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明報
港交所(0388)在過去5年曾就環境、社會及管治(ESG)進行兩次市場諮詢,其中去年底的最新一次諮詢,涵蓋對《ESG指引》的多方面檢討。新諮詢引發企業反彈,認為交易所愈管愈多,不應操之過急。港交所上市部政策主管伍潔旋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現時ESG的方向並非是一味增加披露要求,而是希望可藉新諮詢,令公司「退一步、諗一諗」,清楚究竟何種ESG事項屬重要後再彙報。
與外界理解相反,伍潔旋表示,多數上市公司並非逃避ESG彙報,而是「做得太多」。現行ESG報告中,涉及11類層面、逾30項重大風險相關指標,她表示,實際情況中,罕有一家公司會與所有風險都存在重大關聯,但不少公司「寧濫勿缺」,令彙報內容失焦。
企業披露「寧濫勿缺」 僅3%選擇解釋
一直以來,港交所對多項指標沿用「不遵守就解釋」要求,若公司認為事項不重要,可就此作出解釋而免於彙報。伍潔旋引述去年調查,其中僅有3%公司的2018年ESG報告是選用「解釋」,她笑稱:「香港公司確實是擅長遵守(規則)。」
早年離開政府轉戰港交所的伍潔旋,現負責包括ESG在內的上市政策,亦不時和投資者交流。她表示,ESG報告內容難找到重點,顯示有公司對此不夠上心,亦有公司因為經驗不足,唯恐自己彙報不夠,索性全部上報。最新諮詢中,其中一項為要求董事會就ESG發出聲明,惹來業界埋怨繁複,伍潔旋表示,其實是希望在董事會增加參與,公司真正理解重要性(materality)再彙報。
着重日常營運 專家參與非必需
隨着交易所逐步提高ESG要求,報告水平在不同公司間也出現差距。有公用事業巨企報告水平遠超平均,中小企仍苦於資源不足惟有「交行貨」。被問及本港ESG配套是否跟得上要求的發展,伍潔旋表示,外界似乎將ESG看成「火箭科學」般複雜,似乎一定要專家參與,才可以編寫報告。她解釋,不少要求其實着重公司平時營運,做好部分日常小事如「keep電費單」已可助公司編寫報告,並非事事難度巨大。
不過,伍潔旋解釋,是次諮詢提出的新要求,交易所將會在7月實施前,更新以及對董事的在線培訓課程、問與答等內容,協助公司加深認識。本港多數上市公司今年將交出第4份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報告,進程比起國際仍屬「嬰兒期」。近年上市公司均可做到交上「功課」,但仍有公司因報告不佳而要「提點下」。不過她認為,香港ESG發展需時,但相信各界正努力提高,比起國際上「也不會輸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