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威亚太放弃在港IPO,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作者 | 桂浩明 上海证券报

百威亚太放弃在港IPO,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要讨论百威亚太放弃在港IPO,还要从百威英博说起。这是家有很大影响力的大型跨国公司,主营啤酒。3年前,公司斥资千亿美元将世界第二大啤酒公司南非米勒收入囊中。此举成就了百威英博成为行业老大的梦想,但也导致负债率偏高。为此,百威英博考虑分拆亚太业务,以筹集资金缓解流动性压力,这就有了百威亚太在港交所上市的安排,计划募集资金约90亿美元。

老牌跨国公司,业内头部企业,从事快速消费品,这几个概念都备受关注。在香港市场,该公司受到投资者追捧,融资认购利息达4%,而去年海底捞在港发行股票时还不到2.5%,几天内已有700亿元港币预付款到账。不过,百威英博的国际配售不理想,即便按最低招股价招股,机构投资者认购数量也远低于预期。由于之前公司没有引进基石投资者(相当于沪深股市中的战略投资者),这就出现了发行风险。公司最后决定放弃本次IPO,已到账的保证金全额退还。于是,这单全球食品行业最大的IPO,也是今年到目前为止最大的年度IPO,被搁置了。

有报道认为,百威亚太之所以没能得到机构投资者认可,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业务在百威英博体系中占比不大,在亚太地区更面临很大挑战。尤其在我国内地的业务,多项财务指标不如青岛啤酒、华润雪花等竞争对手,而公司确定的发行市盈率则高达约40倍,比同在港交所上市的青啤要高出20%左右。而在世界经济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啤酒作为快速消费品增长也有放慢趋势,利润率存在走低的可能。

既是市场博弈,公司没能成功募股并上市就很正常,过去就有,今后也还会有。然而,百威亚太放弃本次IPO,还是留下了不少值得思考的地方。譬如,在充分市场化的条件下,什么样的公司,能以什么样的价格,在什么时点发行股票,应交给市场决定,而在这过程中,作为机构投资者有责任发挥主导作用。

判断企业的价值,不仅看是否属于头部企业,有多好的背景,所处行业有什么概念,更应对上市标的作全方位对比与分析。对此,判断重点并非上市后短时间的涨跌(港股一、二级市场基本接轨,没有新股不败之说),而是在于企业的中长期发展,特别是可能给予投资者的回报。依据这几个角度的分析,机构投资者放弃百威亚太,有其合理的一面。

再进一步推论,当前金融市场上避险情绪上升,不仅对二级市场带来压力,对一级市场也形成了制约。

敬畏市场,尊重市场规律,按市场规律办事。百威亚太放弃在港上市,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版权声明:所有瑞恩资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创文章,转载须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文末注明来源、作者、微信ID,否则瑞恩资本Ryanben Capital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或公众号平台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更多香港IPO上市资讯可供搜索、查阅,敬请浏览:www.ryanbencapital.com

相关阅读

最大IPO香港上市突然喊停,阿里募资额也传减半

百威亚太,全球最大啤酒商分拆亚太业务,通过港股IPO聆讯,募资或约390亿至546亿港元

阿里巴巴,以保密形式在香港递交第二上市申请,募资额可能破纪录

上市保荐人,被不断投诉,香港证监会重点打击保荐人失当

IPO上市破发,破发算什么,关键是要“活下去”?

港交所列不适合上市六大理由,去年拒绝IPO申请宗数增7倍

香港IPO上市申请失败:被联交所拒绝的39个案例汇总(2013-2017年)

百威亚太放弃在港IPO,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Author: RyanBen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