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搜狐财经
作者 | 李文贤 顾梓仝
伴随着上市地位被取消,一代“果汁大王”汇源退出资本的舞台。
1月18日,汇源正式退市,官司缠身的朱新礼还将面对的是巨额的欠款,截至目前其仍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多次被法院列为限制高消费。
2008年可口可乐的收购案被认为是汇源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
当年,可口可乐开出了150亿元的高价,如果收购成功,朱新礼将直接套现74亿港元。该案后因触犯国家新颁布的《反垄断法》被商务部叫停而未能成行。
尘埃落定,可口可乐与汇源分道扬镳,汇源却因大举扩产、裁减销售团队带来连锁反应,加上此后战略转型失败,开始陷入亏损的泥潭。
收购汇源在可口可乐内部被称为Maggie计划,知情人士陈倩向搜狐财经讲述了这场“世纪收购案”的波澜起伏,陈倩提到,汇源的失败既是朱新礼战略的失误,同样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中国饮品行业的飞速蜕变。
“可口可乐总部势在必得 但大中华区并不看好收购”
据陈倩回忆,收购汇源主要由彼时可口可乐总部CEO穆泰康(Muhtar Kent)主导。
公开资料显示,穆泰康为土耳其裔美国人,自1978年在亚特兰大加入可口可乐后,曾出任首席执行官、总裁以及董事长等多个职位。
2008年穆泰康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2009年任董事长,2017年5月辞去首席执行官职务。直到2019年4月正式退休,穆泰康掌舵可口可乐长达11年。
而宣布收购汇源正是在2008年。
可口可乐公司2008年9月3日宣布,计划以约24亿美元的现金收购汇源果汁。交易还需获得中国有关主管部门的批准。若收购完成,汇源果汁将在香港联交所退市。
可口可乐公司建议收购要约为每股12.20港元,并等价收购已发行的可换股债券及期权。这一价格相对汇源果汁停牌前一交易日收市价4.14港元溢价约192%。
“主要是穆泰康想要收购汇源,实际上当时可口可乐整个中国区域,都不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标的。”陈倩提到,当时中国的饮料企业及市场情况不像现在,发展得并不充分,大中华区认为汇源的估值过高。
可口可乐于1919年上市,1978年进入中国,2008年可口可乐全球的收入约319亿美元,净利润84亿美元。当年,可口可乐中国标准箱销量增长了19%,仅次于法国。
可口可乐在财报中提到,尼尔森称可口可乐为北京奥运会最有辨识度和成效的赞助商。
汇源果汁2008年营收为28.20亿元,净利润8890万元,在中国百分百果汁以及中浓度果汁市场所占份额分别为42.10%和43.60%,稳居市场第一。
陈倩表示,当年可口可乐已经推出了美汁源果汁饮料,计划开发全果汁产品,收购确实是最快的方法,穆泰康早在一年前就开始计划收购汇源,所以尽管朱新礼在谈判基本确认后又提出了新的条件,可口可乐还是采取了接受。
“后来我们回忆道,穆泰康来中国约朱新礼一起看了奥运会开幕式,其实是谈判已经谈成了。”陈倩说。
可口可乐要收购汇源的消息发布后,立即引起轩然大波。
中国的《反垄断法》也在当年的8月1日开始实施,收购汇源成为了第一起国际案例。按照中国《反垄断法》的规定,这桩并购案必须要获得中国商务部审核通过。
2008年12月5日,中国商务部首次公开表态称已经对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申请进行立案受理。
公告发布后,这一交易遭到了大量网民的反对。
“可口可乐一开始笃定相关部门不会反对。”陈倩提到,相关部门后来提出了一个可口可乐不可能答应的条件,即收购汇源后不能完全控股,必须留出部分股份给朱新礼或中国公司。
陈倩回忆到,虽然当时预感相关部门可能驳回,但在可口可乐大多数人看来,收购一家果汁企业并不是很大的事情,相关部门没有理由不通过。
之后的局势更加不明朗,当可口可乐预感到相关部门的态度并不乐观后,立即给相关部门送去了信函。
在信函中,可口可乐提到,同意相关部门提出的一切条件。
“送去信函的当天下午,相关部门宣布不通过。”那天是2009年3月18日,陈倩想,如果信件能早点发出,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还是输给了民意。”陈倩提到,除了文件中提到的反垄断原因外,当时主要是受舆论的影响。
可口可乐全身而退 朱新礼“激流勇进”
收购失败对可口可乐总部来说颇感遗憾。
“可口可乐总总部其实还挺懊恼,还花高价委托麦肯锡进行调查。”陈倩透露,麦肯锡主要的结论是不批是政府高层的态度,但不代表可口可乐在中国不受政府的欢迎,相反正面口碑非常好。
陈倩提到,穆泰康后来也意识到,汇源当时的收购价确实偏高了。
尽管可口可乐全身而退,但在全果汁领域,可口可乐并没有打造出自己的拳头产品。
“可口可乐当时的销售经理压力非常大,推广新品对于完成业绩指标来说比较难,可口可乐、雪碧更好推。”陈倩分析表示,同时可口可乐是一个现金流很好的公司,按理说最简单粗暴办法就是收购,但这方面也做得不太好。
对汇源来说,收购却让朱新礼走上了“冒险”之路。
在等待商务部审批的半年时间中,朱新礼为了提高资产评估价值,相继建成湖北钟祥、安徽砀山和山东乐陵三个水果生产加工基地,两个月内投资近20亿元。
同时,汇源果汁为迎合可口可乐收购条件,砍掉16年建立起的销售体系,员工人数从2007年底的9722人减少到2008年底的4935人,销售人员则从3926人减少到仅剩1160人。
可口可乐世纪收购案告吹后,汇源集团资金流紧张,为其后巨额负债埋下隐患。
“汇源能到今天这样的地步,和朱新礼的激进有关。”陈倩提到,收购失败后,朱新礼马上推出果味汽水,要做碳酸饮料。中国的企业家很多在乎的是规模,如果朱新礼能专注于果汁领域,可能到现在还是中国果汁的老大。
同时,收购案流产后,汇源不得不重新招募渠道商、搭建销售体系和团队,朱新礼没有停止“大农业”的梦想,继续加大上游投资,在全国20多个省及直辖市、30多个地市县建立工厂,这些不断吞噬着汇源的利润和现金流。
2014年,汇源果汁出现首个亏损,净利润亏损1.26亿元,2015年亏损扩大至2.29亿元。
资料显示,2013年起,汇源果汁就开始出售工厂纾困资金。2013年至2015年通过资产处置,累计获得资金超33亿元。
2014年4月,朱新礼斥资30亿元参与中石化销售公司的混改。但2015年11月,德源资本将持有的2.4万中石化销售公司股份质押给了招商银行。而德源资本的实际控制人正是朱新礼。
2017年,汇源果汁负债高达114亿元,其中银行借款接近70亿元。
因42.82亿元关联借款未合规披露,汇源果汁2018年4月3日暂停在联交所买卖,之后自动转成停牌。
汇源的负债与日俱增,直到2019年债务危机全面爆发。
2019年,汇源被曝出欠网贷平台400万未还以果汁抵债的丑闻,同年12月,德源资本被法院查封,41亿元资产遭冻结。
汇源深陷债务泥潭的同时,时代也没有给汇源留下喘息的机会。随着统一、农夫山泉在果汁领域的崛起,汇源的市场份额逐渐被蚕食。
“2008年时可口可乐是被本土企业模仿的热点公司,可口可乐的经理在国内其他企业很容易找到总监的位置。”陈倩感慨到,十几年来,中国饮品飞速前行,“在饮品行业生产水平和薪资待遇上,目前中国企业和国际企业已经相差不大。”
(文中“陈倩”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