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信報財經新聞
香港和新加坡一直在金融市場有激烈競爭,基金行業發展前景備受關注,德勤中國金融服務行業投資管理業主管合伙人(香港)劉明揚表示,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行業更重視商業營運的收入和成本考慮,而香港毗鄰龐大的中國市場和低稅率優勢「實在太強」,近年香港基金市場持續增長,未來趨勢料將持續,當附帶權益(carried interest)稅務優惠正式落實,相信更可吸納更多私募基金。
成內地市場踏板優勢強
坊間有傳聞指不少投資者和富戶將資金搬走,其中一個落腳地為新加坡,劉明揚指出,不排除有人因個別原因將資產轉移,但客觀數據上,金管局每月公布可見本港銀行存款仍然穩步上升,新加坡金管局亦高調錶明未見有大量資金搬到當地,而鄰近地區如台灣和澳洲,稅率偏高不利吸引財富。他認為,不見短期內會有基金或資金大規模撤離香港。
劉明揚在訪問中提到,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市場相當龐大,他不認同新加坡會搶走香港業務的說法,認為兩地可以共同成長,基金選擇在何地註冊,除成本考慮,主要是看客戶來源及提供收益。
商業市場同樣要管理成本,稅收為一大考慮,他表示,基金註冊亦會看各地稅制,而港星基本上簡單兼偏低稅率,一般不會是令基金難以抉擇的因素。
收入方面,劉明揚說,香港絕對是吸龐大內地投資市場的一個踏板,中國概念已足夠吸引不少基金到港發展,而新加坡的優勢則是位處東盟,人口結構亦有利發展印度市場,與香港定位略有不同。
「理財通」倘開通,面向灣區
對於香港未來發展的機遇,劉明揚指出,「理財通」一旦開通,落戶香港的基金將面對龐大的大灣區市場,日後市場可能是全國市場,對基金業而言「香港吸引力實在太強」。
他續稱,現時中港已有基金互認,北上方面,將香港註冊的零售基金,搬到內地銀行銷售,該些銀行有龐大銷售網絡,如果日後在風險管理得宜的前提下,可將部分私墓基金在中港兩地經銀行銷售,其商機將會倍增。新加坡方面,當地與泰國和馬來西亞有相關合作,將新加坡基金在三地銷售。
基金選擇註冊地,亦要考慮對潛在投資者的吸引力,對零售投資者而言,在投資基金時獲利要交稅,劉明揚指,香港與包括中國內地在內的40多個地區有協定免雙重徵稅,新加坡則有約90個。
簡單解說雙重徵稅,內地上市公司向該內地基金分配股息紅利時,對香港市場投資者按照10%的稅率代扣所得稅,香港則是零,即香港投資者毋須額外繳稅,成為基金銷售的一大賣點。
香港基金行業仍然穩步增長
事實上,香港基金行業仍然穩步增長,香港證監會數據顯示,2019年香港基金和財富管理行業,資產管理規模(AUM)按年升20%至28.769萬億元,撇除資產估值變動而單計新流入資金,金額亦達1.668萬億元,按年升113%。
2018年,香港資產管理規模23.955萬億元,跌1.2%,撇除資產估值變動而單計新流入資金為7830億元。
新加坡金管局(MAS)未有公布2019年數據,2018年底止,其資產管理規模按年升5.4%至2.5萬億美元(約19.5萬億港元),撇除資產估值變動而單計新流入資金,年內為1660億坡元(約9395億港元)。不過由於兩地統計口徑有所不同,數據僅可作有限參考。
香港證監會:擬撤銷對「私人開放式基金」的投資限制,就「海外公司型基金」遷冊引入機制
普華永道(PwC)︰為私募基金經理的「附帶權益(carried interest)」提供稅務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