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老闆也想投資「生物醫藥」?百濟神州副總裁汪來:行業已存一定泡沫


來源 | 每日經濟新聞

記者 | 朱萬平

編輯 | 魏官紅


百濟神州(06160.HK)高級副總裁汪來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讓生物醫藥產業湧進了很多熱錢,雖然國內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前景廣闊,但已有一定泡沫。


「現在,連煤老闆都想來投資生物醫藥行業,行業已有一定泡沫。」汪來不禁發出疑慮:當疫情結束後,生物醫藥行業會是怎樣的情況?

10月23日,成都先導(688222.SH)等舉辦了第五屆成都生物醫藥創新發展大會。會議期間,百濟神州(06160.HK)高級副總裁汪來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採訪。汪來表示,新冠肺炎疫情讓生物醫藥產業湧進了很多熱錢,雖然國內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前景廣闊,但已有一定泡沫。


汪來還談到創新葯的醫保談判,他認為,目前針對創新葯的醫保談判「殺價」有點嚴重,甚至出現了96%、97%的降幅。「如果這個趨勢持續下去,對創新葯產業的發展,其實是一個非常不利的事情。」汪來說。


談創新藥行業:已有一定的泡沫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觀念,也讓生物醫藥產業熱度空前。

據汪來透露,新冠肺炎疫情促使大量業外資本湧進生物醫藥產業,比如房地產老闆、煤老闆等。大量熱錢湧入之下,國內生物醫藥產業已有一定泡沫。

在國內,生物醫藥股在資本市場上頗受資金青睞。


君實生物(688180.SH)為例,今年7月15日,君實生物在科創板上市,公司股價一度大漲逾280%,至約220元/股,市值逾1300億元。不過,君實生物此後股價明顯回落。截至10月23日收盤,君實生物股價為85.01元/股,較此前的最高點,下跌超過6成。

而疫情之下,生物醫藥公司和股票也大受追捧。


「很多(熱)錢在裏面。我個人認為,這些錢也創造了一定的泡沫,如果疫情結束,會是什麼樣的情況?不妨思考一下。」汪來在演講時提出該疑問。


不僅是汪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於10月22日採訪了華森製藥(002907.SZ)董事長游洪濤,他表示:「現在,受資本追逐的新葯公司估值有明顯的泡沫化趨勢。」


不過,汪來和游洪濤都看好中國創新葯產業未來的發展。汪來甚至樂觀地預計,中國醫藥市場將由2019年的2470億美元,增長至2029年的5070億美元,其中,創新葯的份額將由7%提升至69%。


如今,不少生物醫藥公司紛紛回A,或者分拆上市。目前,百濟神州在美國和香港兩地上市,汪來也透露,公司對科創板上市持開放態度,但目前沒有時間表。



談醫保談判:壓價太過不利於產業發展

目前,百濟神州的港股市值超過2100億港元,在國內醫藥上市公司中排名靠前。而自2010年成立以來,百濟神州發展並非一片坦途。2013年,尚未有成熟產品的百濟神州當時快把錢「燒」光了。


「當時,連房租都快付不起了。」汪來透露,當時風投對公司的估值才4000萬美元左右(約合3億元)。最後,百濟神州把公司兩個產品賣給了德國默克公司,後者是一家全球知名的試劑生產商。


2014年,百濟神州A輪融資7500萬美元緩解了公司的資金壓力。2015年,國內進行醫藥體制改革,國內創新葯產業迎來了好日子。「沒有什麼事比2015年的醫藥改革對我們行業的影響更大了,它大大加速了新葯研發進程。」汪來表示。


2016年,百濟神州登陸納斯達克,兩年後登陸港交所。雖然兩度上市融資,但百濟神州燒錢仍然很厲害。2016年~2019年,百濟神州虧損額分別約為8.27億元、6.28億元、46.24億元和66.18億元。今年上半年,百濟神州虧損49億元。


汪來在演講中也回應了公司「燒錢」的問題。「近幾年,百濟神州特別『燒錢』,那是因為我們做了很多全球範圍的三期臨床試驗。其中,伊布替尼(一款抗癌藥物)的頭對頭試驗,一個試驗要10多億元。」汪來稱。


持續加碼研發下,公司有望進入收穫期。去年11月,百濟神州研發的新葯「澤布替尼」獲得美國FD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批准;今年6月,這款藥物獲得了中國葯監局的批准。不過,汪來認為,現在創新葯進入醫保,談判時壓價太厲害。


「去年,信達生物PD-1藥物進入醫保,定價約每療程10萬元左右。今年這幾家的PD-1藥物都要進入醫保。談判後的價位肯定會越來越低,低到一定程度以後,藥廠是很難盈利的。」汪來表示。


「現在,葯的生產成本並不是特別高,但它的研發成本非常高。以前,一個新葯的研發成本是差不多要10億美元,現在已經是14億美元,也就意味着要近100億元,這是非常大的投入。」汪來表示,如此大的投入下,如果最後定價都是地板價,「那創新葯企業只能喝西北風了」。


版權聲明:所有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創文章,轉載須聯繫授權,並在文首/文末註明來源、作者、微信ID,否則瑞恩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或公眾號平台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更多香港IPO上市資訊請瀏覽:www.ryanbencapital.com

相關閱讀

香港交易所,會成為最大的生物科技IPO市場嗎?

23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盤點 (截至10月10日)

香港IPO市場(2020年前三季):上市104家,募資2,114億港元

香港 IPO中介機構排行榜 (過去24個月:2018年10月-2020年9月)

Author: qswh7232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