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馬威 KPMG:上市公司虛構銷售、資金流、及長期資產的常見手法



畢馬威:上市公司虛構銷售、資金流、及長期資產的常見手法


編者按:大數據時代下,雖然財務舞弊通常看上去邏輯嚴密,但仍然會有蛛絲馬跡可尋。



一、虛構銷售交易


作者: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 楊瑾璐


如果說財務舞弊行為是公司埋下的「一枚地雷」,那麼解鎖舞弊套路就是要教你如何成為「排雷專家」。本篇我們將介紹一下常見的財務舞弊行為——虛假銷售交易,希望對投資者增強自身的舞弊識別防範能力有所幫助。


一、什麼是虛假銷售交易


虛假銷售交易一般是指管理層故意虛構不存在的銷售交易,或誇大銷售交易的規模,以達到虛增收入和利潤,美化財務報表的目的。這種舞弊套路難度大、成本高,性質惡劣。通常公司在面臨較大壓力或利益驅動下,才會去選擇這類舞弊手段。


(一)虛假收入


虛假銷售交易的第一步往往是虛增收入,俗稱「假收入」。假收入是虛假銷售交易的核心,而由此產生的「副產品」可能包括虛假的應收賬款、預收賬款等。


假收入一般分為兩類,一類是通過向虛假客戶、供應商等進行虛假的銷售與採購,形成賬面上的虛假收入;另一類則是通過利用既有客戶或供應商,虛增既有交易的規模。


一 般來說,虛假的客戶或供應商本身不需要買入或提供上市公司所經營的商品或服務,他們與上市公司的交易目的僅僅是為了幫助上市公司虛增收入。然而,市場可沒 有「活雷鋒」,要想找到「價廉物美」且安全的虛假客戶或供應商,一般企業都會通過安排一些表面與公司沒有關聯關係、實際上公司或其關鍵造假人員可以控制的 企業來進行虛假的交易。一旦鎖定虛假客戶或供應商,公司就會與這些企業簽訂購銷合同,配以存貨及資金的流轉,從而實現虛假銷售。


利用既有客戶或供應商完成的虛假收入,則由於其半真半假的特徵,更具隱蔽性。企業可以單方面地通過陰陽合同,在企業留底的合同上虛增單價、數量的方式達到造假目的,也可以更進一步,比如通過串通既有客戶或供應商的相關人員,通過合謀方式造假。


(二)虛假銷售交易的「軟肋」


只要是造假,難免就會有蛛絲馬跡。虛假銷售交易的「軟肋」在哪裡呢?沒錯,就是造假成本。


一般而言,仿真度越高的造假,其成本就越高。簽訂合同需要繳納印花稅,造假收入會形成流轉稅和所得稅,這都是不可避免的造假成本。此外,虛假存貨的堆放、物流、盤點和資金流的劃轉也都會形成相應的成本,而需要交易對手配合演出,更要給出「勞務費和保密費」。


鑒於一般造假企業本身都是有財務壓力才會考慮舞弊,那麼造假成本的壓力中免不了會倒逼企業在某些環節上「偷工減料」,而這些「偷工減料」的環節往往又會表現為財務報表各科目間的變化與企業運營規模的趨勢不匹配,從而露出造假的蛛絲馬跡。


二、虛假銷售交易的識別防範策略


如何利用這些蛛絲馬跡來「順藤摸瓜」呢?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關注虛假銷售交易的防範與識別:


首 先,在三大報表中,可以從利潤表中關注成本費用與銷售收入的變動趨勢是否合理,比如毛利率、銷售費用率(即銷售費用占收入比例)、人員工資占銷售收入的比 重等;也可以同時結合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來看存貨與其倉儲費用或是運輸費用的變動是否匹配,以及固定資產與其折舊費用的變動趨勢是否一致等,來考慮是否存 在資產的異常波動;還可以從現金流量表上來看銷售收入的增加與經營性現金流入的變動趨勢是否一致,以及支付的稅金與收入規模的變化是否合理等。


其次,從部分上市公司的年報附註中,也可以關註上市公司前五大客戶與營業收入的佔比,以及前五大供應商與採購額的佔比。如果比例顯著高於同行業可比企業,說 明該上市公司與主要客戶和供應商關係密切,且存在明顯的依賴,相對而言有較高的機會和條件進行舞弊。如果這些重要客戶或供應商還是一些業內比較不為人知的 低調企業,則更應該予以重視。若投資者需要獲取進一步的信息,綜合判斷客戶或者供應商是否存在異常情況時,可以通過政府部門的公開信息或企業資訊查詢軟件 來了解這些企業的成立時間、主要業務範圍、所在地區以及董監高背景等。


最後,投資者還可以關注是否存在因銷售收入相關事宜所導致的非標意見的審計報告,來避免投資雷區。


虛假銷售交易通常不會孤軍奮戰,它還有一個「鐵哥們」——虛假現金流。下一篇,我們將介紹虛假資金流是如何幫助虛假收入消除賬面的痕迹(掛賬的應收賬款)以及其他財務指標中可能暴露的問題,敬請期待。


二、虛構資金流


作者: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  林啟興、楊瑾璐


編者按:大數據時代下,如何從財務視角讀取事物本質,並藉此增加投資成功率,是投資者面臨的一項重要課題。為了幫助投資者提高財務專業知識水平,提升財務分析和判斷能力,深交所投教中心特別推出「財務知識一點通」系列投教文章,本篇為第十三篇,供廣大投資者參考。


在了解虛假銷售交易的套路和防範策略後,我們再來介紹一下與虛假銷售交易形影相隨的另外一種舞弊套路——虛構資金流。


一、 虛構資金流的常見手法


根 據會計複式記賬的原理,虛假的銷售交易,一方面會在利潤表中虛增收入;另外一方面又會在資產負債表中留下虛假的資產,即表現為同時虛增收入和應收賬款。然 而,隨着虛增收入的不斷上升,應收賬款餘額也會逐期累積,並演變為長賬齡款項,這就容易引起會計師或監管機構的關注,進而導致虛假銷售交易的曝光。於是, 為了給虛假銷售交易的副產品——虛假應收賬款加上一層保護色,虛構資金流就成為了常見的操作手法。


那麼,企業有哪些虛構資金流入的手法,用來抹平「無中生有」的應收賬款呢?


(一) 「閉門造車」:虛構銀行資金流水


虛 構銀行資金流水是公司通過直接偽造銀行賬戶信息、銀行回單(包括銀行轉賬憑證、電/信匯款憑證、銀行進賬單等)、銀行對賬單和支票存根等收款憑證來完成 的。這是一種性質惡劣的舞弊手法,其將虛假的應收賬款轉變為虛假的銀行存款,並輔以偽造的文件記錄來瞞天過海。著名的帕馬拉特(Parmalat)財務舞 弊事件,即通過偽造海外銀行的對賬單等文件虛構了巨額的銀行存款,就屬於此種類型,在當時也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


(二) 「內外勾結 」: 由關聯方企業代為結算


真實銷售交易所形成的應收賬款一般會由客戶直接結算貨款,偽造的銷售收入因為沒有真實的交易對手方來結算,所以公司一般會通過向其控制的企業轉入外部資金,並偽裝成收到的貨款,從而以此來抵消賬面的虛假應收賬款。


然而,虛構出來的資金流入,通常只是為了美化虛假交易而借來的資金,為避免高昂的舞弊成本,在「抹平」應收賬款後,這些資金必定要想方設法流出上市公司。於是,公司又需要進一步虛構交易來實現資金的流出。常見的虛構資金流出的手法包括:


1、「勾結」客戶


上市公司可能直接勾結客戶,私下達成協議,約定以期後的退貨來沖回虛增收入,並同時通過退款將已經收到的貨款轉出上市公司。


2、「勾結」供應商


所 謂勾結供應商,通常有兩種形式:一種是通過與供應商之間真實的資金流轉,再配合虛假的實物流轉來完成虛構的交易。例如,公司先虛構出存貨的採購,實現資金 流出,再將實際根本不存在的這些存貨出售給同一家供應商,確認虛假銷售收入和應收賬款,其後,通過回收應收賬款來實現虛假採購資金的迴流。勾結供應商的另 外一種形式則是誇大購買資產的金額來虛增現金流出。例如,公司購買某資產的實際支出為100萬元,通過與供應商私下約定,雙方將採購價格調整為150萬 元,那麼,多支付給供應商的50萬元就會流出上市公司,流向虛假銷售的回款資金的來源方。


3、「隱秘的」對外擔保


對 於通過虛假交易流入的資金,上市公司也可能會通過將自有的土地使用權、房產等資產為擔保,幫助為其提供資金的企業向銀行或第三方借款來獲取資金。這是最為 隱蔽的一種方式,上市公司在短時間內無需虛構其他交易將虛構的資金流轉出,且通常這類擔保也會被上市公司故意的隱藏起來,不在年報中予以披露。


二、 虛構資金流的識別防範策略


通過前面的介紹可以看出,虛構資金流作為掩蓋其他舞弊的輔助性手段,其作假手段比較隱蔽,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一般較難通過公開信息來分析識別。在這類情況下,我們建議投資者可以暫時放開細枝末節的數據分析,着眼全局,重點關注以下三個方面:


(一)內部控制報告的意見類型


上 市公司在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時,需要對其經營風險和經營流程進行全面分析,並設定關鍵的控制點以確保日常運營得到有效的管理和監督,因此,一般內部控制良好 的公司發生此類舞弊的概率相對較低。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說,可以查看會計師事務所對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所出具報告的意見類型,以此來規避內部控制存在缺陷的 高風險企業。


(二)高級管理人員的流動情況


高 級管理人員的頻繁變動,不僅會導致企業的發展戰略、管理理念不斷變化,進而損害其盈利能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若高管頻繁變動,尤其是財務高管頻繁變動,可 能是舞弊的一個預警信號。投資者可以從上市公司的年報中了解到當年度高級管理人員的變動情況,並通過公開途徑了解高管變動的可能原因,盡量規避高管存在異 常變動的上市公司。


(三)是否頻繁更換會計師事務所


頻繁地更換會計師事務所也往往意味着審計師與管理層在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或關鍵會計事項上存在着嚴重分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該公司可能存在更高的舞弊風險。對於此類公司,普通投資者也需要「多長一個心眼」。


虛假銷售交易除了與虛構資金流這個「鐵哥們」如影隨形以外,還可能通過勾結供應商,以在建工程、固定資產等長期資產的形式藏匿在資產負債表中。下篇文章中我們將介紹虛構長期資產的舞弊套路,敬請期待。



三、虛構長期資產


作者: 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 周臻


所 謂「像顯可征,雖愚不惑;形潛莫睹,在智猶迷」。舞弊者一般都會想方設法使舞弊活動潛於無形,並且在正常會計處理的掩護下進退自如,令人難以識破。因此, 舞弊方如何隱蔽地消化虛構毛利所佔用的資金,以浚其源頭活水,從而形成一個完整循環的體系,是財務舞弊的一個核心論題。


本篇將介紹構造舞弊關鍵環節的第三步:虛增長期資產,消化虛構毛利佔用的資金,即上市公司如何通過構建資產採購循環,偽造「看上去很真實」的資金流,以達到同時虛增收入、資產的目的。


一、構建資產採購循環,打通造假「任督二脈」


在系統性的財務舞弊中,往往可以看到銷售收入持續增長或飆升,成本通過計算進行倒軋,毛利穩中有增,利潤表顏值在線。然而,表面繁榮之下,虛增的毛利始終會在資產負債表上留下蹤跡——應收賬款。


正 如我們在上篇文章中所講到的,為了消化虛增的應收賬款,舞弊者勢必需要將自有資金或者其他籌資方式偽造成回款,使虛增的應收賬款得以消化。因為只有這樣, 才能製造應收賬款回款及時、賬齡結構健康、銷售周轉率提高的假象,同時還可以把虛構銷售規模做大,使經營現金流量看起來充沛。然而,舞弊者需要源源不斷將 資金輸入上市公司,以達到假亂真效果,但造假成本非常高,有時甚至越造假越虧,把自己「憋出內傷」。


為解決上述困境,舞弊者就對方式進行各種變形。核心招式之一,是通過構建資產採購循環,虛增長期資產,偽造「真實」的資金流出,從而引導前期造假墊付的資金「歸元固本」。


虛增長期資產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方式就是虛假採購固定資產、虛構在建工程等長期資產,另一種就是虛增資產採購價格,舞弊者利用部分資產不存在公開活躍市場、難以取得公允價值的特點,隨意對資產定價。


不 管使用何種方法,在各類資產類科目中,預付賬款和在建工程是兩個被頻繁用於舞弊的科目。預付賬款核算的是向原材料和工程建設供應商預付的款項。在建工程中 核算的是尚未完工的固定資產新建、改建、擴建,或技術改造、設備更新和大修理工程等工程支出。由於工程進度難以精確預測、工期較長、合同文本多、不可控因 素較多等原因,預付賬款和在建工程科目成為了「藏污納垢」的好去處。


我們通過以下圖解來解釋該資金循環:


畢馬威:上市公司虛構銷售、資金流、及長期資產的常見手法


第 一步,企業通過安排一些表面與上市公司沒有關聯關係,而實際上市公司或其關鍵造假人員可以控制的企業,與上市企業進行虛假的交易。在鎖定虛假客戶或供應商 後,上市公司與這些企業簽訂購銷合同,配以存貨及資金流轉,從而實現虛構的銷售和採購活動。在賬面上形成虛增的收入和應收賬款,以及相應的成本和應付賬 款。


第二步,上市公司將自有資金以預付貨款或者工程款的形式打給供應商,在賬面上形成預付賬款或在建工程。這些供應商一般同為上市公司所控制。


第三步,供應商將收到的上市公司資金打散轉移到客戶的銀行帳戶中。將資金打散的目的是為了更隱蔽,不能直接追溯資金流向,有時甚至客戶和供應商之間還會幾經轉手。


第四步,客戶收到打散的款項後,通過其自身銀行賬戶向上市公司進行回款,將資金打回上市公司銀行賬戶,在上市公司會計記錄中形成客戶回款。經過上述過程後,上市公司自有資金以貨款或者工程款形式流出上市公司,最終以銷售回款形式又轉回上市公司,實現了資金的循環。


二、識破虛增長期資產套路,練就「火眼金睛」


但凡走過的路,都會留下痕迹。上述循環雖然十分隱蔽,也同樣會留下警示信號。我們建議投資者可以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舞弊識別:


一方面,在解讀財務數據時,可以進行以下數據分析:


1、對標同行業趨勢,分析行業環境、業績變動以及銷售收入變動趨勢是否合理,是否有逆市而行,無視經濟周期波動的影響的情形。比如營收逐年快速增長、毛利率、凈利率穩定,或者遠高出同行。對於沒有突出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很難逆勢遠遠跑贏同行,而這往往是財務舞弊的信號。


2、 資產負債表中的項目—預付賬款(包括預付原材料採購款和工程款)趨勢是否合理。利用歷史數據進行趨勢分析,是否存在新增大額預付賬款或者逐年增大,並且與 其商業習慣或者同行業企業商業習慣不同,而上市公司無法提供具有商業邏輯的合理解釋的情形。在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就要警覺這些預付款是否基於真實交易產 生,資產質量是否存疑。


3、資產負債表項目在建工程趨勢以及進展是否合理。比如是否存在擴建即將完工的工程,大幅提高預算數,導致在建工程進度倒退,以及盡量拖延從在建工程轉入固定資產的時間等。這些跡象都需要投資者提高警惕。


另一方面,在分析數據時,投資者不僅要關注重要財務指標、報表科目之間的關聯以及異常情況,更重要的是,可以從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環境、上市公司在其產業鏈中的地位、商業習慣以及上市公司本身發展戰略等方面來分析其業績的合理性。


見識過「虛假銷售交易」、「虛構資金流」以及「虛構長期資產」這三類財務舞弊套路後,我們會發現雖然財務舞弊通常看上去邏輯嚴密,但仍然會有蛛絲馬跡可尋。


相關閱讀

IPO上市破發,破發算什麼,關鍵是要「活下去」?

也談香港上市公司的再融資:IPO募資固然重要,但上市後的不斷再融資才最重要

香港IPO上市中介團隊排行榜 (2018年前三季)

香港IPO市場:2018年前三季,上市166家,募資2427億港元

香港IPO上市申請失敗:被聯交所拒絕的39個案例匯總(2013-2017年)


畢馬威:上市公司虛構銷售、資金流、及長期資產的常見手法

Author: RyanBen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