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加說,香港市場面向全球投資者開放,全球資本市場是相連的,好公司能在紐約上市,也能在香港上市。只要壁壘問題解決了,中概股「回家」是大勢所趨。
「我們這代人要感恩這個時代。」在香港交易所位於中環的會客廳內,香港交易所集團(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自己很幸運在48歲至58歲這黃金十年在港交所工作,見證和參與了香港資本市場快速發展和變革的十年。
他認為,在國家金融開放的過程中,只要香港保持自身差異化和獨特性的優勢,香港作為連接內地與國際金融市場的橋樑作用就不會減弱,只會更強。
面對挑戰 香港好符合各方利益
「香港作為高度國際化和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城市,今年備受考驗,香港市場到目前為止表現出的韌性、抗壓能力和自我修復能力讓人感到自豪。」李小加說。
李小加表示,「一國兩制」是穩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基礎。香港國安立法的目的是維護香港的長治久安,是為了保障「一國兩制」,香港國安立法的推出不會改變香港國際金融市場的特殊功能與作用。實際上,其他國際金融中心(例如紐約和倫敦),也都受到不同形式的與國家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的約束,但是並不影響這些城市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李小加說,香港是中國最重要的國際資本市場之一,香港也是美國等西方國家在亞洲最重要的國際金融市場。「無論美國做什麼,它都不會改變一個事實:香港仍然會是中國最國際化、最開放的市場。這樣的香港符合中國的利益,符合美國的利益,符合世界的利益。」
保持特色 香港在國家金融開放中的橋樑作用將進一步凸顯
李小加說,隨着內地金融市場對外開放腳步加速,香港作為連接內地與世界的橋樑角色將進一步凸顯。內地與香港市場「互聯互通」的金融開放模式,為內地融入國際經濟體系提供新渠道,在安全可控的情況下切實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中國資本市場的開放,為實體經濟提供長期可持續的養分。
從全球市場地位來看,香港過去11年7度摘得全球新股集資額冠軍,位於全球結構性產品市場第一位,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集資中心。
「在為國家創造價值的過程中,香港一步步從當年的區域性股票市場升級成為一大國際金融中心,這一成功的核心歸功於『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李小加說。
他表示,對於一個國際金融中心而言,最關鍵的要素包括資金和信息的自由流通、良好的法治、國際通用的語言、靠近大型經濟體和充裕的資金等。在這方面,香港金融市場有長期的積累。
他還表示,香港一直在進步和改革,它的功能也會越來越廣闊,能夠發揮自己國際化、差異化和獨特性優勢為國家改革開放服務。
擁抱未來 探索建立大數據市場
李小加強調,香港市場改革和突破的步伐從未停止。
2018年,港交所推出了助力新經濟發展的上市制度改革。改革後的短短兩年里,共有87家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包括越來越多海外上市的中概股回歸,累計集資超過3000億港元。
受益於香港上市制度改革,繼阿里巴巴2019年在香港第二上市後,網易、京東集團於2020年6月先後在港第二上市。
對於中概股回歸,李小加表示,很多企業當時選擇赴美上市是因為香港的機制還未準備好。今天香港已經進行了上市制度改革,遠赴重洋的企業想「回家」的條件滿足了,自然可以「回家」。
「港交所拿掉了好企業上市的障礙和壁壘,但必要的門檻一定要保留,達不到香港標準的企業也進不來。」李小加說,香港市場面向全球投資者開放,全球資本市場是相連的,好公司能在紐約上市,也能在香港上市。只要壁壘問題解決了,中概股「回家」是大勢所趨。
對於市場關注的數字貨幣,李小加說:「港交所從來沒有要進軍數字貨幣領域,我們要探索的是區塊鏈技術等新科技的應用。」
他介紹,港交所在探索建立大型數據市場,正在與合作夥伴研究在滬深港通的結算流程中應用區塊鏈技術。在數據資產方面,港交所希望聯合內地科技龍頭,開拓新的業務領域,通過商業定價機制共享數據分析,探索大數據的商業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