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李小加:咱不闹了,行吗?


数天前,有个新闻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到:港交所也在筹划新三板。看着大陆的新三板发展势头迅猛,港交所也开始心痒痒。

 

港交所的扛把子李小加说:咱也搞个新三板玩玩如何?

小加同学的想法很简单:为保IPO(新股融资)全球第一。

李小加说,一个最理想的市场,应该让好公司很容易上市融资,也能迅速把烂公司清理出局,即可以加快壳股、殭尸股等“退场”机制。

不过,李小加的这个想法被调侃为天真,并被喷了一鼻子灰。

无论是香港证监会还是香港市场都不买账。香港证监会公开指出:检讨创业板去向前,不宜开通。

是啊,香港创业板的一堆烂事至今都看不到解决的希望,港交所连创业板都玩不好,拿什么来玩新三板?

 

 

那个亚洲的纳斯达克 如今老千横行

 

 

有人说,深交所的创业板是十年磨一剑,越磨越锋利;而香港的创业板则是从备受追捧到一潭死水,一路向“夕”。

说起香港的创业板,很多人都会拿“十年河东十年河西”这样的比喻来跟大陆的创业板做比较。

1999年,香港创业板开板,港交所将其定位于主板市场以外的一个完全独立的新的股票市场,与主板市场具有同等的地位。

跟所有新兴板块在成立伊始都受到市场追捧一样,香港的创业板个股不但招股时反应热烈,而且上市首日的表现也是出尽风头。

当时的香港创业板,也有一个伟大的目标:亚洲的“纳斯达克”。

但是将近15年的发展,并没有使得香港的创业板越来越接近目标,而是每况愈下。

2000年,由于受到美国纳斯达克暴跌的影响,香港创业板长期以来被认为是“IT板块”的风险也逐渐暴露。前期暴涨的科技网络概念股泡沫悉数爆破,连带创业板指数一路下挫。

与此同时,香港创业板本身的弊端也在逐步显现。香港创业板由于监管措施不到位,使得市场老千股横行,一些没有资产只有概念的企业也企图谋求上市蒙混过关。

在股市低迷时期,港交所为了刺激创业板的吸引力,在2008年大大简化了转板的规则,这无疑是“自寻死路”的一招。

转板流程一简化,创业板市场本身吸引力不足,大量优质企业源源不断流向主板市场,不少新兴企业更把在创业板上市当成了主板的“跳板”,更有新股上市只为“卖壳”赚一笔。

港媒将香港创业板痼疾总结为“四大毒瘤”:股权高度集中,成交疏落,股价暴涨暴跌,“啤壳”嫌疑。

于是,积重难返的香港创业板就在逐步的自我迷失中渐渐丧失了最初的优势,沦为如今鸡肋一般的尴尬处境,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所以,当李小加再提新三板雄心时,很多人就问了:小小一个创业板,历经15年,从明日之星沦为今日鸡肋,前路迷茫,港交所拿什么再弄一个新三板。

 

 

小加同学,你拿什么来弄新三板?

 

 

对于小加同学的言论,香港金融服务界立法会议员张华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本港应先做好创业板,现时很多二三线股份都出现大上大落,甚至有些1日暴跌50%至60%,应先整顿好创业板,再去考虑第三板。

是的,众所周知,港股市场一直有“老千股市场”之称,问题之严重,恐怕不亚于A股。

而大陆经济学家许小年也曾经公开玩笑说新三板“骗子成群”。从这个角度上看,大陆的新三板和港股市场还是蛮有“异曲同工之妙”。

问题是,港交所哪有底气跟新三板抢生意?很明显的一点是,新三板已有的优势,港交所给不了。

从数量上看,新三板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全国性交易所,而港交所却未必能够容量超过6000家企业同时挂牌。

要知道,东方choice数据显示,香港创业板成立15年来挂牌企业也仅为232家,而整个港股市场的上市公司总数也只有1885家。

再者,大陆的新三板挂牌成本低,时间短,流程简单,很多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就因为新三板这样的低门槛而得以进入资本市场,这也是新三板的核心优势。

另外,新三板的融资功能也是港交所无法比拟的。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不服气,大陆的新三板你有啥啊,要估值没估值,要流动性没流动性,融资还成问题。

问题是,新三板现有的问题,港交所你们家一个都不少啊。

 

1、低估值,挂牌费用高,再融资水平低

 

香港创业板的市盈率低一直备受诟病。网络上的公开资料显示,纳斯达克的平均市盈率在三十倍左右,而现在大陆A股市场也有二十几倍的市盈率。香港创业板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却仅为十倍左右,有的市盈率甚至低至2-3倍。

至于再融资,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新三板总融资额为1213亿元,2016年以来截至到3月17日,新三板已经有702家公司发行股份704次,成功融资323.63亿元,今年融资速度明显加快。

 

2、流动性问题

 

新三板如今每天的成交量都在10亿左右,很多人都吐槽这还不如A股几只优质个股一天的成交量。但跟香港创业板相比,新三板的日均成交量还是明显高于香港创业板。

香港创业板成交量多年来一直偏少,2014年创业板全年日均成交额为6.7亿元,不足主板的1%。而且在货源归边下,一般创业板公司的交投,不多于公司整体交易额10%。

 

3、退市制度

 

从目标上来看,大陆新三板和香港创业板都想成为东方的“纳斯达克”。但很明显,单从退市制度看,香港创业板新三板一样不达标。

数据统计,成立23年来,纳斯达克上市企业中有1.3万家已退市,2008年以来挂牌数量始终保持在3000家左右。新三板却鲜有摘牌之说。至于港股,退市这个词反而不像一个褒义词。据媒体报道,2015年企业在香港股票市场被迫退市的比例比欧美国家要低很多,大概就是1%的股票。

事实上,港交所想筹划新三板的构思本意与香港的创业板并没有太大的实质性不同,但香港创业板已成鸡肋,如今再筹划设立新三板,多少有点打脸。

毕竟,新三板只有一个,港交所想学,可能目前还没那本事。

 

END

来源:三板富

Author: RyanBen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