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企業.香港IPO : 大發地產(06111.HK)在香港掛牌上市

根植上海的大發地產正在突圍。

逆勢擴張 大發地產成功掛牌香港

上海的房地產市場成了外來者的博斗場,本土房企正漸次凋零。不過面對如今的情勢,總有些不甘心的本土房企仍然懷抱野心。

2018年4月26日在港交所申請上市的大發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是現今屈指可數的還充滿擴張慾望的根植於上海的房企,「十一」前夕這家房企通過了港交所的上市聆訊,於10月11日正式在港交所敲鐘上市。

大發地產成為繼正榮、弘陽之後,今年內第3家登陸港股主板的境內房企,股票代碼為6111.HK,擬發售2億股股份,包括2000萬股香港發售及1.8億股國際發售,新股發行價定為4.2港元/股。

此次融資所得資金用途約60%或4.36億港元將於上市後一年內用作開發現有物業項目即大發融悅東方(蕪湖)與凱澤錦園的建設成本;約30%或2.18億港元將用於償還一家資產管理公司的兩年期借貸人民幣5.3億元的大部分;約10%或7260萬港元將用作一般營運資金用途。此前,大發地產已與若干投資者訂立基石投資協議,包括光大興隴信託及佛山市順德區健實企業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大發此番上市,是中小型房企在生存與突圍問題上的一種抉擇,在大發地產之後,還有諸如南京銀城等房企,將繼續重複這樣的路徑。

這些房企有一些共同點:他們創建的時間都比較早,在本土擁有一定的實力和豐厚的家底,但是錯過了一波擴張期,外來房企正在吞噬整個市場,動了他們的奶酪。在目前強者愈強的市場效應中,這些中小型房企被認為還存有機會,他們希望通過赴港上市來開啟一個新的擴張期。

大發最早由溫商葛和凱於1996年創立,在溫州起家,2001年,葛和凱把房地產開發業務拓展到上海,成立了上海大發,2003年建設了住宅和商業綜合體上海凱潤金城。由此可見大發在房地產行業的起步與擴張並不算晚,2005年,大發在南京有了第一個項目凱祥花苑。

據招股書顯示,大發地產2018年前4月收益同比增加897.7%至8.78億,其實大發地產的加速度早在2017年就有明顯體現,如該年度收益為45.70億,較2016年7.05億同比增長549%。截至2018年6月30日,大發地產物業權益經仲量聯行估值為169.9億元。

此外,2018年前4月大發地產毛利率已達到30.1%。2017年已交付面積的平均售價由2016年的4613元/平方米增長至2017年的14130元/平方米,同比增幅達206%。

本次大發地產在香港成功上市,藉助資本市場,大發地產寶石,將繼續深耕長三角區域,並在華南的廣州、華中的武漢、西北的西安及西南的成都等市尋求機會,努力成為中國領先的住宅房地產開發商。

逆勢擴張 大發地產成功掛牌香港

翻看大發的高管履歷,不難理解這家房企的雄心勃勃。

34歲的葛一暘現為大發地產的董事會主席, 2006年,從英國伯明翰阿斯頓大學留學歸來的葛一暘以管培生的身份加入大發集團,此後擔任多個要職,2015年開始充分接班掌權,目前由葛一暘打造和領導的高管團隊已經形成。

46歲的廖魯江於2018年2月加入大發,擔任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負責集團業務運營及日常管理。廖魯江2006年10月至2011年1月曾任職於龍湖,負責人力資源;2011至2018年曾擔任世茂房地產執行董事,負責營運、資訊科技及人力資源。他的到來也是大發得以改變的一大因素。

目前,大發地產的絕大部分業務都在長三角,集中於上海、江蘇、安徽和浙江。在其手握的223.88萬平方米土儲中,大部分位於溫州、蕪湖和安慶,此外在寧波、鹽城、徐州、湖州也有不少,其在上海擁有的土儲建築面積為14.1萬平方米。

在申請赴港上市後,大發的拿地力度顯著加大,招股書顯示,自2018年4月30日至最後可行日期之間,大發又迅速獲取了16個項目,其中有10幅地塊通過公開招拍掛獲得,總佔地面積達35.1萬平方米,總對價約24.57億元,位於湖州、鎮江、鹽城、徐州、寧波、蕪湖、嘉興、成都、重慶、清遠;還有6個項目已訂立收購協議或已擁有項目公司股權,總佔地面積22.2萬平方米。

上市後,大發最基本的戰略方向就是實施地域擴張,除了要繼續深入長三角,還將在南京、合肥和溫州設立分公司,在廣州、武漢、西安和成都尋找機會。

從土儲的擴張態勢來看,目前規模不大的大發地產將具備一定的成長空間,這在其財務數據上也已有所體現。2016年時大發的營收還僅僅為6.24億元,而2017年時已達到44.77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00%;2018年前4個月營收達到8.55億元,同比增長897.7%。與此同時,2018年前4個月的毛利率也漲至30.1%,相比過去15%上下的毛利率水平翻了個倍——成長性成為大發地產在上市節點上的最大亮點。

來源:馬一凡  地產一條

Author: RyanBen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