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過分相信境內外投行的「鬼話」,但資本規劃還是要有的

作者 | 香港中置 曹磊

來源:香港中置資本CLC(ID:zzzbhk-IPO)

別過分相信境內外投行的「鬼話」,但資本規劃還是要有的

「投行」——高大上的職業,在投行工作被賦予了還有一個高大上的稱謂——大咖,而煤老闆則是「土豪」

為什麼會給投行工作的人叫大咖,而煤老闆叫土豪?原因很簡單,因為投行的人能給企業帶來資金,帶來投資人,而煤老闆的錢是不會直接給企業的。

但是不要因為這一點,企業家就對投行盲目崇拜與過度期望,企業家需要理性的看待投行的「套路」!


1
  套路一:企業估值「套路」


企業最想要的就是找「牛X」的投行專家來幫助自己的企業高估值的融資。

別做春秋大夢了!

因為這是不可能的,真正干投行的人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只有「假」投行的「大咖」才會這麼做,因為只是想賺你顧問費,而真正投行的職業是什麼,好聽點叫大咖,難聽點叫——中介。

跟房產中介沒有太大區別,區別就是投行業的從業人員極為專業,房產中介稍培訓一下即可上崗,房產中介一面跟買房的人講這房子多麼多麼好,一面跟賣房子的討價還價,但是無論這麼磨破嘴皮子,任何市場都有一樣的規律就是——行業規則。

專業投行的人也一樣——左手必須要幫助企業融到資金,右手還要幫投資人賺錢。兩隻手之間必須要相對公平,如果失衡就沒有辦法在行業里幹了。

而投行真正能幫企業的就是按資本市規「遊戲規則」——幫企業重塑企業商業模式與資本戰略,輔導企業規範且快速得到資本市場投資人的認可,如果企業真的想未來有一天要進入資本市場,就必須聽投行的建議,否則企業面對的可能將是永遠融不到資


2
    套路二:上市就可以賺大錢了!


很多投行忽悠企業家去上市,讓企業認為只要上市了就可以插上騰飛的翅膀。

——這絕對是鬼扯!為什麼這麼說,因為這讓很多企業家夢想着自己公司上市一套現就賺大錢了,對很多企業而言那叫一個爽!

殊不知就算你長的美,但也不要想的太美,為什麼呢?

因為各位企業家必須明白一個道理,企業為什麼要上市?上市公司到底有什麼好處?高大上的說法是企業上市後就有一個融資平台,說低俗點上市公司就是企業發展當中融資的一個工具。

還是不明白吧,通俗點說就是央行可以印鈔票,上市公司可以印股票,比方說上市公司看好一家值5個億的企業,上市公司直接印5個億的股票就把他收購了,現金呢?一毛沒有,當然這不是唯一的併購方式,但這就是上市公司最大的好處,所以上市有一個高大上的名字叫融資平台

(編者按:在香港還是有可能的,只要公司夠好、有投資者認可,是可以不斷印股票、不斷融資的,香港的行政干預相對比較低…倒是要注意的是,香港資本市場也有不少所謂的資本高手、「老千股」,就是通過不斷印股票來割肉的…)

有人會問,那這樣一來上市公司不就可以「為所欲為」,收購全世界了?

當然不是,因為在國內還有一個部門叫證監會,時而嚴,時而松的管着企業併購,如果正是嚴管期,哪就慘了,不準併購,不準融資,不準……。香港上市呢相對合理,主要就是行政干預低,政策環境寬鬆!


3
   套路三:投行忽悠你去科創板?
對於只有一兩千萬年凈利潤的中小企業來說,還是洗洗睡吧……,你還真以為科創板的創是中小型創業公司嗎?

看一下科創板已公布的的企業定位:耳熟能詳、科技含量高、具備一定規模……, 中小企業是不是該洗洗睡了!


總結:建議至少區域龍頭企業或行業龍頭企業還是可以考慮A股上市或科創板,畢竟自身「造血」功能強大。國內上市融資估值不一定高,但是上完市後股價還是很活躍的。

而對年1000萬凈利潤以上至3000萬左右的中小企業,傳統製造業等還是建議去香港,因為A股你那點利潤就不要想了,科創板呢,我只能說呵呵了,中小企業最好的方式就是先獲得一個上市公司地位,然後通過併購的方式做大做強。


4
  套路一:做大了再上市,如果不夠再併購幾家


國內很多企業家接受的「上市培訓」全是大型企業上市及併購案例,這讓很多企業家認為上市是大型公司的事情,是以後(企業做大了)的事情,上市在企業家眼裡就是一個夢想。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很簡單,因為國內投行主要拿出來的成功案例全是符合A股上市條件的,雖然有一些中小型企業成功在A股上市的那也是「漏網之魚」,其實上市並不是大企業的「專利」,只要企業家對境內外市場稍作全面的學習就一定會發現上市沒有那麼難

中小型企業只要前期規劃好也可以上市,所以這一點上企業家不要走進誤區。


5
  套路五:體量太小需要融資併購再上市


很多企業因為規模小,營業收入低就去靠融資擴張再上市,這個套路「害死」國內很多企業,為什麼?

因為融資就會意味着對賭與承諾,一旦失敗就意味着「傾家當產」,舉個非常有名的企業失敗案例——俏江南,A股上市失敗導致企業都輸給了投資機構,所以企業家千萬不要設計不可控的資本上市路徑,讓自己「輕鬆」一點,選擇一個適合自己的資本市場,先快速上市為準,要明白上市不是增加企業風險,相反是為企業發展降低風險


6
  套路六:上市前做大利潤


這又是國內投行套路,個人建議在香港上市是不要這樣做,這都是企業請教的顧問是國內投行出來的原因,這樣會逼着企業上市前融資,融資就意味着什麼我不用再次強調,但是我需要強調的是企業如果為上市衝刺業績,那上完市以後怎麼辦?拔苗助長的道理懂不懂?

個人建議是業績只要夠交易所條件就可以,等上完市以後再把更漂亮的業績「亮」出來,這樣就等於把上市後市值管理的第一步已經做實了,對企業家本人及對投資人都會有一個非常好的結果。


7
  套路七:大企業一定要做資本規劃


其實是大錯特錯的現論,為什麼今天的投行服務與培訓全是針對大企業,這是因為大企業已經具備基本上市條件,而小企業呢,小企業更要做企業戰略的資本規劃,我跟很多中小企業董事長交流過,交流完以後他們全都是一身「冷汗」,為什麼小企業必須要做資本規劃,因為可以省錢,可以「救命」,可以不用「坐牢」,當然對應的就是也許還可以未來成為上市公司。

只有什麼樣的小企業不用做呢?除非你認為你的企業永遠不會做大的企業,為什麼這麼說,原因一是現在國家稅務總局用的「金稅三期」升級版已在2018年7月1日正式上線,無死角監控,意味着你的公司所有違規動作全部存在稅局的系統里,那麼為什麼現在企業沒有事呢?這是因為你還「小」,稅局的人「懶得」搭理你,其實是根本忙不過來,開句玩笑話說就是現在還「瞧不上你」,等你做大點試試,「新賬老賬」肯定跟你一塊算。原因二就是企業的法律問題,很多企業在經營上都有法律問題,挪用註冊資本金、超質經營等,但是這跟做資本規劃有什麼關係呢,當然有,因為原來很多民營企業財稅法不規範,如果要上市規範的成本就太高太高了,而現在不一樣了,國家財稅法嚴格了,你根本就必須要規範,那麼在規範的同時只要再做一件事情就可以了,那就是企業資本化的頂層設計,沒有做好這一步將來都會成為企業上市前重大障礙,很多企業最後做調整時付出了大量金錢,很多上市與融資失敗的案例告訴我們企業定要早做好資本規劃,因為真的可以救企業一命,所以越是中小企業前期越早布局就越沒有成本與風險。

我看過很多新三板掛牌企業,恕我直言,頂層設計結構無論是開始還是上三板後的資本性頂層設計結構真的是太太太~~~


總結:

建議一,中小企業早做資本規劃;

建議二,讓企業「輕鬆」一點,不要把自己逼的太緊;

建議三,企業必須規範,為以後作好一切準備,夢想是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



本文來源於香港中置資本CLC(ID:zzzbhk-IPO),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在文章底部留言。

版權聲明:所有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創文章,轉載須聯繫授權,並在文首/文末註明來源、作者、微信ID,否則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或公眾號平台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更多香港IPO上市資訊可供搜索、查閱,敬請瀏覽: www.ryanbencapital.com

相關閱讀

2018香港IPO中介團隊排行榜

2018年香港IPO百億中介榜中榜

投行、律師、審計師,誰最有可能搞砸一個IPO?

一位資深董秘的真實故事:解密資本圈上市真相

老闆故事:一個上市公司老闆的心路獨白

IPO上市破發,破發算什麼,關鍵是要「活下去」?

香港IPO上市申請失敗:被聯交所拒絕的39個案例匯總(2013-2017年)

別過分相信境內外投行的「鬼話」,但資本規劃還是要有的

Author: RyanBen

1 thought on “別過分相信境內外投行的「鬼話」,但資本規劃還是要有的

  1. 這個中置資本和香港的上市保薦人創僑國際有限公司有關係嗎?怎麼LOGO猛一看好像哦,列的公司業績很多都是創橋的,而且香港的地址留的也是創橋公司的地址,只是聯繫電話號碼改了一個數字。另外,看這個中置資本網站的所謂原創文章,好「水」哦,好多基本的數據常識都寫錯,文章也感覺粗製亂造,比如它說香港的上市保薦人有300多家,這哪來的數據?自己去香港證監會網站一查就知道啊。個人感覺這個中置和香港創橋有關係的可能性極低,要是創橋有這麼一家關聯公司也是夠丟臉的。。。

    瑞恩資本網站辦得不錯,資訊豐富,但小編最好把一下關,這種「李鬼」就不要放進來了。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