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陳永興:香港,是中資企業境外首選上市地

來源:財聯社

記者:成孟琦


持續了近兩年的疫情並未阻斷港交所的上市鐘聲,2021年項目數量雖不及去年同期,但募資額卻在大型IPO的推動下一升再升。港交所的上市鐘聲響亮,中外資投行之間的較量也愈發激烈。

財聯社記者對2021年前三季度港股IPO保薦人項目盤點發現,中金公司參與的保薦項目最多;單獨保薦項目最多的是建銀國際,聯席保薦中常見組合是「中金+高盛」這樣的中外頂級選手陣容;百億級募資項目參與最多的投行則為美林證券。

中金公司成為今年港股市場上保薦項目最多團隊,前三季度共參與了18個IPO項目保薦工作,當中不乏汽車之家、攜程集團、理想汽車、創勝集團、心瑋醫療、先瑞達醫療等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中概股回歸及生物醫藥項目。近日,財聯社獨家專訪了中金公司香港地區投資銀行負責人陳永興(Barry Chan),藉此機會走進中金投行團隊,深入了解其投行業務獨特打法與近年發展歷程,呈現市場前沿對港股業務的解讀。

陳永興,現任中金公司投資銀行部董事總經理、香港地區投資銀行負責人。對於一位在香港與內地金融行業擁有超過二十年經驗的資深投行人來說,陳永興對內地與香港的金融環境與監管政策皆十分熟悉,見證了首批H股公司的成長和內地企業來港上市的過程,參與了包括工商銀行、中國鐵塔等結構複雜的首次公開發行項目及注資重組工作。


成為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中資投行

經歷了二十年快速發展,中資投行隊伍中已經走出了中金這樣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機構。在談到中資投行在香港新股市場的參與度、及中金香港投行團隊一路走來遇到最難的挑戰時,陳永興首先表示,「中金公司的全名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名字中包含的是屬於中金的三個關鍵詞,我們是植根中國的公司,是一家國際化的公司,金融是我們的專業。」

中金公司成立於1995年,兩年後,第一家海外子公司在香港成立,中金香港逐步發展海外業務,成為連接海內外資本市場的橋樑。1997年10月22日和23日,中國移動分別在紐交所和港交所上市,中金作為保薦人之一牽頭了這一募資總額達42.2億美元、極具市場意義的項目。
  
中資企業這些年的成長速度在港股市場上反映最為明顯,港交所從由港資企業壟斷,到近年來大型上市企業大部分來自中國內地,陳永興分析箇中原因,一是得益於中國經濟體量的不斷壯大,二是因為參與這些項目的中國投資者增加。
  
「還是以中國移動1997年在香港和美國同時上市為例,當時只有很少數的中國投資人有足夠資本來參與如此重大的項目,但是經過二十多年發展,中國出現了很多大的保險基金、資產管理公司、公募和企業,他們擁有相當規模的資本進行投資,中國居民也有投資需要。中資投行憑藉對中國經濟、中國企業及投資者的深刻理解,在保薦業務上嶄露頭角。」陳永興說。

  

團隊成員具有全球多地發行經驗

香港歷來都是中資企業境外上市的重要市場,近期更成為很多中資企業境外上市的首選。根據Wind數據,2020年共有34家中概股在美股上市,募資額約為844.71億人民幣;132家中國企業在港股上市,募資額約為2917.45億人民幣。根據紐交所、納斯達和港交所數據,2021年上半年,中資企業在美股與港股市場上的募資額分別為123億美元與2,129.6億港元。


「香港更像是中資企業的本土市場,能更好地體現企業價值,我們看到不少回來香港掛牌上市的中概股,他們宣布或完成回港上市後,股價都有明顯的上升。」陳永興表示,對中國企業來說本土市場更能體現價值,中國投資人能直觀地親身感受企業價值,還有公司的文化與當地的政策等都是本土投資人更加了解。市場也留意到,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高中國企業上市披露要求當日,港交所股價有明顯的上漲。可以說香港是中資企業境外首選上市地。

香港是中金「走出去」的橋頭堡,中金香港以控股公司身份在紐約、新加坡、倫敦、法蘭克福和東京等地設立子公司,成為擁有全球海外業務平台的中資券商,搭起一座中國與海外資本雙向流動的橋樑。中金在境外建立了一套涵蓋證券研究、投資銀行、機構經紀、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的業務平台。投行業務作為中金的「金字招牌」,更以境內外一體化平台模式見長,團隊成員具有全球多地,尤其是豐富的A股和港股兩地發行經驗,員工當中持AH兩地保薦資格的不在少數。

團隊國際化的特點,憑藉中金官網近期的招聘信息也可一窺究竟。10月19日-11月16日,中金官網招聘頁面刊登了17個投行部門的新招聘,職位缺口最多的城市是北京,缺口方向包含半導體、新材料、醫療醫藥、DCM、工程、投後經理等。其次便是香港和新加坡,招聘運營、ESC、TMT與消費方面的投行員工,以11月10日中金發佈的新加坡投行部門招聘為例,候選人將與新加坡現有的投行團隊以及中國(包括香港)、美英的同事一起工作,領導在東南亞和南亞執行的跨境併購交易。


投行業務擴展地來源廣闊

除了把握住中國企業境外上市的機遇,中資投行在更廣闊的國際競爭當中面臨著不少機遇。

陳永興看來,香港市場目前以中國企業作為主要上市公司來源,同時不能不提起的還有臨近的東南亞市場,以前在東南亞很難找到規模大到需要海外上市的公司,但現在百億美元級企業也出現了不少,在本地市場不夠深的情況下,這些百億級公司的需求超越了本地交易所能提供的資金,香港市場對他們來說有很大的吸引力。比如時區與環境方面,與倫敦美國等地相比他們對香港也更加熟悉。
  
這些東南亞企業無論是對港交所還是投行而言,都是很好的業務來源,中金能為東南亞新興市場的公司提供專業的投行服務。
  
中金投行團隊還積極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客戶,中金公司是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國際交易所(AIX)的第一家國際會員,也是首家在AIX為哈薩克原子能公司做市的國際做市商。與此同時,中金日本株式會社2020年成立後已獲得當地監管機構註冊,於2021年4月正式成為日本證券業協會成員。
  

港美A股各有不同,是企業、投資者和投行的機會

中資投行是伴隨中資企業「走出去」一路成長起來的,每一家中資投行首先要把握住中資企業在境外上市的機會才能逐步壯大,「20、30年前,香港十大股票均為港資企業如滙豐、長和等,當年已有基金經理預測未來的十大股票多數會以中資企業為主,目前看來,當年的預測已經實現了。當前全球最活躍的投行仍是美資投行,他們的發展得益於美國經濟體量的壯大與美資公司的增多。中國的經濟在不斷發展,中國的企業也在不斷增多,之後中資投行能夠參與的承銷保薦項目會越來越多。」陳永興談道。

  
內地資本市場改革的推進,使多層次資本市場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企業有機會登陸A股資本市場,面對不同市場之間的競爭,陳永興表示,AH股共同上市並不是一個新現象,二十多年前就有AH同時上市企業。兩個市場的區別不只是兩地貨幣、 投資者的差異,AH股價格不一樣是因為兩種股票沒有完全流通。
  
談到港股與美股市場的不同時,陳永興提到,「最能體現中國企業價值的是包括香港在內的本土市場。我們看國際上任何公司的第一上市地大都會選擇母國市場,當然這是在本國經濟體量能支撐起企業融資需求的前提下。二十年前內地資本市場難以承載大型項目融資,且機構投資者以境外居多,但是現在不一樣了,無論是港股還是A股,都看到中國投資者非常活躍地參與。」

  

怎樣看近期港股市場

踏入下半年,港股明顯進入了一段相對沉寂的時光,七月新股全部在19日之前登陸港交所;八月至十月IPO數量只有去年同期三分之一;項目數量減少的同時,破發率卻在提升。
  
處於監管政策的頻繁披露期,經曆數輪市場更迭、有豐富上市經驗的陳永興表示 「監管是為了市場更健康和更長遠地發展。回顧歷次的金融危機,不難發現危機之前已經出現了一些監管風險。而每一輪新的監管下來,短時間也許會產生市場調整,但長遠來看來是為了市場更健康的發展。」
  
對於8月以來港股新股市場相對而言的沉寂,與接連破發的生物醫藥B股,陳永興則稱,「作為一個市場,節奏有快有慢,表現有好有壞。例如剛剛過去的2019-2020年行情比較好,上市公司相對多一些。2013-2014年行情比較差時,港交所上市公司也會相對少一些。目前香港的上市節奏較慢,但市場相對是健康的,只是各方對估值的預期有差距。


來源:財聯社

版權聲明:所有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創文章,轉載須聯繫授權,並在文首/文末註明來源、作者、微信ID,否則瑞恩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或公眾號平台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更多香港IPO上市資訊:www.ryanbencapital.com

相關閱讀

德意志銀行,提名花旗董事Alexander Wynaendts接任主席
瑞銀 UBS,提名摩根士丹利前總裁Colm Kelleher接任主席
光銀國際.王晶:中資券商,已成香港IPO承銷主力
中信里昂.於楊:港股IPO迎來十年一遇的高光時刻
東興證券.陳鳳珠:大中型企業,將繼續來香港IPO上市
高盛.王亞軍:對香港IPO市場有信心,今年的主題是TMT、醫療、中概股和消費
建銀國際.張晨夫:港交所對行業沒有限制,只要合法合規滿足上市規則
浦銀國際.賈紅睿:建議放寬上市規則,容許「未有盈利金融科技企業」在香港上市
中資、外資、港資券商,過去兩年(2019&2020)的保薦數量及IPO募資表現
香港 IPO中介機構排行榜 (過去24個月:2019年11月-2021年10月)

Author: qswh7232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