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致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舉行之視像會議傳媒簡介會,發佈其最新《法證調查服務研究報告》(Forensic Research Report)。報告就過去三年截至8月31日就已停牌的香港上市公司所面臨的挑戰進行分析。
截至2020年8月31日,香港仍有80家公司被停牌,當中63家在主板上市,17家為創業板公司。主板長期停牌的公司中,有14家是遇到財務困難,剩餘49家則需採取補救措施。這49家仍然爭取復牌,其中有24家正在復牌的程序中。
* 根據小編查詢,截止至2020年9月30日,香港的上市公司共2,518家(主板2143家、創業板375家),其中停牌超過3個月或以上的上市公司共79家(主板62家、創業板17家)。
審計師的查詢,仍是公司停牌的主要觸發點
致同(香港)會計師事務所法證諮詢服務部主管湯飆指,審計師的查詢仍是公司停牌的主要觸發點,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因受疫情影響,有部分上市公司即使未能發出經審核的審計師報告,亦不用停牌。
今年因審計師問題造成公司停牌的案例(auditor-triggered cases)增加,當中有七成是由於疫情關係審計師無法準時出具核數報告造成,當中有15%則因非疫情原因而未有按時披露。
疫情令上市公司減少營運、現金流壓力等負面影響,有些將反映在明年年報上,預計屆時將有更多上市公司面臨停牌。
引停牌的另一原因是沽空機構的指控
另一引致公司停牌的原因是沽空機構的指控,湯飆指出,沽空機構一般傾向針對市值約100億至1,000億以上的公司,因為公司在市場上要有足夠流通量,才能夠讓沽空機構攻擊。不過,即使上市公司遭沽空機構狙擊,但股價未必向下。根據致同統計,超過50%公司遭狙擊後,股價在一個月後都見上升。致同認為股價升跌主要視為乎分析員、股東等是否相信沽空機構的報告內容。
湯飆指,基於疫情影響,沽空機構無法對上市公司進行調查或探訪,今年香港的沽空活動亦較去年有所減少。他預計,隨着疫情穩定,相信明年沽空活動較今年增加,並仍會是集中於追擊中、大型的公司。
湯飆建議,面對以上的情況,上市公司應要成立核心小組應對,進行內部溝通,成立獨立調查小組,以及保持跟投資者的良好溝通。
上市公司董事、高管的個人行為失當,也會影響停牌
湯飈稱,過去的12個月,沒有上市公司是觸犯證券及期貨規則第8(1)條,被證監勒令停牌。
香港證監會更多的指控是在董事、高管的個人行為失當上,而這些個人的指控較少會導致公司陷入長期停牌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