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在香港上市的准备工作进入关键阶段。我们当时遇到两个难题:一是企业效益一般,担心上市融资的结果不理想;二是当时国家搞宏观结构调整,基础建设遇冷。2005年7月的一个傍晚,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来集团见我和曹江林,他说中国建材上市还不能设时间表,要看国家基础建设什么时候回暖。送分析师离开时天下起了雨,我的心情也低落到极点。那段时间,不光摩根士丹利,其他中介机构也没有积极性,上市筹备组冷冷清清。曹江林隔些日子就让我鼓励一下大家。
2005年10月,摩根士丹利的北京总代表来集团跟我说,全球资本市场开始看好中国的基础建设市场,建议重新启动中国建材在香港上市的工作。听完这番话我意识到,原来这大半年让我们心急如焚的事,投行并没有将它排入议事日程。不过,摩根士丹利确实是全球知名的投行,它抽调富有经验的专家来指导我们上市,很快上市工作就进入了快车道。我们比较顺利地向香港联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文件A1表,春节过后正月初九拿到中国证监会的H股上市批文,2006年2月23日通过香港联交所的上市聆训,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得差不多了。
上市前要进行全球路演,去给全球投资者讲企业的故事。路演前,我们需要在摩根士丹利公司接受相关培训,模拟回答各种问题,并用摄像机录下来反复回看,以便做到最好。刚开始时我们还有些紧张,但慢慢就收放自如了。全球路演的第一站是中国香港,之后经新加坡、英国伦敦、美国纽约和波士顿,再由美国旧金山回到中国香港,一边路演一边吸引投资人。我们是在伦敦进行股票定价的,当时定的价格区间比较适中,每股为2.00~2.60港元。随着路演的推进,投资者的反响很好,购买意愿强烈,我们又把定价调高到每股2.30~2.75港元,最终把发行价定为每股2.75港元。在中国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挑股票代码和大陆的习惯不同,尾数是6或8的号码并不抢手,而尾数是3的号码却炙手可热。我们挑了3323这个号码,这个号码的粤语谐音是“升升又升”,寓意很好。按照惯例,还要向公益慈善事业提供一些捐款,我们捐了100万港元。
路演是一个很辛苦的工作。第一次全球路演是在2006年3月初,我们跑了两个星期,每天七八场,经常是一下飞机就去参加早餐会,之后马不停蹄地拜访几家基金公司。中午安排的都是午餐会,我们常常忙着给投资者做演示而顾不上吃饭,投资者则边吃三明治边问我们问题。下午会去拜访几家基金公司,晚上边吃饭边总结当天的路演情况,准备第二天的路演。路演期间我们在多个城市间奔波,有时候飞机降落我竟分不清是清晨还是傍晚,时差把人的生物钟完全搞乱了,辛苦程度可想而知。路演中,我要求大家做到“三讲”,即讲好、讲通、讲准确。“讲好”就是讲得激动人心;“讲通”就是符合逻辑,不能讲得相互矛盾;“讲准确”是指用数字讲话。我们也有分工,我讲宏观状况,曹江林负责讲数据,他的功课做得很好,各项数据都能倒背如流。在路演中,投资者最关心的是水泥业务,问得最多的也是我们的水泥发展规划。旧金山路演结束后,我跟同行人员说:“你们听清投资者的话了吗?那就是:水泥,水泥,水泥!规模,规模,规模!”
我们赶回香港的时间是3月20日,而真正拿到联交所的上市通知却是在3月22日下午。那一天,我签署了上百份各类文件,手都麻了。我们挂牌上市是在第二天即3月23日,和公司的股票代码3323正好吻合,真是出奇的巧合。上市仪式很简单,在联交所交易大厅中央的一个圆台上,联交所所长和我分别致辞。我在致辞时说,中国建材是一个业绩优良的公司、一个经营稳健的公司、一个行业整合的公司、一个快速成长的公司。这次我们共募集到21亿港元,全球投资机构和中国香港股民的认购都很踊跃。那天,我们的股票以每股3.25港元的价格开盘,最高涨到每股3.35港元,以每股3.32港元的价格收盘,较发行价涨了21%,全天成交金额高达12.5亿港元,成为香港联交所当天的第二大成交股票,一些中签的机构和股民都赚到了钱。中国建材上市后,我接受了一些媒体的采访,也得到了一些朋友的祝愿。有一位多年不见的香港老朋友寄给我一张明信片,上边写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美国律师送给中国建材一幅热映电影《碟中谍》(MissionImpossible)的海报,寓意是我们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来源:宋志平,中国建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