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交易所(SGX)擬大展拳腳,周三(2月17日),新加坡交易所CEO羅文才(Loh Boon Chye)接受外媒採訪。他表示,計劃本季度就引入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或空白支票公司)進行市場諮詢,並期望最快今年有首隻SPAC掛牌。此外,已準備加碼併購,羅文才稱,新交所目前是一個多資產交易所,會繼續物色收購目標,進一步擴大規模。
最快今年引入SPAC機制
羅文才表示,計劃今季就引入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或空白支票公司)進行市場諮詢,如果獲得市場支持,期望最快今年有首隻SPAC掛牌。
他形容,「世界已經改變,資本市場需隨時代而漸進」,而長期的低息環境、較短的商業周期、波動的市場,以至刺激措施,均推高市場有更大需要去尋求資本,SPAC則有助減低市場風險,並提供另一投資渠道。
SPAC(special-purpose acquisitioncompany)上市機制,俗稱空頭支票公司。SPAC去年在美股市場大熱,多家企業或投資機構視SPAC為另類的新股上市途徑,亞洲企業或投資者也加入投資SPAC、借殼上市行列。
對新加坡市場而言,SPAC的概念並不陌生,早在2010年,新交所已經就推出SPAC諮詢,只是當時較少商界及投資者支持而已。羅文才稱,低息環境愈拖愈長、商業周期縮短、資本市場波動,都令尋求資本的需求增加,認為以SPAC上市可以降低市場風險。
新加坡去年傳統新股上市集資額僅9.14億美元,較2017年的34億美元大挫73.11%。不過,羅文才稱,該所預計今年會有包括科技在內各個板塊的新股上市,並正待「巨無霸」新股,即泰國釀酒分拆旗下啤酒業務到該所掛牌。此前有報道指,其目標估值約100億美元,最快第二季掛牌。
考慮併購,以壯大自身規模
羅文才表示,新加坡交易所也在探索併購,以擴大自身作為多資產交易所的規模。
「我們不會停止對於併購的專註,」羅文才說。「我們此前就表示將會擴大規模,鑒於此,我們目前是一個多資產交易所,實現這一點的方法之一也是進一步擴大規模。我們將關注收購。」
羅文才表示,不對潛在收購的價格方面置評,估值將以新交所的清算所的信用實力、以及可以在資本市場籌集的資金規模為指引。他指出,在低利率環境,排除了參與幾家主要交易所之間一輪合併的可能性。
他又指,新交所目前已開展了各種資產類別業務,並將專註於加強這些業務。意味着該交易所將尋求交易以增強外匯、固定收益、數據和資本市場、連接服務、指數等業務。
新加坡交易所設定的目標是,大約到2025年實現固定收益、外匯、商品業務以及數據、互聯互通和指數業務佔總收入的50%。羅文才表示,可能比最初設定的目標日期提前實現上述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