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至2020年4月30日,前後兩年的時間,在香港主板上市的「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已達16家。其中,2018年上市 5 家,2019年上市 9 家,2020年上市 2 家。
一、「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保薦人排行榜
排在前三位的保薦人券商分別是:摩根士丹利 以8家排在第一位;緊隨其後的高盛、中金公司,分別為7家、5家。
這16家中,除了3家是由中資券商單獨保薦外,其他的13家都是有至少兩家聯合保薦的,聯合保薦的佔比為81.25%。
這16家中,外資券商參與了其中的12家,中資券商參與了其中的11家,沒有看到港資券商的身影。
二、「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IPO審計師排行榜
這16家「未盈利生物科技企業」的審計工作,是由 3 間審計師進行的,RyanBen Capital匯總編製排名如下:
這3間審計師分別是:安永 (8家、佔50.0%)、德勤 (6家、佔37.5%)、普華永道 (2家、佔12.5%),沒有看到四大中畢馬威的身影。
排在前列的中國律師分別是:通商 (9家、佔56.3%)第一,天元 (6家、佔37.5%)第二,中倫 (3家、佔18.8%)、君合 (3家、佔18.8%)並列第三。
根據統計,共有 15 間香港律師參與了這16家的 IPO新上市業務,RyanBen Capital匯總編製排名如下:
排在前列的香港律師分別是:達維 (6家、佔37.5%)第一,世達、盛德 (各4家、各佔25%)並列第二,普衡、史密夫 (各3家、各佔18.8%)並列第四。
總 結:
從2018年香港交易所上市新規發佈以來,香港已成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資中心。已上市的16家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共募資397億港元,平均募資額高達24.8億港元,比起大多數行業公司在IPO時候的募資額都要高。
生物科技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領域,具有研發周期長、投資周期長和上市時間長等行業特點,決定了其風險相較於傳統醫藥行業甚至其他行業而言,都要更高。也正因為如此,港交所專門成立了一個生物科技諮詢小組,由生物科技行業的國際資深專家組成,上市部門可向生物科技諮詢小組諮詢諮詢有關生物科技領域的專業意見。
因此從IPO實務上來說,也需要更加「強有力」的中介機構。參考過往的16家生物科技公司的中介機構,可以看到:
-
審計師,只用四大中的某幾家,目前沒有任何一家選擇四大之外的審計師;
-
券商,幾乎都是大型券商,並且最好是2家以上聯合保薦;
-
中國律師,建議行業經驗豐富 or 香港IPO經驗特別豐富的大型律所;
-
香港律師,建議國際大牌律所。
*本文由Ryanben Capital原創,數據如有疏漏,敬請指正。轉載須授權。
在香港上市的16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 2019年財務數據大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