入夏季以來,內地赴港上市的企業數量以每月超過10家的速度增長。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也表示,暑假過後香港市場將迎來更大一波新經濟企業上市浪潮。

上市熱潮之下,大券商投行也在積極分享這場港股盛宴。在這些新股的主承銷商和保薦人名單中可以看到諸多內地券商的身影。

「現在投行也都在爭搶要赴港上市的企業,但是很多券商因為在香港沒有保薦資格又做不了港股上市。」7月25日,一家中型券商投行保代告訴記者。於是,在這場爭搶赴港IPO盛宴中,大券商投行優勢再次凸顯。

據記者統計,海通證券在港子公司海通國際證券有限公司收穫頗豐。海通國際證券出現在易居企業控股、映客、弘陽地產、江西銀行、匯付天下等11隻赴港上市新股的主承銷中,主承銷數量穩居首位。海通國際為海通證券的香港分公司,業務範圍國際業務,負責香港證券市場。

此外,國泰君安證券(香港)有限公司擔任5家券商的聯合主承銷商,中信里昂與華泰金融控股(香港)有限公司各擔任4家企業的聯合主承銷商,廣發證券(香港)經紀有限公司的主承銷數量是3家。

「有個項目現在想去香港上市,但是我們在香港沒有保薦資格,所以不得不放棄。」一家小型券商投行人士向記者表示。

事實上,在這場赴港上市爭奪中,不僅是大券商,早已在港設立分支機構、具備保薦資格的中小券商也頗為受益。比如國元證券、東興證券、長江證券等券商的香港子公司今年均有所收穫。方正證券香港子公司更是攬入了3個項目。

在新經濟上市熱潮中,記者了解到,券商投行都在加大新經濟企業的項目儲備。25日,國金投行相關人士就告訴記者,公司會向新經濟企業方面有所傾斜。

「我們目前已經有了一些項目儲備,主要涉及生物科技和高端製造行業。這兩個行業一直是公司重點發展的,接下來也會加大力度積極承攬其他行業的新經濟企業。」國金投行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PE機構傾向新經濟企業?

新經濟企業在港的快速上市,對於背後的PE機構來說無疑增加了退出渠道。一位PE機構人士告訴記者,目前確實有些資本更傾向於新經濟企業。

「隨着資本市場進一步積極擁抱新經濟,PE/VC確實會迎來發展的又一個新機遇。從投資機構的角度來說,港股新政實施之後,原來美股的優勢都有了;而從地域語言方便程度來講,香港是新經濟公司上市的最佳選擇。」張建濤表示。

不過,張建濤認為,股權具有流動性,可以隨時退出對投資機構都是好事,但是最終還是以賺錢為目的。「今後就算布局新經濟領域,也要堅持『盈利才是根本』的原則,選擇有明顯盈利預期的項目,拒絕企業盲目燒錢的行為,畢竟目前很多『獨角獸』的估值已經非常高了。」張建濤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上海一家私募負責人也向記者表示,對於機構來說,上市退出很重要,但是退出的價格對於投資機構來講更重要。「退出渠道對於私募機構來說非常重要。新經濟企業在港容易上市,對於PE機構也是好事,所以肯定會去追。不過風險也很大。」該負責人表示。

事實上,儘管新經濟企業赴港上市熱情高漲,但卻頻頻遭遇新股破發。

今年以來,36隻個股在上市首日就遭遇尷尬的破發,佔新股發行比例的27.48%。若以上市後3個月為統計區間,在可比較的49隻新股中,32隻個股出現下跌,佔比65.31%;跌幅超過20%的有21隻個股。

在45隻的內地在港新股中,也有17隻個股在上市首日就破發,包括明星股小米集團,當日下跌1.1765%。匯付天下首日跌幅也達到了11.73%。雅生活服務、欣融國際在上市首日跌幅更是超過了20%。

「香港是成熟市場,不能保證企業上市就一定賺錢。破發說明國際投資者對赴港上市企業估值的不認可。」深圳一家私募基金機構的負責人認為,香港市場不能保證賺錢,所以PE機構不會把重點放到赴港上市的企業。

北京一家私募機構總經理認為,PE在選擇時更多的還是看行業。「如果是教育、高科技、TMT類的企業會選擇香港上市,傳統企業最好在國內。香港市場成熟,估值不高,追求的收益比較平穩。儘管國內IPO比較慢,但是回報高。PE機構在選擇赴港上市企業的時候還是會比較謹慎。」該總經理向記者表示。

 

Author: RyanBen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