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上市经验/上市故事 上市故事:国信证券,不为人知的上市历程 RyanBen 2015年1月16日 Leave a comment 国信港股关注我哟 ☀ 每日推送港股、美股投资策略、行业、公司等深度资讯,为您海外投资提供全方位服务。 国信证券自2014 年12 月29 日挂牌上市以来,连续一字涨停,二级市场价格也从发行价每股5.83 元,上涨到2015 年1 月14日的每股21.79 元。2015 年1 月15 日早盘首次打开涨停板,午后再冲高涨停至收市价格每股23.97 元。 截至2015 年1 月15 日收市,国信证券股价加上上市首日已经连续12 个涨停板,总市值达到1965 亿元,成为深交所市值最高公司,跻身中国A股市场上市券商前三。 最新公布的2014 年12 月上市券商业绩快报显示,国信证券2014 年12 月份实现营业收入23.94 亿元,实现净利润12.26 亿元。当月净利润排名位居20 家上市券商之首。 2007-08 成立工作小组,启动上市程序 2007 年7 月中旬,公司董事会和股东会通过决议,计划在实施增资扩股后进行改制上市,并支持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此后,国信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探索试点,并做出了员工持股方案。后由于监管部门的监管方式发生改变,由原来的支持转为不倾向员工持股的态度。2007 年底,董事会同意公司放弃原增资扩股计划,直接启动改制及发行上市工作。 2008 年1 月7 日,公司召开专项会议,全面启动公司发行上市工作。上市领导小组由何如董事长担任,上市工作小组则由董秘胡华勇担任组长,聚集了投行、合规、董办、财务等多部门人员,陈勇、张剑军、周中国、马青、谭红宇、林旭等成为上市小组核心成员。在国信发行上市过程中,广发证券担任保荐人,负责国信证券股票的发行与承销;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担任有关审计和验资等基本工作。 2008-11 解决一参一控,扫清障碍 上市工作小组于2008 年6 月25 日向中国证监会正式上报IPO 申请材料。 但是,世事难料、好事多磨。2008年4 月23 日,为避免同一股东旗下的证券公司间的关联交易与同业竞争,国务院正式颁布《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后,证监会对证券行业提出了“一参一控”的政策要求,即一家机构或者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多家机构参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两家,其中控股证券公司的数量不得超过一家。而在当时,大股东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同时控股国信证券与万和证券,参股国泰君安与安信证券;三股东云南红塔集团有限公司同时控股红塔证券、参股中银国际。 2010 年,深圳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将所持有的万和证券和安信证券股权分别转让给深业集团和深圳市远致投资有限公司。2011 年,红塔集团也将所持有的中银国际证券股权售给了云南省投资控股集团。2011 年8 月,股东彻底解决“一参一控”问题。 2008-13 无奈的等待,历经三次IPO停摆 当国信还处于推进解决“一参一控”阶段时,外部资本市场正发生着巨大变化。2007 年10 月,A 股到达了史上最强的大牛市顶峰,创下6124 点的历史新高。而后一路狂泻至2008 年9 月的1664 点。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笼罩着整个2008年,资本市场进入萧瑟寒冬。 市场大萧条也引发了I PO 政策变化,证监会从2008 年9月16 日开始暂停I P O。 2012 年1 月,市场监管政策再起变化,证监会开始了对I P O 在审企业的财务专项大检查,重点检查虚构交易、现金收付等,被称为是I P O“史上最严的财务检查”。这次大检查又让I P O 暂停了半年时间。 2012 年6 月重新恢复I P O时,国信才得以重回IPO 队列。令人始料未及的是,2012年11 月16 日,I P O 再次暂停,此次停摆竟长达13 个月,国信证券的上市之路也因此无奈地暂停。直到2013 年12 月31 日,证监会以超常规速度向11家过会企业发放批文,2013 年终于在IPO 重启中完美收官。 2014 驶入IPO快车道,成功上市 随着IPO开闸,从2014 年7 月开始,国信I P O 进入了快车道。2014年8-10月,公司领导带领上市工作小组与中介机构,与证监会审核人员进行了密集而高效的沟通交流,上市小组与中介机构一起,以最快速度,先后五次高效组织上报书面或口头反馈意见回复材料。10 月17 日,公司取得证监会机构监管部的监管意见书,随之进入发审会筹备阶段。 国信证券发行上市申请终于获得发审会通过。经过高密度的封卷、上报发行方案、路演、定价、发行等阶段,12 月29 日,国信证券成功挂牌上市,公开发行12 亿股,发行后的总股本为82 亿股,募集资金69.96 亿元,成为2012 年以来A股市场第一家首发上市的证券公司,也是2012 年以来A 股市场I P O 募集资金最大的上市公司。 国信之所以选择在深交所中小板上市,是因为从2012 年初开始,金融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因素选择挂牌上市地。国信证券的总部和注册地皆在深圳,选择在深交所上市便具有天然的地域优势。 随着公司A 股IPO 之路圆满完成,新的征程又摆在国信同仁们的面前。作为一家新上市企业,公司还需加紧修订相关治理规则,完善上市公司运作机制。未来,我们将怀着勤勉与感恩之心,秉承“务实、专业、和谐、自律”的企业精神,继续努力践行“创造价值,成就你我”的核心理念。 我们再一起听听上市小组成员口述的辛路艰程 张剑军 作为资深保荐人,2000 年就入职国信的张剑军曾参与过不少投行保荐项目,一直是做保荐人,帮别人发行,现在终于做了回发行人,更加体会到了发行人的不容易。回忆公司的上市之路,他感慨万千。 “2008 年6 月19 日,记得是申报公司上市材料那当口,我儿子出生了,一晃到现在,他已经上小学了,公司也马上要上市了。” “从2007 年‘改制阶段’ 开始算起,到2014 年成功上市,这7 年多时间,中国的资本市场早已天翻地覆,而国信证券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始终保持着稳定业绩。参与推进上市的核心团队中,保荐人、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甚至连证监会的预审员都没有变,大家朝着一个方向努力,把每一次申报材料,每一次更改数据,都当成上市突围的最后冲刺。” “浩大的企业上市工程是由一个个微小严谨的细节组成。国信招股说明书从2008 年6 月份公布开始,被修改了不下100 稿。” “这真是一次持久战,尽管过程漫长,尽管遭受到I P O 停摆、市场波动等多重客观原因的影响,我们仍旧信心满满,这来自于对国信稳定业绩、良好质地的强大信任。无论多么艰难,也许会迟到,但不会不到。一切都将水到渠成,剩下的留待时间去解决。” 周中国 周中国2000 年进公司,在上市小组中最初负责财务工作。 “一般而言,企业上市都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回头看,时间拖得越长,变数越大。而国信屡次冲关,历经数次仍不改初心,这里考验的是团队的凝聚力、战斗力。” “筹备上市这七年这就好像一次长跑,很多次会感觉到自己喘不过气来,但只要挺过了生理极限,也就缓过来了。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需要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支撑,而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不断进行着自我改造与革新。” “上市就像人生,是个过程,而不光看结果。上市是对公司的全方位考验,是从量到质的飞跃。对国信而言,这七年的等待就是一次蜕变与升华。” “上下求索,拨云见日。最终,我们成功了。无条件通过发审会当天,我们默契的会心一笑,那是一种久旱逢甘露的欣喜。像是久战的战士,当压抑已久的胜利渴望得以实现时,感到无比幸福。回望过往,我们已不再记得苦与累,只剩下“怀胎十月,一朝分娩”的满足感。” 林旭 2007 年,林旭刚到公司董办,参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公司增资扩股及上市筹备。在工作小组中,林旭主要负责在上市过程中,跟中介机构、股东和董监高的协调沟通工作以及材料报送。 11 月14 日发审会前晚,一夜未眠,上市小组成员宿夜备战,林旭当晚发在微信朋友圈的这条感言可谓尽诉坎坷心路历程,“两大投行赶考,八年征途,几度转折,今宵仍需夜战;十数保代护航,雄关漫道,仍从头越,惜命莫入此行!” “从2008 年到2014 年,上市工作小组先后高效地完成了近十次年报、半年报更新,十多次书面或口头反馈意见回复及更新,以及战略重组、财务专项核查等工作,累计完成近二十次IPO 申报材料上报工作。” “这就像是一次大赶考,成败只在这一役。面对着看过无数遍的材料,上市小组的同仁们仍丝毫不敢放松。发审会的前一天,大家还在通宵达旦地做最后准备。这次发审会不仅事关国信上市,也体现了国信与广发两大投行的实力。而此时,广发第一保代由于临近预产期已经进入半休假状态,第二保代临时担起重担,感觉压力巨大,上市小组为广发项目组提供了最大可能的专业支持和服务保障,按照正式发审会的现场标准,做了最严密的模拟演习,不漏掉任何一个可能被关注的细节。” “七年中,上市工作小组排除万难,全力推进,先后圆满解决了同业竞争、实际控制人变更期限、一参一控等各类上市障碍;对公司I P O构成潜在威胁的各类风险事项,也得到妥善及时化解,为I P O 圆满成功铺平了道路。” ( 原文出自2014年第六期《金太阳》) Author: RyanB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