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4次IPO,市值翻近8倍,千億醫療獨角獸如何成為「造富機器」?

文 | 薛小麗

來源 | 投中網

 

葯明康德又上市了。

 

2018年12月13日,被稱為「醫藥界華為」的葯明康德登陸港交所,成為繼復星醫藥、上海醫藥等後又一家同時在AH股兩地上市的醫藥企業。這是「葯明系」公司3年內第4次登陸資本市場。

 

葯明康德港交所上市當天發行價為68港元/股,募集資金約為75.5億港元。截至2018年12月13日收盤,其市值約為79億港元。

 

這個醫藥「網紅」獨角獸曾在2018年5月8日登陸A股,並創下多個光輝時刻:50天閃電過會、創下16個漲停,市值一度超1400億人民幣,成功躋身A股醫藥板塊千億市值「四巨頭」(當時其他三家巨頭為恆瑞醫藥、雲南白藥、康美葯業)。目前,其在A股的市值約為938億人民幣。

 

從2015年美股退市至今,葯明康德通過分拆上市的方式,將其旗下3家子公司4次送至新三板、A股和港交所等資本市場,市值因此翻了近8倍,一度被稱為「造富機器」。而其背後的眾多資本大佬也因此賺得盆滿缽滿。

3年4次IPO,市值翻近8倍,千億醫療獨角獸如何成為「造富機器」?

「一拆三」回歸

「葯明系」市值翻了超8倍

 

CRO行業巨頭葯明康德可以說是資本市場的「熟客」。

 

2000年,畢業於北大化學系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李革和其團隊創立了葯明康德,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是醫藥研發合同外包服務(CRO)。2007年,葯明康德登陸紐交所,成為最早一批赴美上市的生物科技企業。

 

和大部分中概股一樣,葯明康德在美國也遭遇了估值低於預期、戰略規劃不被市場理解等困境。當時,公司雖然在美國CRO行業中排名靠前,但在美股市場的估值遠低於國內,市盈率約為30倍。與此相對的,當時國內創業板的同類企業泰格醫藥PE超過70倍。

 

市場冷遇之下,葯明康德決定從美股退市。2015年下半年,公司以33億美元(約227億人民幣)的估值完成私有化,並啟動了「一拆三」回歸計劃。公司先後分拆合全葯業、葯明生物、葯明康德三家主體,隨後陸續登陸資本市場。

 

2015年4月,葯明康德分拆了其旗下主要負責小分子創新葯研發生產服務業務的子公司合全葯業,掛牌新三板。業績快報顯示,合全葯業2017年和2018年第三季度的收入分別約為22億元和7.2億元,均同比增長了約24%,凈利潤分別約為4.95億元和1.63億元。截至2018年12月13日收盤,其市值約為175億元。

 

2017年6月,葯明康德旗下負責生物製劑部分業務的子公司葯明生物登陸港交所。財報顯示,葯明生物2017年和2018年中期收入分別約為16億元和10.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約64%和61.2%;凈利潤均約為2.5億元,分別同比增長約79%和270.7%。截至2018年12月13日收盤,公司市值約為697億港元(約614億人民幣)。

 

2018年5月8日,葯明康德於上交所掛牌上市,創下連續16個漲停板,市值一度超過1400億人民幣。隨後幾個月,經過多番股市震蕩,目前其市值約為938億人民幣。

 

這樣算來,加上藥明康德登陸港交所的市值79.2億港元(約69.7億人民幣),「葯明系」公司通過分拆上市回歸的總市值接近1800億人民幣。和退市時的33億美元相比,市值在3年內翻了近8倍。

 

3年4次IPO,市值翻近8倍,千億醫療獨角獸如何成為「造富機器」?

 

作為這波資本運作中最大的受益者,公司創始人李革、趙寧夫婦身家隨之大漲。《2018胡潤百富榜》顯示,李革、趙寧夫婦以210億元身家位列財富榜第151位。

3年4次IPO,市值翻近8倍,千億醫療獨角獸如何成為「造富機器」?

收穫頗豐的入場資本

 

「葯明系」公司3年內4次上市,除了讓創始團隊收穫頗豐,隱藏在其背後、此前已買票入場的眾多投資者們也將賺得盆滿缽滿。

 

作為醫藥行業的明星獨角獸,葯明康德一直是資本大佬們眼中的香餑餑。2015年葯明康德從美股退市時,高瓴資本、平安集團、匯僑資本在內的諸多資本巨頭就爭相參與。到2016年12月,國壽成達、泰康集團、平安置業等產業巨頭也相繼入場。

葯明康德2018年5月提交的招股書顯示,其背後股東眾多,A股上市前並無控股股東,其四位創始人李革、趙寧、劉曉鍾、張朝暉共同控制公司34.48%的表決權,為公司實際控制人。

 

同時,公司登陸A股前共有42位股東,其中17名是外資股東。其中12家註冊於嘉興和上海兩地的「厚字頭」有限合夥企業,背後的股東均是上海群雲投資,其實際控制人為李革。

 

值得注意的是,其股東名單中還有眾多醫藥上下游上市公司,包括平安、國壽、泰康等保險巨頭,海南海葯、信邦製藥等醫藥產業大咖等。其中,「平安系」公司可以稱得上「大贏家」,持股比例超5.7%——平安集團旗下控股子公司上海金葯投資持股近5.2637%,平安置業持股0.5332%等。

 

3年4次IPO,市值翻近8倍,千億醫療獨角獸如何成為「造富機器」?

 3年4次IPO,市值翻近8倍,千億醫療獨角獸如何成為「造富機器」?

圖表來自2018年5月的招股書

 

此外,公司還吸引了眾多財務機構的參與,包括馬雲間接持股上海雲鋒衡遠投資、君聯資本(通過上海傑寰持股)、紅杉資本、Eastern Star(東星亞洲投資)等。同時,持有葯明康德8.64%股份的葯明康德維京WXAT BVI背後的一眾股東也是星光熠熠,包括高瓴資本、紅杉資本、Yunfeng II(雲峰 II 無錫有限公司)、SPDBI WX Limited(浦銀投資)等。

 

3年4次IPO,市值翻近8倍,千億醫療獨角獸如何成為「造富機器」?

WXAT BVI(葯明康德維京)的股權結構圖,來自2018年5月招股書

 

葯明康德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A股上市後,又獲得社保基金、鼎暉投資等多家機構青睞,同時富國精準醫療基金、UBS AG、光大證券以及招商銀行等金融系資本也相繼加入。

 

3年4次IPO,市值翻近8倍,千億醫療獨角獸如何成為「造富機器」?

葯明康德2018年第三季度財報

3年4次IPO,市值翻近8倍,千億醫療獨角獸如何成為「造富機器」?

價值爭議

 

作為國內CRO、CMO和CDMO的行業龍頭,葯明康德在資本市場受到青睞,首先與其近幾年亮眼的財務業績脫離不開。

 

從財報可以發現,近幾年,葯明康德的營收、凈利潤等都保持着穩定快速增長。招股書顯示,2015年到2017年,葯明康德的營收分別為48.83億元、61.16億元、77.6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3.49億元、9.75億元、12.27億元。公司這三年營收和凈利潤的複合增長率分別高達26%和88%。2018年前三季度,其營收為69.21億元,同比增長近22%;凈利潤為12.5億元,同比增長近50%。

 

3年4次IPO,市值翻近8倍,千億醫療獨角獸如何成為「造富機器」?

數據來源:葯明康德招股書和財報

 

葯明康德的主營業務主要包括合同研發服務(CRO)和合同生產/合同生產研發業務(CMO/CDMO)兩大類別。其中,CRO收入近幾年基本占其總收入的70%以上。

 

目前,其在全球範圍內有26個研發基地/分支機構,客戶超過3000家。招股書顯示,其前十大客戶幾乎均是全球醫藥巨頭,包括強生、默沙東、葛蘭素史克、羅氏、輝瑞等。2015年到2017年,其海外業務為公司貢獻了超8成的營收。

 

此外,葯明康德在資本市場受到追捧,也得益於CRO整體行業的快速發展。《Top 10 CROS 2018》榜單報告顯示,從2011年以來,全球CRO行業一直處於持續快速增長中,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0%,預計這一增長還將持續。

 

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王俊峰此前接受投中網採訪時曾表示,他很看好CRO模式在中國的未來前景。他認為這種模式在中國之所以能走得通,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的成本比美國低,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擁有足以和全球其他地區PK的優質科學家和技術人員,同時還有眾多資本的推動。

 

「我們認為CRO 行業會是個千億美元的市場。CRO企業服務於全球創新葯公司,對產業一線的數據和情況很了解。這個行業某種程度上類似於創新葯領域的基礎設施,支撐着很多創新。中國快速變化的市場,帶來了這個領域特殊的快速成長機會,這些投資機會在國外可能很難找到。」 王俊峰稱。

 

不過,在資本市場收穫滿滿的同時,葯明康德也正受到頗多質疑。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其超高的市盈率。2018年5月8日登陸A股後,葯明康德創下16個漲停,靜態和動態市盈率一度超過百倍。而當時A股同行業其他CRO企業的可比公司市盈率平均值基本是65到67倍之間。人們一度懷疑,這家企業是否真的值這麼高的市盈率?

 

3年4次IPO,市值翻近8倍,千億醫療獨角獸如何成為「造富機器」?

圖表來自葯明康德2018年5月公告

 

如今,經過幾個月的股市震蕩,葯明康德在A股的市盈率回歸到45倍左右。這個數字究竟如何?或可以和全球其他巨頭對比一下。根據2018年上半年發佈的CROS全球榜單排名《Top 10 CROS 2018》,葯明康德在全球CROS企業中排名第九位。

 

3年4次IPO,市值翻近8倍,千億醫療獨角獸如何成為「造富機器」?

 

對比全球前十榜單的幾家同行可以發現,目前市值和葯明康德比較接近的是位於榜單第一名的LabCorp。不過,後者2017年的營收和凈利潤差不多是葯明康德的10倍,同時其市盈率只有10倍。同時,2017年凈利潤和葯明康德最接近的Charles River Laboratories,2017年營收比葯明康德多了超7億美元,市值只是葯明康德的二分之一。

 

3年4次IPO,市值翻近8倍,千億醫療獨角獸如何成為「造富機器」?

數據來源:公司招股書、Yahoo Finance

 

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葯明康德方面表示,其願景不止是成為CRO巨頭,還希望打造平台、為行業賦能,最終希望成為『全球醫藥健康產業最高、最寬和最深的能力和技術平台,讓天下沒有難做的葯,難治的病』。此次奔赴港股上市,一方面是為了獲得更多融資,儲備未來發展所需的資金。同時希望進一步提升公司的國際形象,以更好吸引新的客戶、業務夥伴以及投資者。

 

2018年,隨着港交所開啟新規接納「同股不同權」架構,內地新經濟公司開始前赴後繼奔赴香港上市。不過,目前來看,港股市場生物醫藥行業並不景氣,新股破發率高達7到8成。葯明康德能否在港股得到青睞?還需拭目以待。

 

作者:薛小麗

3年4次IPO,市值翻近8倍,千億醫療獨角獸如何成為「造富機器」?

Author: RyanBen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