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企业赴美上市,到底是场IPO之旅?还是条挨批殴不归路?

近期,互金平台海外上市潮悄然再次兴起:北京时间11月15日晚,微贷网登陆纽交所。同一天,泰然金融也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书。整理资料发现,从2015年宜人贷、信而富开赴美上市先河之后,这些年间,趣店、拍拍贷、和信贷、简普科技、乐信、点牛金融、爱鸿森……已经有十余家互金企业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分享资本盛宴。让人不禁想问,赴美上市真有这么好吗?

赴美上市的难度系数

所谓难易,这里当然是同国内比较的!中国互金企业之所以选择在美国、香港等境外上市,主要看中的还是其发达成熟和积极开放。

1.通过率和耗时

中国A股IPO实行的还是审核制。由于问责终身制等政策的出台,证监会的过审概率从以前的70%下降到40%,未来50%过审率是常态,且目前互联网金融平台尤其是P2P平台,在国内上市的通道并未明朗化。就算国内允许IPO,从这几年的数据看,从申报到发行平均经历2.2年!

美国、香港上市申请程序属于注册制,程序相对透明、简单。美国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注重申请上市企业的信息披露,而不会对企业的经营等做任何商业分析或判断。一般企业赴美申请上市的基本流程如下:

互金企业赴美上市,到底是场IPO之旅?还是条挨批殴不归路?

上述流程透明、简便带来的最大好处是节省时间。整个上市申请流程从开始到完成一般仅需6到9个月。

2.理念

美国市场突出信息披露,国内对企业盈利有强制要求。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之后,国家对于金融的监管是日趋从严的,在监管进一步从严的大趋势下,互金企业国内上市面临着较大的困难,并且国内企业上市对于企业的盈利状况、商业模式都有着较大的要求,很多互金企业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如果按照国内的要求,类似于融360这样的亏损企业可能就难以上市,纽交所及纳斯达克等美国资本市场交易场所对企业没有严格的盈利要求,门槛相对国内较低。

注:目前国内企业想在A股主版上市基本要求连续3年盈利并累计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近一年不少于5000万元。

3.境外对中国概念股态度

前些年,因为中国概念股有国内经济和金融发展前景做支撑,所以在美国受到投资者追捧,企业也获得了更多融资。而港交所引入同股不同权,让互金平台可以在不影响经营高管决策话语权的情况下,释放更多股份用于股权激励吸引人才。

而国内互联网金融行业监管趋严,互金机构竞争日益激烈,平台运营成本和投资回报压力与日俱增,这成为促使互金企业纷纷谋求登陆资本市场的原因之一。

也就是说,赴美上市对国内互金企业而言是缓解生存压力、退而求其次的无奈之选。

目前国内互金企业在美上市后的现状

互金企业赴美上市,上市的本质是为企业融资,虽然美国金融市场比较完善,资金来源多,但也不是无限量资金!这就好比舍粥,多一家互金企业进入,意味着多一人分粥,僧多粥少的局面势必形成!

互金企业赴美上市,到底是场IPO之旅?还是条挨批殴不归路?

笔者整理了在美国上市的国内互金平台,发现美国市场好像不买这个账。统计的十家互金企业,截止2018年11月21日,有7家每股市价已经低于发行价,1家差不多持平,2家高于当初的发行价。半数已经腰斩,更有甚者(趣店)跌了75%以上。

当然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近期美股特别是科技股的整体下跌,

二是中国互金的监管政策不断出台,部分企业今年整体业绩表现不好,

由此可见,在敲钟神话的背后也隐藏着诸多风险和隐患。赴美IPO成功后,首当其冲的是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而美国证券市场素来以“宽进严出”著称,对二级市场监管极为严苛,若企业未按规定披露或未及时披露影响公司业务的信息将会招致诉讼,直接造成企业为达到监管要求而付出的经营成本、合规成本大幅抬高。再者,国内互金扎堆上市的热潮也导致赴美上市的性价比大打折扣,当下美国资本市场对我国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市场预期一降再降。

互金企业抢占窗口期上市的原因

一是企业自身的融资需要

对于互金企业来说,其从本质上依然是金融企业的一种,这样也就导致了互金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较大,而自有资金的来源毕竟是有限的,今年来随着银根的逐渐缩紧,间接融资渠道逐步减少,越来越多的互金企业开始开启了外源性融资渠道,上市无疑是外源性融资最好的办法之一。

一方面,IPO本身就可以进行融资,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可以给互金企业补足资本金。

另一方面,IPO之后企业股票有了市场的认可估值,可以用这些股票用于质押、发行债券等多种融资方式。

二是通过上市为企业增信

互金企业由于受到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实整个市场对于互金企业的信任程度还是有限的,然而通过上市增信,无疑是资本市场对于互金企业在合规经营,在业务发展领域的一份信用背书,上市对于互金企业来说就成了一场免费的宣传,对于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非常有利。

笔者认为,当下的阶段,前有7、8月份国内网贷市场出现高密度的平台出事,市场恐慌情绪仍未完全消退;后有监管备案迟迟不曾落地,整个行业莫衷一是,政策性风险依然存在!如果在这个档口赴美上市,海外投资机构势必借备案不确定性大幅压低估值与融资额——眼下诚然不是企业上市的最佳时机!但管理层还是要硬着头皮,趟这场浑水,无外乎寄希望于上市来“给企业增信,为监管加分”,可这多少有些“打肿脸充胖子”的意味,个中滋味或许只有那些网贷高管自己能懂!

最后,对国内互金企业顺利赴美敲钟恭贺之余,我们不宜因其海外上市,就过度迷信平台实力!上市是把双刃剑,风险与回报并存。如果互金平台付出高逾百万美元的上市成本和维护费用,却不能收获预期的高估值,只会落得“花钱买吆喝”的局面。当然这里也不是唱空中国的互金行业,只是给互金平台和投资者一些建议:多一些精力关注底层资产的风控,少一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企业或许可以走得更远!

来源: 财经问投

 

Author: RyanBen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