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韓穎姣:在香港上市,是長期自由且靈活的選擇,香港IPO有非常穩定可預期的上市時間表

港交所:在香港上市,是長期自由且靈活的選擇,香港IPO有非常穩定可預期的上市時間表

香港交易所市場發展科上市發行服務部高級副總裁韓穎姣在 9 月 4 日 36 氪主辦的「2018 中國投資人未來峰會」上的發言,以下是韓穎姣的發言全文:


謝謝趙總,謝謝主辦方 36 氪。大家早上好,今天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跟大家進行交流!

很多獨角獸和新經濟公司今年紛紛來到香港上市,那麼它們有一些什麼樣的考慮呢?

我們先看一下香港市場是怎樣的一個市場。從過去的九年中,香港市場五次成為 IPO 首發集資額的全球第一,可以說香港市場是全球當之無愧的最大的首發市場之一。

此外,與境外其他資本市場相比,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有一個獨特的優勢,就是我們的滬深港通機制。2014 年底我們開通了滬港通以來,2016 年又相繼開通深港通,內地南下資金對於港股的參與度越來越高,2014 年每日的成交額僅僅佔香港股票市場總成交額不到 1%,但是到了 2018 年的時候,這個比例已經上升到超過 7%,並且我們可以看到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持有的香港市場股票的市值已經接近了一萬億。

反過來,二級市場的活躍也對上市公司來選擇上市地有很好的促進的作用。

我們來看兩個具體的例子。一個是頤海國際,這家公司是做海底撈的火鍋底料的,它今年 3 月加入了港股通標。大家可以對比在加入到港股通之前和之後的表現,無論是交易量,還是股價,都有了非常可喜的大幅度提升。

另外一個例子是葯明生物。這個是葯明康德集團在香港上市的其中一個板塊,這家公司在上市以後三個月納入港股通,納入以後,我們也可以看到它的股價和交易量表現也都非常突出。

這兩家公司僅僅是所有港股通標的公司的其中兩個案例,港股通為香港上市公司帶來的流動性優勢,也是企業在選擇境外上市地的重要考慮因素。

香港交易所的上市制度以披露為本,發行則以市場為主導,整體的上市審批難度介於美股和 A 股之間,不像美國上市的門檻那麼低,港交所會對公司的整體合法合規有一定的要求。跟 A 股相比,香港市場會對一些軟性的問題有更加靈活的把握。

香港還有一個特點,港交所 IPO 有非常穩定可預期的上市時間表。我們可以看到 2017 年的統計數據,從企業遞交上市申請,到通過聆訊,平均的審批時間在 3 – 4 個多月。今年年初以來到 7 月底,雖然目前我們在審的企業有 175 家——這個數據創造了港交所歷史上的一個新高,但是我們負責審批的上市部也在不斷的增添人手來維持審批的高效率,目前大家依然對上市時間表有一個穩定可預期的計劃。

因為我們有這樣透明且披露為本的審批制度,我們的拒絕率算是很低了。港交所今年截至7月底新接受了 235 家上市申請,目前只有7 家被拒絕。

對於上市架構方面,在香港上市非常靈活,內地企業通常會選擇 H 股或者紅籌架構。來香港上市,不是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如果內地企業採用 H 股架構,可以通過先 H 後 A,或者先 A 後 H 的路徑同時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公司也可以把子公司分拆出來在香港上市。因此,可以給公司更多的選擇。

還有一點是 H 股全流通的試點工作,目前在穩步的推進中,現在已經有 3 家 H 股權流通的試點,以後 H 股的全流通,也是大家可以期待的事情。

港交所:在香港上市,是長期自由且靈活的選擇,香港IPO有非常穩定可預期的上市時間表

此外,在四月的時候,港交所和股轉系統也簽訂了一個備忘錄。在這個備忘錄下,在新三板上市的企業,可以不用摘牌,直接申請以H股架構在香港上市,目前在這個條款下,也已經有君實生物、盛世大聯正式遞交了香港上市申請。

我們都在說,港交所今年做了 25 年以來最大的一個上市制度的改革。其實我們上市制度的改革,主要是針對在主板的市場上。香港有主板和創業板兩個板塊,主板現有的上市條件已經有三套不同的財務測試,可以適用於不同營業特點的上市申請人。

創業板的財務要求會更低一些,沒有收入,也沒有利潤的要求,只對現金流和上市時的市值有要求。另外,在創業板上市的企業,如果是滿足了一定的條件,也可以申請轉板到主板,往年我們也都會有大概十幾家轉板的申請。

我們認為這些改革,應該是生逢其時和與時俱進的一個改革。去年港交所廣泛徵求了社會各界的意見,我們做了兩輪的諮詢,收到了很多的意見,也把很多社會各界的意見反映在了最新的上市章節裏面。我們也可以看到,這三個章節的支持率都是非常的高。

這些最新的改革也是我們廣泛地參考了其他成熟市場的一些操作的策略。比如說美國的中概股里,有84% 市值的公司都用 AB 股的結構,另外,2016 年美國上市的生物科技企業裏面,有超過 90% 的公司在過去的一年內都是沒有盈利的。所以,我們希望能夠讓我們上市的改革能夠體現最新的經濟發展趨勢,在企業家和投資人最需要資本市場支持的時候,給大家一個融資渠道,希望能夠讓科學家、企業家把知識能力和金融資產進行一個結合,也給投資者提供一個高效的專業的可以退出的平台,以及可以進行併購整合的平台。

在生物科技的領域,我們目前收到的申請比較多,不僅有內地的公司,還有美國的生物科技公司來港交所進行申請。我們可以介紹一下歌禮製藥,它的案例大家都非常關注。它作為我們生物科技章節下的第一個 IPO,上市之後,雖然股價一直有一定波動,但是吳總在公開場合都表示,其實股價的短期波動,企業家不是特別關注。在香港的生物科技章節下上市,能夠為歌禮提供他們在研發階段急需的大筆資金,給公司研發提供專註堅強的後盾,這是吳總非常認可的,這也是我們進行制度改革的價值所在。

對於企業,我們認為 IPO 只是企業家發展道路中的一個部分,並不代表企業發展的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點。香港市場不僅能夠為大家提供充裕的 IPO 資金,也可以為大家提供持續暢通的再融資渠道。特別是,我們有非常靈活的再融資工具,滿足條件的情況下最快一晚上可以做完一個定向增發,高效的再融資能夠充分的配合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的資金需要。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很多衍生產品的選擇,比如 ETF、期貨、期權等等。小米上市的時候,我們同步推出了一些衍生產品。對於一些比較大的,特別流行受歡迎的 IPO,我們都會有一些更加豐富的產品,供投資者選擇,來擴大投資的群體,提高流動性。

在香港上市還有很多的優勢在此不一一說明了。我們覺得 IPO 是資本生態圈的一個部分,需要買方、賣方、中介機構以及市場各種參與方共同建設。現在大家看到香港市場裏面內地資金以及來自內地的企業的參與度是非常高的,我們也希望在這樣一個市場裏面,更多的聽到來自內地企業家和內地投資人的聲音,也希望大家更積極的反饋,幫助我們來建立一個更加高效和便捷的市場,讓市場運行更加有效率。

最後,祝願各位投資人都能夠在資本市場上獲得令你們滿意的收益,謝謝大家!


本文來源於36氪,歡迎在文章底部留言。

相關閱讀

IPO上市破發,破發算什麼,關鍵是要「活下去」?

也談香港上市公司的再融資:IPO募資固然重要,但上市後的不斷再融資才最重要

李小加:香港股市缺乏方向 , 基本因素仍強

香港IPO上市中介團隊排行榜 (2018年前三季)

香港IPO市場:2018年前三季,上市166家,募資2427億港元

香港IPO上市申請失敗:被聯交所拒絕的39個案例匯總(2013-2017年)


港交所:在香港上市,是長期自由且靈活的選擇,香港IPO有非常穩定可預期的上市時間表


Author: RyanBen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