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企業.香港IPO : 海底撈 , 赴港上市 , 尋求保護層

作者 | 浚鈺鴣

來源 | 資事經緯(ID:zishijw)

餐飲企業.香港IPO : 海底撈 , 赴港上市 , 尋求保護層

資事導讀

海底撈於8月23日在港交所上市聆訊,估計最快將於9月10日正式上市,上市定價區間為90億-120億美元。當前,海底撈正處於快速擴張期,極易造成多重風險,其現金流不斷走低,賬面現金已經從2016年的2.9億元,下降到2017年的負6020萬元。除此之外,已赴港上市的呷哺呷哺,意欲在高端火鍋市場向海底撈發起挑戰,火鍋市場競爭將日趨白熱化。


據媒體爆料,海底撈將於8月23日通過港交所聆訊,上市定價區間為90億-120億美元,並於9月10日正式上市。此前,海底撈創始人暨董事長張勇曾公開表示,不排斥上市,上市讓海底撈有了一層保護,上市公司的地位和社會股東能幫助海底撈解決一些困難,上市還可以促進公司正規化,也能讓海底撈更為「知名」和「成功」


對於以服務著稱的海底撈,這個上市保護層,此前可能並沒有那麼迫切,但現在卻已經是非常急切了。


餐飲企業.香港IPO : 海底撈 , 赴港上市 , 尋求保護層


海底撈除了要解決自身的負債以及償還貸款外,還要在食品安全、規模擴張等涉及內外的管理方面下猛葯,尤其在面對呷哺呷哺這個積極布局的「對手」上,海底撈單一的打法已經有些捉襟見肘。


食安問題管理混亂,僅7月就發生15起


2017年8月,海底撈北京太陽宮店食品安全問題被媒體曝光,廚房食品櫃里出現老鼠,洗碗機里有食物殘渣,拖把、抹布和餐具被放到一起洗,員工用湯勺通下水道等,這一事件在社會上引發軒然大波。儘管海底撈危機公關做得相當成功,事件處置也算雷厲風行,但仍然給海底撈品牌造成重創。據海底撈官網管理公告顯示,2017年以來,全國範圍內已有超過60家門店因食品安全問題被要求整改。


2018年以來,安全問題依然影響着海底撈的品牌形象。今年2月,海底撈位於新加坡的門店因為清潔問題被責令停業整頓,6月份海底撈勁松店又陷入了「蒼蠅門」,據海底撈官網公告顯示,今年7月共有15家門店出現了食物過期、發現老鼠、工作人員操作不規範等問題,而涉事門店按照規章進行了處罰和整改。


餐飲企業.香港IPO : 海底撈 , 赴港上市 , 尋求保護層


不過,基於海底撈人才儲備壓力一直較大的現狀,上述處罰大多都只是常規方式,如扣除門店積分,納入店經理記分,重新培訓員工等,嚴重時當事責任人、質檢員、店經理只領取基本工資,店經理淘汰至普通崗位,質檢員和員工則被淘汰等。業內人士指出,在快速擴張過程中,海底撈對店長寬鬆的管理方式,可能會引發海底撈的系統性風險,其後果將不堪設想。


或許是意識到上述問題,在招股書中海底撈提到,由於快速擴張,風險主要涉及運營層面,尤其在食品安全及質量一致性、餐廳店長人才庫、供應鏈管理方面。海底撈坦言,如果用餐體驗質量下降,我們的餐廳無法持續成功。


除了食品安全問題外,近年來海底撈在瘋狂擴張過程中,也引發了其他風險性問題。


迅猛擴張現隱患,重蹈「金錢豹」覆轍


海底撈招股書顯示,海底撈2017年營收總額為106.37億元,同比增長超35%,溢利達11.94億元,同比增長約21.7%,根據沙利文報告,按2017年收入計算,海底撈在中國和全球的中式餐飲市場中均排名第一。


市場利好之下,海底撈開啟了迅猛擴張之路,截至2017年底,海底撈餐廳數量達273家,2018年計劃再開設180-220家新餐廳。招股書顯示,新開門店的資本投資約為800萬到1000萬之間,以此計算,2018年海底撈僅開店成本支出最高就將達到22億元人民幣。眾所周知,企業在迅猛擴張之中,極易造成多重風險,海底撈也不例外,表現為現金流不斷走低,賬面現金已經從2016年的2.9億元,下降到2017年的負6020萬元。按照此次IPO募集資金計劃,僅有60%將會用於開店擴張,15%擬用於還貸,這讓資本市場不得不為海底撈捏一把汗。


餐飲企業.香港IPO : 海底撈 , 赴港上市 , 尋求保護層


極速擴張而倒閉的餐飲品牌,有例為證的當屬金錢豹了。從2003年進入內地市場以來,金錢豹發展迅猛,並在2011年3月提出「3年內將門店拓展至40家,年營業收入30億人民幣」目標,計劃在當年下半年赴港上市。但幾經周折上市無望後,持續虧損的金錢豹先後轉手賣給安佰深、嘉年華國際,還因欠款被供應商告上法庭,直至2017年7月金錢豹翠微店停營,金錢豹就此宣布正式死亡。


雖然金錢豹倒閉也與經營模式老化、內部管理混亂有關,但在成本失控下的盲目擴張,導致資金鏈斷裂,是其走向末路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今年準備開設180-220家新店面的海底撈,其擴張規模遠在金錢豹之上,想要「穩中求勝」,或只能依靠超強的管理運營能力,以及上市之後不可預期的資本市場表現,迎來下一個高速發展期了。


呷哺多元布局,海底撈火鍋龍頭地位受挑戰


據Frost&Sullivan報告,2017年,中國有60萬家火鍋餐廳,2022年預計達到89.6萬家。海底撈所處的火鍋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


這其中,最具競爭力的,當屬被稱為「火鍋第一股」的呷哺呷哺。從2014年上市至今,呷哺呷哺一直保持快速穩定增長。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8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2.02億元、24.25億元、27.58億元及36.64億元,凈利潤則分別為1.41億元、2.63億元、3.68億元及4.20億元,雖然營收及利潤跟海底撈差距較大,但可以看出其利潤呈逐漸攀升態勢。


另一方面,呷哺呷哺的門店數量遠超海底撈,2016年店面數量為637家,而截至2017年末,店面數量就達到738家,僅一年時間便擴張百家店,預計2019年將突破1000家。


股價方面,呷哺呷哺從發行價4.7港元到最高價17.50港元,上漲了3倍之多,截止發稿之時,其收市股價報於12.92港元,在破發潮嚴重的港股市場表現相當不錯。資本市場的良好表現,促使呷哺呷哺開始向中高端品牌市場發力。如2016年推出高端火鍋品牌「湊湊」,客單價130元,高于海底撈100元左右的客單價,意欲撼動海底撈行業地位。


餐飲企業.香港IPO : 海底撈 , 赴港上市 , 尋求保護層


2017年6月,呷哺呷哺宣布向輕正餐轉型,並推出「火鍋+茶飲」的新商業模式,根據2017年業務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底,呷哺呷哺一共新開了155家門店,其中呷哺呷哺餐廳有136間,湊湊餐廳有19間,而截至今年6月,湊湊餐廳增加到26間。


從2018年1月份開始,湊湊總體上實現了損益平衡,按照湊湊官方說法,除去2018年5月開始試營業的3家門店外,其餘23家均已實現單店盈利。業內人士稱,這比預想的運營狀況要好很多,湊湊走中高端產品路線,將與呷哺呷哺的低端產品路線形成協同效應,未來呷哺呷哺的營收未必會比海底撈差。


隨着海底撈9月「入港」,「火鍋雙雄」又將迎來一番爭鬥,誰能最終勝出,還需時間給出答案。


  註:文中配圖來自網絡;文中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文來源於資事經緯(ID:zishijw),作者浚鈺鴣,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在文章底部留言。

版權聲明:所有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創文章,轉載須聯繫授權,並在文首/文末註明來源、作者、微信ID,否則瑞恩資本Ryanben Capital將向其追究法律責任。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或公眾號平台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原作者聯繫我們。

相關閱讀

美團、今日頭條、抖音、雪球、喜馬拉雅、微醫、美圖、美柚,都跟福建有關,福建在中國的互聯網領域還是舉足輕重的!

香港IPO : 喜馬拉雅FM,欲赴港上市,知識付費行業藏隱憂

香港IPO中介團隊

中國內地企業香港IPO要求

餐飲企業.香港IPO : 海底撈 , 赴港上市 , 尋求保護層

Author: RyanBen

發表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