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股定价及公开市场:改革正当时,若干IPO投资者认购高涨

来源 | 美国达维律师事务所
作者:何鲤 (Li He)、许嘉 (Jason Xu)、马渊媛 (Sabrina Ma)

1

背景回顾

2024年12月19日,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下称“联交所”)刊发咨询文件(下称“咨询文件”),就目前有关新股发行的部分规定作出优化建议并征询市场意见。本次咨询文件主要针对三大方面提出建议:(1) IPO发售机制:包括调整基石投资者锁定要求、建簿配售部分的分配及香港公开发售分配及回拨机制;(2) 公开市场:包括放宽公众持股量要求及增加自由流通量要求;及 (3) 灵活定价机制:包括增加发售价格上调机制及调整对发售价格区间的要求。咨询期为期三个月,将于2025年3月19日(星期三)结束。
达维于2024年12月23日在本公众号刊发了对咨询文件的解读及对发行人的提示及建议,请见监管动态 | 顺势而为,策动新局 — 香港联交所刊发市场咨询优化IPO发行相关安排。本文旨在结合对近期市场趋势的观察,对于咨询文件中的优化建议进行进一步的解读。

2

近期港股市场趋势观察

2024年下半年以来,港股市场有明显的回暖迹象,若干科技类及消费类IPO中投资者认购热情高涨,以及有大型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此外,联交所及香港证监会于2024年10月共同推出合资格A股上市审核审批时间表的新机制,进一步鼓励了部分A股公司考虑赴香港上市。

我们对近期一些代表性上市案例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合咨询文件中的优化建议,以下是我们对近期市场趋势的一些观察:

  • 部分消费类公司IPO中零售投资者认购热情高涨在部分消费类公司的IPO中,初始向零售投资者发售部分占比为10%,实际超额认购可达几百倍、近千倍、甚至几千倍,触发回拨机制后最终分配予零售投资者的部分达约50%的水平。
  • 优质IPO中机构投资者踊跃认购:在部分科技类及消费类行业的IPO中,国际机构投资者同样展现出较高热情,超额认购倍数达到10倍至30多倍,但机构投资者的认购热度未必与零售投资者认购热度呈正比。
  • 使用发行规模上调选择权以增加发行灵活性:部分IPO中采纳发行规模上调选择权,在初始发行规模的基础上可最多额外发行15%的股份,最终多获行使。
  • 大型港股上市案例中多申请公众持股量要求的豁免:不少大型H股发行人申请了关于25%的H股公众持股量要求的豁免。在超大型A股公司的H股上市项目中,也有发行人申请豁免将15%的H股公众持股量要求放宽至约5%或更低水平。

3

港股新股发行改革正当时

基于上述观察,我们认为咨询文件中建议的新股发行的改革方向有助于优化港股市场结构,提升市场吸引力,并满足不同IPO参与者的需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参考成熟国际市场惯例,优化回拨机制可更好地平衡市场参与者利益

过去几十年来,香港证券市场经历了快速发展,投资者结构已由以零售投资者为主转向以机构和专业投资者为主。根据联交所的相关文章,目前港股市场中零售投资者成交额占比已不足15%。同时,在近期部分IPO中,机构投资者超额认购倍数高达10倍至30多倍,充分体现了市场对优质资产的高度认可。
顺应上述市场趋势,联交所在咨询文件中提出了两种回拨机制方案供发行人选择:一是将香港公开发售的初始分配比例设定为5%,并设回拨上限最高至20%;二是设定香港公开发售初始分配比例在10%-50%之间,但不设回拨机制。
我们认为上述建议可在以下方面进一步优化现有机制:
    1. 可为发行人及承销商提供更多灵活性。发行人及承销商更为了解上市公司的业务、财务等方面的表现和未来预期。现行回拨机制下初始发行结构可能受限于较大的回拨调整;相比之下,新的回拨机制能够允许发行人及承销商在合规范围内,更主动地做出相应安排,在初始发行阶段即锁定或部分锁定发行结构。
    2. 可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新的回拨机制有助于避免机构投资者因预期获配比例过低而降低参与建簿配售的积极性,将有助于提升新股定价效率。此外,新的回拨机制更贴近国际成熟市场的安排,国际机构投资者也将会更为熟悉,可进一步吸引国际机构投资者。

综上所述,新的回拨机制能够提升发行人及承销商的主动性、吸引更多长期资本的参与、增强市场稳定性,最终有利于所有IPO参与者(包括零售投资者)的利益。

新增发行价格上调机制,进一步增强发行及定价的灵活性

近期不少新股发行中采用了发行规模上调选择权,基本均获行使,显示了该机制在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发行灵活性方面的有效性。

在咨询文件中,联交所建议在现行灵活发行及定价机制基础上,允许发行人可在指示性发售价或价格区间上限基础上最多上调10%进行最终定价。正如我们在前篇相关的公众号文章中所述,该调整将与现有机制(包括发行规模上调选择权及价格下调选择权)形成互补,可为发行人及承销商提供更具弹性的定价选项。这样可帮助他们更精准地匹配市场需求,同时提升市场运作效率。

“松绑”公众持股量要求,降低不必要的限制

近期港股上市项目中对公众持股量要求申请豁免的普遍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现有规则可能对部分发行人构成较高的上市门槛。
联交所在咨询文件中对公众持股量要求进行“松绑”,建议以阶梯式的门槛替代现行要求,对不同市值级别的公司分别设置5%-25%的门槛,以及允许A股或其他已上市公司可适用10%或在符合一定市值级别的情况下适用更低的门槛。这些优化方案将能够以更灵活的安排满足发行人需求。同时,这一建议与咨询文件中拟引入的新的自由流通量要求相结合,将有利于降低股价操控风险、确保市场公平有序。

4

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非常欢迎联交所的新股发行改革建议。这些建议与近期市场趋势高度契合,有助于提升港股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增强投资者信心,将对港股市场的长远发展产生积极影响。截至目前,我们亦收到不少客户及其他市场参与方热烈和正面的反馈。

本次咨询期将于2025年3月19日(星期三)结束如阁下对此有任何意见或建议,欢迎随时与达维团队联系。我们将评估并整理相关意见,向联交所提交正式书面反馈。

对于已启动或计划在香港上市的申请人,建议根据公司的估值、市值、融资需求及上市时间表,评估新规(如获采纳并生效)可能带来的影响,并提前做好相应准备。达维的具体建议详见2024年12月23日发布的文章 — 监管动态 | 顺势而为,策动新局 — 香港联交所刊发市场咨询优化IPO发行相关安排。
作为业界领先律所,达维一直是香港资本市场的积极参与者和赋能者。如果您对本文讨论的事项有任何问题,敬请联系以下律师或者阁下在达维的经常联系人。

图片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瑞恩资本RyanbenCapital

Author: RyanBen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