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企業赴港上市:打鐵還需自身硬!改革與春風並不會同時到來

最近,新三板企業及前新三板企業致力於赴港上市的勁頭正足。

赴港上市確實是新三板走向國際化的第一步,但這也需要上市企業自身具備優良的資質以及相應的體量規模。

隨着今年4月全國股轉公司和港交所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新三板+H股」正式落地。

備忘錄明確規定,新三板企業到港交所上市無須從新三板摘牌,港交所不會對前往上市的新三板企業設置前置審查程序及特別條件。

「新三板+H股」無前提條件也無特殊通道,股東人數超200人無影響。隨後,新三板赴港上市就逐漸成為資本市場上新的潮流。

一、新三板企業爭相赴港上市

在全國股轉公司邁出與港交所互聯互通第一步後,有意向在海外上市的掛牌企業也就不必再大費周章。

在高層釋放利好、新三板的大門對外打開之後,市場上關於新三板企業如何赴海外資本市場上市的議論也從未停止。

當然,坊間議論最多的就是這個「新三板+H股」落地模式。

客觀講,「新三板+H股」模式推行意味着新三板開始與國際資本市場接軌,也是策略性推進市場化制度完善的重要舉措。

但是也不排除一點,就是高層想利用這個向港交所學習的機會,來解決我國資本市場自身存在並亟待解決的諸多「疑難」問題。

新三板企業赴港上市:打鐵還需自身硬!改革與春風並不會同時到來

值得注意的是,新三板掛牌企業發行H股無需在全國股轉系統終止掛牌,這也就是在隱喻「新三板+H股」模式將會為新三板企業提供更多元化的資本市場選擇。

其中,最明顯的好處就是會引發「虹吸效應」,越來越多的優質企業會考慮到這個「便利條件」前來新三板上市。

除此之外,部分在新三板中缺乏二級市場流動性的企業,可藉助港股市場來提升估值定價效率,也有助於新三板企業以更合理的價格進行後續資本運作。

二、兩地監管的「小夾板」威力有多大?

對於新三板企業而言,儘管赴港大門已經打開,但最終能否上市還不能一概而論。

相比新三板,港交所對於上市企業設置了多維度的門檻。

以港交所主板為例,上市公司最近一年盈利不得低於2000萬港元,前兩年累計盈利不得低於3000萬港元,此外對市值和現金流也有很多要求。

今年上半年政策出台之初,如果嚴格按照主板財務指標去衡量,當時新三板11457家掛牌的企業,符合在港交所上市的企業數量尚不足3%。

總之,「打鐵還需自身硬」,雖然有政策在後面推動,但自己「不爭氣」達不到硬性指標,那這條路也沒辦法走下去。

新三板企業赴港上市:打鐵還需自身硬!改革與春風並不會同時到來

此外,赴港上市還要考慮到監管上的限制。

要知道新三板企業在中國內地要受中國證監會和全國股轉系統的監管,如果公司在不摘牌的情況下赴港以H股方式上市,將同時受到兩地監管機構的監管。

這種情況下,企業不僅要履行香港上市規則項下的合規要求,同時也要遵守中國內地股權交易中心的信息披露合規要求。

這就意味着「小夾板」給你套上了,企業能在規定範圍內做合理、合法的舉動。對企業來說可能是一種限制,會讓它們有一種說不出來的難受。

但是反過來對投資者而言,這卻是對權力的保障、對投資安全性的提升,也算是一件好事。

三、上市後可能會遇到的困難

同時,新三板企業在不摘牌的前提下在港以H股方式上市也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內地與香港不同的監管和披露要求會對新三板企業造成信息披露的差異。

相比較其他A+H兩地上市的公司,全國股轉公司和香港交易所在監管力度和披露要求方面有很大差距。

這裡也建議,兩地監管機構可以針對新三板企業出台一套有針對性的信息披露制度,以加強兩地合作和數據交換,保證該類企業在兩個平台都可以穩健發展。

新三板企業赴港上市:打鐵還需自身硬!改革與春風並不會同時到來

其次,香港市場主要歡迎新產業中的大型企業,尤其是生物、科技類的創新型公司。

而新三板企業大多規模較小,以H股方式上市無法獲得股份的全流通。

這些企業在利用香港資本市場融資方面勢必會存在一定障礙。所以,並非所有的新三板企業都適合赴港上市。

還有一個問題大家要留意,就是香港H股上市公司在上市時和上市後的市場融資方面,依然需要接受中國證監會的監管。

雖然,以「H股方式上市」在前期上市工作中能夠為新三板企業帶來便利、降低成本。

但是,H股上市公司只有25%的流通股份,也限制了該類企業在香港二級資本市場的增資擴股。

四、赴港上市宏觀路徑淺析

最後給大家梳理一下,新三板公司選擇香港上市的宏觀路徑選擇。在這個部分,我主要關注的是基於「共性」的宏觀層面。

從宏觀角度看,新三板企業其實並無特殊之處,但是新三板企業某些內在的「身份標籤」將實質性影響其可以選擇的具體路徑。

只不過,每種模式各有其內在的適用要素,公司會根據自身情況進行「度身選擇」。

目前,任何一家中國境內公司如果想去香港上市,從宏觀上講可選擇的模式無外乎就是直接上市、間接上市這兩大類。

新三板企業赴港上市:打鐵還需自身硬!改革與春風並不會同時到來

直接在香港上市,稱為「H股上市」。

 

其實質性特徵是:在內地註冊的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證監會批準直接在香港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交易。

可現實情況,H股上市公司的內資股尚無法實現「全流通」。

我們國家距離真正實現「H股全流通」的終極理想仍然「路漫漫其修遠兮」,H股也的確不是絕大多數民營企業的首選上市模式。

間接上市又稱為「紅籌上市」。

 

指中國境內企業的股東在境外設立控股公司,通過股權控制或協議控制方式,將中國境內企業資產或權益注入在境外註冊的離岸公司,由離岸公司在聯交所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交易的模式。

雖然截至目前,市場上尚未有新三板公司以紅籌方式在香港上市的成功案例。

但鑒於A股市場風雲突變、雲詭波譎的狀況,赴港上市的確已經對包括新三板公司在內的眾多具有融資、股份流通需求,但距離成為「獨角獸」遙不可及的境內企業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END

註:以上圖片來源互聯網

作者:艾德證券期貨總經理陳健豪(香港證監會持牌人-中央編號ALQ830)

Author: RyanBen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