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證香港資本市場23年的財經公關:從新聞故事到資本故事

來源 | 博達浩華、格隆匯

作者 | 紅楓 

1993年7月15日,香港聯交所交易大廳里人頭攢動,熱鬧非凡,每一位嘉賓手中都拿着一紮青島啤酒。


這是青島啤酒在港交所的上市,也是內地國企赴港上市潮的啟幕。當年李業廣給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先生「上書」時,大概也不會想到正是內地國企的赴港上市潮,撐起了香港資本市場持續多年的大繁榮,直至成為全球最大的IPO市場。


此後多年,香港資本市場持續變革,與內地股市互聯互通、允許同股不同權企業、未盈利生物製藥公司上市,包容更多元的投資者,吸引來自新經濟企業的新鮮血液,也讓海外中概股踏上了歸途。 


由於上市企業越來越多樣化,投資者也越來越多元,橋接雙方溝通的財經公關越發重要,也因此在香港市場,財經公關業尤其發達。博達浩華是其中最老牌的的財關之一。

博達成立的時間正是香港回歸的那一年,彼時,創始人張力仁是一位資深財經記者,剛剛出版了他第一本書《空手成大亨》。這本新書記錄了張力仁採訪的知名內地企業家,其中不乏劉永好、宗慶後等業界翹楚,也正是對內地企業家的理解,讓張力仁在幫助上市公司與投資者溝通時,多了一份深入的理解和共鳴。 


十三年後,張力仁帶領博達與歐洲最大公關廣告多媒體集團Havas集團組成戰略聯盟,Havas集團入股博達,海內外兩個專業團隊,無縫銜接地服務大陸企業出海上市以及海外企業赴港上市。 


這種同業跨地域合作在香港財關領域,博達是獨一家,當年出讓股份的胸懷,促成了今日博達的國際化全方位發展。 


目前,博達已服務了近700家企業上市,約佔香港上市公司總數的三分之一,其中超過千億以上市值的客戶達20多家,按照40.4萬億的港股總市值計,單是博達的頭部客戶,就已佔據了不少市場份額。


撰寫新聞故事 

1992年,還在香港財經媒體工作的張力仁對大陸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從新希望集團的劉永好到娃哈哈的宗慶後,再到南德集團的牟其中,第一代大陸民營企業家張力仁採訪了個遍。 


「我當時參與了香港九七回歸的大型採訪,回歸前的這七年,香港經歷了風風雨雨,大陸也處在一個非常激蕩發展的歷史時期。」 


空手成大亨,是張力仁對這些企業家最初期和直接的印象。 「這批企業家真是空手成大亨,當時最成功的是劉永好、宗慶後、張果喜和牟其中等,他們因為各種原因早期獲得了原始積累,後來逐漸發展壯大起來。」


張力仁清楚地記得,1994年夏採訪劉永好的時候,當時已有所成的劉總開着一輛在那個年代很豪華的桑塔納,來接他去成都郊區的家中,在那裡,張力仁見到了劉永好母親的雕像,她曾是一位樸素的中學教師,也是對劉永好處事理念影響最深遠的人。如今劉永好的新希望集團,業務已經橫跨飼料、食品、教育、能源到房地產的大部分行業,實現了多元化、國際化的大發展。


旁觀優秀企業的崛起和卓越企業家的成長,大概是一件容易上癮的事。為了更近距離地觀察和參與,九七年還未過完,張力仁就毅然從媒體辭職,創辦了博達國際財經公關有限公司,從撰寫新聞故事轉向記錄和參與資本故事,張力仁也從媒體人轉型成為自己原本的觀察對象——企業家。


「做媒體人的時候考慮的問題和現在很不一樣,每做一個採訪,首先要看一個信息的新聞性、故事性和代表性。」張力仁回想起當年的媒體經歷,對於寫故事的手法和技巧依然非常熟悉。 


「財關也要兜售一個故事,但你賣的不是新聞故事,不是好看就行了,你賣的是資本故事,是股票,你要讓人覺得這家公司做的事是對社會、對他人有價值的,未來一定會有很好的發展。這是新聞故事和資本故事最根本的差別。」 


續寫資本故事 

「為你的故事創造價值。」這是博達浩華官網首頁最醒目的一句話。 


在張力仁看來,對財經公關公司最大的挑戰,是幫助(擬)上市公司獲得投資者的認可,提升其價值


「現在有的企業在港股IPO,動不動就能超額認購一兩千倍,不久前上市的沛嘉醫療凍結了2600多億港元的資金,有的企業卻連足額認購都很難,這背後就是企業的資本故事到底講的好不好,投資者認不認可。」 


「前幾年開始,港交所要求企業在聆訊之前提交A1上市申請,也就意味着擬上市企業要提前三個月把自己的招股書披露出來,提前三個月接受媒體、社會公眾和投資者的監督和審視,這無疑是非常大的挑戰。配合政策變化,我們提前了參與時間,為企業梳理公開信息和傳播策略,制定危機應對方案。除了招股書之外,還要做一些感性的宣傳,調動市場熱度,引起公眾關注。」 


張力仁帶領博達浩華在香港資本市場深耕23年,對港股的變化和生長過程都有着刻骨銘心的記憶。 


「九十年代初,港股市場開始活躍,當時市場上只有一家財經公關,這家財關後來因為創始人移民而退出市場。」


「九十年代中期,港股迎來H股、紅籌股上市潮,以青島啤酒為代表的國企相繼登陸港股,搭建A+H架構。當時何鴻燊先生之女何超瓊女士創辦的天機公關,非常活躍,後來也是因為創始人個人原因淡出了市場,天機財關里出來的人創辦了一家叫IPR的財關,這家公司後來在十年前由奧美收購。」 


說起香港股票市場和財經公關的歷史,張力仁如數家珍,「同一時期只有我們博達浩華縱橫財經兩家財關,也是至今歷史最久的財關。 


「1999年11月,為了扶植有潛力的小型公司和創新科技公司,香港創業板誕生,對標美國納斯達克,企業只需要經營兩年且不要求盈利就可以在香港創業板上市。這一年,正逢科網股(互聯網)風頭正盛,創業板和科網股相互爭奪資金,港股市場盛極一時,出現了通宵開放認購的盛況。」 


「2015年前後,大型國企扎堆登陸港股,比如當年我們服務的中國北車、中國華融,還有廣州汽車等。」


當年的資本市場繁榮,對張力仁而言歷歷在目,「可以說,博達趕上了港股市場的幾輪紅利,我們也因此發展壯大。」 


市場變化中發展 

市場牛熊轉換、經濟盛衰交替,與香港投資者共同經歷了數度風雨,幾次金融危機沒能打垮博達,反而使張力仁帶領博達不斷求變,尋找新的可能性。「香港資本市場活躍了三十多年,這種活躍大概率會持續下去,危機一定都是短期的,每一輪危機之後就是行業的大繁榮。」 


「博達經歷了幾輪金融風暴,但我們並沒有倒下,反而進一步發展,因為我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強。」 


十年前,博達和其他財經公關公司一樣非常本地化,但2009年,一個發現改變了張力仁的心態和戰略。「我在飛機上碰到一位企業負責人,他手上拿着一本中國國資委號召大陸企業走出去的研討會資料,我就和他探討起來。」與偶遇的企業家攀談之後,張力仁做了一個判斷,「隨着大陸企業出海,未來香港乃至全球金融市場會受到很大影響,中國企業會到香港、美國、歐洲上市。」 


回來之後,張力仁開始着手調整博達浩華的發展戰略,尋求國際化上的突破。「當時也巧,可能你有心做成一件事的時候,機會都會慢慢聚攏過來,我在一次聚會上遇到了歐洲最大公關廣告多媒體集團Havas的管理層,經過一年的往來溝通和實地探訪,他們正式入股博達。」 


「因為我們的資源有限,在海外建立分部是不切實際的,通過這種同行間的戰略合作,我們在海外就有了自己的資源和團隊,這樣一來無論是大陸企業走出去還是海外企業引進來,兩邊團隊合作,都能輕鬆應對。」 


張力仁印象最深刻的是2016年服務中銀飛機租賃公司上市,這是新加坡的一家國際性航空租賃公司,管理層都是美籍、英籍,沒有華人,但卻是中國銀行控股,這就需要一家國際化的財經公關團隊去服務,必須要通暢地和雙方進行溝通。 


「這一點可能放眼整個行業,只有我們這樣的模式能夠做到。而我們,是香港唯一一家既紮根本地又與國際同行緊密合作的財經公關集團。」 


金融市場的成熟程度,決定了IPO的活躍程度,海外市場中,除英國以外的歐洲股票市場,每年IPO數量只有個位數,儘管判斷香港市場未來還會長期活躍,張力仁仍然未雨綢繆,不斷強化博達在企業上市後的服務拓展。 


儘管已經處於行業龍頭地位,但當前博達的生態和體量,絕非張力仁所圖的終局。



版權聲明:所有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創文章,轉載須聯繫授權,並在文首/文末註明來源、作者、微信ID,否則瑞恩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或公眾號平台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更多香港IPO上市資訊:www.ryanbencapital.com

相關閱讀

香港上市財經公關:從小米上市,看財經公關的重要性
香港 IPO 市場(2020年上半年):上市 64 家,募資 875 億港元
香港 IPO中介機構排行榜 (過去24個月:2018年7月-2020年6月)

Author: qswh7232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