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配資神話: 真的有超低利率以及20倍槓桿?

業內普遍的槓桿其實是在2:1而不是1:2甚至1:3,市場傳聞的10倍更不太可能。

來源 | 21世紀經濟報道

香港配資神話: 真的有超低利率以及20倍槓桿?

4月24日,香港金管局與證監會聯合發佈的一則公告令內資在港持牌金融機構站上了輿論風口,其公告中披露的複雜關聯交易也令香港的配資業務再獲大量關注。

一直以來,香港配資(孖展)在內地市場和媒體眼中都是有些特別的存在。「低至3%—4%的資金成本,最高可達10倍乃至20倍的槓桿倍數。」香港配資在坊間傳聞中越來越趨於神話。

但事實是否真的如此?

一位在香港從業20餘年的基金業人士26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有關內地市場對香港配資的傳言,我們認為其中70%-80%是過分誇張的。

不排除有一些大型的有背景的企業,可能在某些利益關係或者其他因素驅使下,可以讓金融機構鋌而走險為其通過複雜的關聯交易進行融資支持。但在香港嚴格的金融監管環境下,相信這種行為是非常罕見且很難進行的。」該人士指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對香港與內地金融機構相關業務人士的採訪中發現,因為市場與制度的不同,對港資的誤讀不在少數。


利率可達2%-3%?

港資的「神話」中,極為重要的一點是成本低,甚至有些市場傳言港資配資可以達到2%-3%的利率。但在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向多位市場人士求證後發現,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準確。

在香港資管業務人士眼中,香港配資融資成本並不低。

以目前香港持牌機構的普遍情況看,香港上市公司通過股權質押的方式獲得融資,最低年化利率在7%-8%,一般在百分之十幾,最高可以超過20%。但在目前經濟環境下,很多公司一年的毛利潤都不超過15%,支付這個融資利息並不容易。」某港資持牌金融機構董事總經理26日告訴記者。

他指出,在港上市公司願意支付高於發債、信貸等其他融資方式的成本獲得股權質押融資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股權質押融資更為靈活並且沒有歸還本金的剛性壓力,這意味着一旦出現資金壓力的時候,企業可以選擇放棄股權。

股權質押的違約率是比較高的,因為風險高所以資金的成本也會相應提高。而且這些資金的使用期限通常是比較短期的,很少超過一年,一般在3個月到6個月期間的較多。」該人士表示。

以香港目前的監管環境看,除非是民間借貸,其他的機構進行融資、借貸活動均需持牌並受到嚴格監管。而民間借貸法律規定的上限年化利率為60%,遠高於內地對高利貸的界定標準

按照該人士的說法,在港的配資成本與內地相差無幾,甚至可能高於內地融資成本。但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持牌基金或券商從銀行獲得融資的成本普遍低於內地資金成本。

前述港資持牌金融機構人士告訴記者,以該公司的資金來源分析,來自投資人和銀行的佔比幾乎為1:1,滙豐銀行為其穩定的資金來源方之一,而滙豐銀行為其提供的貸款利率為4%-5%。

「但港資銀行的風控是極為嚴格的,雖然券商可以以較低的價格從銀行獲得資金,但對質押的股票也有較高的要求,比如恒生指數成分股質押率會相對較高,也較為安全。「他補充道。

該人士還指出,除了香港本土的金融機構,個別大型在港上市內地公司可以通過內地在港持牌金融機構獲得更低利息的融資,之前有企業以3%-4%的極低成本獲得了融資,這是港資銀行和金融機構很難做到的

從這一層面看,內地在港持牌機構似乎為在港上市企業通過在港持牌金融機構獲得低息融資提供了可能性。

華南某股份行離岸業務負責人26日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香港的資金成本確實較低,但也並沒有達到普遍4%-5%的程度

「除非是一些比較有影響力的,市場形象比較好的,並且經營穩健的少數公司,才可以達到標準,以比較低的流動資金貸款利率獲得融資,利率在5%左右,個別可以達到5%以下,但在4%以下的幾乎沒有見過。除非是在進出口貿易融資的時候,有個別3個月期短期押匯率,且必須和真實進出口貿易掛鈎,可能可以做到4%以下的利率。但這種情況極為少見。」該人士表示。


真的有十倍槓桿?

「坊間傳聞」對於香港配資的另一重標籤為可以放大至10倍乃至十幾倍的槓桿,而這一說法也受到了香港基金從業人士的普遍反對。

一位持牌港資資管公司業務人士26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香港的金融監管非常嚴格,持有資管牌照(九號牌)的金融機構可以從事融資業務,但是信息披露要求非常嚴格,公司的資產有多少以及每筆業務的風險都要公告。業內普遍的槓桿其實是在2:1而不是1:2甚至1:3,市場傳聞的10倍更不太可能

該人士指出,在港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融資需求很旺盛。香港目前60%-70%的上市公司來自內地,而內資在港上市公司與港資公司的投融資風格有很大不同。港資公司股權質押率可能大部分在10%-20%,而內資在港上市公司很敢於將股票抵押出來,很多公司的股權質押率在50%以上,這類公司的財務狀況在港資金融機構眼中會存在較大的風險,很多公司不敢對這類公司進行融資,而這類公司的融資業務很多是內資在港持牌金融機構在做。

但前述股份行離岸業務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身在內資銀行,他的感受與港資金融機構不同。「我的業務經驗看,大部分內資銀行表現更謹慎,因為香港的股市沒有A股的漲跌幅限制,一天的漲幅可能超過50%,所以內資銀行在境外做股資業務一般不會太多。」

他直言,「港資銀行做股權融資業務反而會比較多,但是他們打折幅度會很大,據我所知可能有些會按照市值的30%-40%來打折。受限於股價波動大的風控考慮,據我所知幾家股份行的離岸業務都是不做股權業務的。」

對於港資銀行和內資在港持牌銀行是否進入配資市場,該人士指出,在港內資銀行仍然遵循內地的管理規則,明確不可以進行配資。但是不排除可能有個別公司以流動資金的名義在銀行進行融資,之後通過各種複雜手段最終進入股市。

但按照銀行嚴格的穿透原則,這種情況會被要求立刻收回信貸資金。

不過因為港資銀行和在港內資銀行可以對基金公司等持牌金融機構進行融資,所以可能也會導致銀行資金進入股市。


版權聲明:所有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創文章,轉載須聯繫授權,並在文首/文末註明來源、作者、微信ID,否則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或公眾號平台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更多香港IPO上市資訊可供搜索、查閱,敬請瀏覽:www.ryanbencapital.com

相關閱讀

香港2019年第1季的36個IPO項目看香港上市費用

香港IPO中介團隊排行榜 (2019年第1季)

香港IPO市場:2019年第1季,上市 43 家、募資203億港元,上市申請 115 家

IPO上市破發,破發算什麼,關鍵是要「活下去」?

港交所列不適合上市六大理由,去年拒絕IPO申請宗數增7倍

香港IPO上市申請失敗:被聯交所拒絕的39個案例匯總(2013-2017年)

香港配資神話: 真的有超低利率以及20倍槓桿?

Author: RyanBen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