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桂浩明 上海證券報
要討論百威亞太放棄在港IPO,還要從百威英博說起。這是家有很大影響力的大型跨國公司,主營啤酒。3年前,公司斥資千億美元將世界第二大啤酒公司南非米勒收入囊中。此舉成就了百威英博成為行業老大的夢想,但也導致負債率偏高。為此,百威英博考慮分拆亞太業務,以籌集資金緩解流動性壓力,這就有了百威亞太在港交所上市的安排,計劃募集資金約90億美元。
老牌跨國公司,業內頭部企業,從事快速消費品,這幾個概念都備受關注。在香港市場,該公司受到投資者追捧,融資認購利息達4%,而去年海底撈在港發行股票時還不到2.5%,幾天內已有700億元港幣預付款到賬。不過,百威英博的國際配售不理想,即便按最低招股價招股,機構投資者認購數量也遠低於預期。由於之前公司沒有引進基石投資者(相當於滬深股市中的戰略投資者),這就出現了發行風險。公司最後決定放棄本次IPO,已到賬的保證金全額退還。於是,這單全球食品行業最大的IPO,也是今年到目前為止最大的年度IPO,被擱置了。
有報道認為,百威亞太之所以沒能得到機構投資者認可,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其業務在百威英博體系中佔比不大,在亞太地區更面臨很大挑戰。尤其在我國內地的業務,多項財務指標不如青島啤酒、華潤雪花等競爭對手,而公司確定的發行市盈率則高達約40倍,比同在港交所上市的青啤要高出20%左右。而在世界經濟存在較大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啤酒作為快速消費品增長也有放慢趨勢,利潤率存在走低的可能。
既是市場博弈,公司沒能成功募股並上市就很正常,過去就有,今後也還會有。然而,百威亞太放棄本次IPO,還是留下了不少值得思考的地方。譬如,在充分市場化的條件下,什麼樣的公司,能以什麼樣的價格,在什麼時點發行股票,應交給市場決定,而在這過程中,作為機構投資者有責任發揮主導作用。
判斷企業的價值,不僅看是否屬於頭部企業,有多好的背景,所處行業有什麼概念,更應對上市標的作全方位對比與分析。對此,判斷重點並非上市後短時間的漲跌(港股一、二級市場基本接軌,沒有新股不敗之說),而是在於企業的中長期發展,特別是可能給予投資者的回報。依據這幾個角度的分析,機構投資者放棄百威亞太,有其合理的一面。
再進一步推論,當前金融市場上避險情緒上升,不僅對二級市場帶來壓力,對一級市場也形成了制約。
敬畏市場,尊重市場規律,按市場規律辦事。百威亞太放棄在港上市,給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
版權聲明:所有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創文章,轉載須聯繫授權,並在文首/文末註明來源、作者、微信ID,否則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或公眾號平台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更多香港IPO上市資訊可供搜索、查閱,敬請瀏覽:www.ryanbencapital.com
百威亞太,全球最大啤酒商分拆亞太業務,通過港股IPO聆訊,募資或約390億至546億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