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证监会开放中国企业境外上市审批;2003年,证监会不再出具境外上市“无异议函”;2004年,国务院文件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企业到境外发行证券并上市;2012年,证监会取消“456”财务门槛;2014年,证监会简化境外上市核准手续,取消财务审核。
不论是中国的A股上市还是美国的中概股上市,都是一片热潮。A股IPO狂潮的冲击让很多企业家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对于赴美上市,多数民营企业家称 “望尘莫及”,在洽谈中了解到他们都存在以下共同的错误认识,因此本文对中国民营企业赴美上市常见误区作以下解析,希望读者受用。
误解一:SEC对中国背景拟上市企业的审核会很严格,难上市
美国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资本市场——最大、最健全、最透明。从最小的、新设立的公司到最大的公司,都可在美国资本市场找到对应的板块进行上市融资。其多层次的市场结构包括有:纽交所(NYSE)、纳斯达克(NASDAQ)、美交所(AMEX)、OTCBB(同级有OTCQX 及OTCQB)、粉单等。美股汇集了来自全球的优秀公司,同样, 全世界的投资者都愿意将钱投到这个蓬勃的资本市场中。
与国内A股相比,去美国上市要宽松得多。区别于国内A股的“核准制”,美国对拟上市企业的审核采取的是“登记制”,只要信息披露、财务报表符合美国标准,企业就可获得机会上市,上市的成功率是很高的,上市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上市。而且,以反向并购方式上市的公众公司只需在收购完成之后向SEC报备相关变更事项即可。尽管SEC和FINRA近期内表示会对拟上市中国企业的严加把关, 但不可能触及“登记制”下形式审核的根本。
误解二:OTC上的企业都是不入流企业
美国股票市场分多种层次,全国市场有纽约股票交易所(NYSE)、纳斯达克(NASDAQ)、全美证券交易所(AMEX)和OTC证券交易市场(“Over-The-Counter”)。 OTC的管理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负责,是美国多层次证券市场体系的一部分。全世界广义的比较有影响的OTC市场包括美国的纳斯达克(NASDAQ)、场外证券交易行情公告榜(OTC Markets)、粉红单(Pink Sheets)。OTC交易市场主要由“公告板市场”(Over the Counter Bulletin Board) “粉单市场”(Pink Sheets)和两个市场组成。
OTC上的挂牌公司全部是在SEC登记注册的公众公司,履行与上市公司相同的持续信息披露义务,是一个受到全美证券经销商协会监管的市场。在OTCQX和OTCQB交易的证券除了满足相应的标准外,必须按照美国标准会计制度(GAAP)向SEC或美国银行或保险监管机构报送最新财务报告,但OTCQB对交易证券没有相应的财务或定性要求。
OTC股票企业满足相应要求就可以向全美证券商协会提出申请升入NYSE、NASDAQ和AMEX交易所。不少有上市融资需求的企业如美国微软、思科、比克电池、北大科兴生物、沈阳天威药厂等大量国内外企业,都是通过OTC市场发行股票,经过一年的市场培育,再申请转板的。从这些成功案的例不难看出,OTC市场确实是一条时间短、成本小、风险低的上市方式。这也反映了美国股票市场的显著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包容性,它可以为不同的企业发行不同类型的有价证券,以可以满足不同规模和不同背景企业的多样化融资要求。
现在在OTC市场上融资的中国企业融资金额越来越大,十年前OTC市场是一个小企业上市的地方,融小钱,几百万美金、一千万美金,两千万美金就已很多了,但近年动不动就是四千万美金、五千万美金、六千万美金,五千万美金以上在美国是巨额融资;从OTC转到主板市场的公司越来越多,一批又一批地转;现在在OTC上市商挂牌的中国的中国企业质量越来越好,比如汇丰银行(股票代码:HBCYF),中国银行(股票代码:BACHF),中国建设银行(股票代码:CICHY), 新鸿基地产(股票代码:CICHF),中国农业银行(股票代码:ACGBY),中国工商银行(股票代码:IDCBF)等。所以决定企业能否能融到理想资金,归根结底是企业自身的质地。只有那些真正想把产品做好、努力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具备全球竞争意识的企业,才可能融入国际资本的大舞台,也只有这样的企业,才有能力充分利用美国多层次、全方位的资本市场,成为全球化的优质企业。
误解三:美国监管太严了,上市后很可能被投诉或被罚
美国的监管虽然严格,但规则却十分透明;企业不用担心“潜规则”,只管遵守“明规则”即可。
美国证券监管采用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三位一体”的模式,监管重心在二级市场,即IPO之后。不论是萨班斯法案(Sarbanes-Oxley Act)、集体(团体)诉讼机制或做空机制,都是为了威慑并打击欺诈上市、信息造假、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证券犯罪行为。其本质与对行人闯红灯罚以重款是一样的道理,目的在于警告大家不要去闯红灯,而非为了收罚款。
熟悉国外法律的人都知道,这种以重罚来规范人们行为的方式是美国法制的主要特色之一;弄明白其中的道理,企业就无需对其产生畏惧。美国资本市场的监管目的十分明确,就是希望企业规范运营,不要造假。一个善于作假、不注重经营的上市公司,最终会遭到投资者的抛弃。
反观国内,主要是单一的行政监管,证监会的监管重心主要放在IPO前端,即IPO审查和审批,企业上市难即难在这里。有人将美国上市比做“开学典礼”,国内上市则比为“毕业典礼”。对企业来说,成为一家上市公司、融到资是首要的问题。
客观的说,全世界没有哪个资本市场的监管是宽松的,严与宽,只不过是一个相较概念。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不论在国内 还是国外,都有可能面临诉讼。只不过国内的投资者以散户为主,占比达83.6%;美股则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占比63%,散户多以ETF(Exchange Traded Funds交易所交易基金)的方式进行投资。
对于企业来说,能在国内适应相应制度的,通过专业机构的辅助也可在国外制度下游刃有余。此外,专业的机构都会建议上市企业购买相应的保险,以应对不可预知的法律风险。企业的原罪和众多问题,可以通过上市一揽子解决,上市后反而更加轻松。
误解四:赴美上市费用太高,企业难以承受
一些分析数据通常会这样误导我们:美国上市的费用占融资额度的10-15%,国内上市的费用占融资额度的5%-8%。单从数据来看,美国上市的费用可谓高的离谱,让不少企业望而却步。但事实却远非如此,其中涉及了两个层面的误区。
首先, “上市费用和融资成本是两码事”。
国内上市通常只考虑IPO的费用,很少提及再融资的成本。原因很简单,因为国内再融资成本高,取得再融资资格十分不易——证监会对再融资的审核流程复杂(分为受理、反馈会、初审会、发审会、封卷、核准发行等主要环节)且通过率仅有50%。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再融资是十分困难的。
美国则没有再融资的限制,只要上市公司有项目、有需求、有很好的业绩和增长,随时可以进行再融资。而企业通过增发或配股获得的再融资额往往会超过IPO的融资额。
其次,国内IPO通常做大估值。基数变大时,比例值自然就会变小,而非企业的实际支出变少。
所以,美国上市的实际费用不见得比国内高。况且,国内上市还存在隐性成本,通常都不会公开显示在上市费用中。
另外,美国资本市场还有很大的灵活性。以SPAC特殊并购上市为例,企业仅需与SPAC平台进行业务合并便能实现上市,不存在买壳费用或券商承销费。而承销费是传统赴美上市模式中成本最大的一项,约占IPO费用总额的一半以上,其他费用还包括律师费、审计费、印刷费、杂费等。
至于美国上市后的维护费用,除基本的律师和审计费外,还包括董事费和营销路演费用等,这些都关乎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及后续融资;倘若公司有很好的团队,国外的维护费用可能比国内还低。
客观的说,国外中介机构(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的价格不低,但收费公开、透明,花出去的钱都会得到相应的服务,市场风险较小。国内则价格差异较大,好的机构一定不会便宜。对企业上市来说,法律和财务问题至关重要,花在刀刃上的钱还需谨慎对待。
上市的时间成本则是一个重大问题。在美国通常1年左右就可以实现上市,SPAC并购模式更为神速,而对国内主板上市而言,过去一年上市企业的平均上市时间约为2年半;尽管目前国内IPO审核一直在提速,但仅消化排队企业尚需一年半载。因此,从时间的长短来看,赴美上市更有利于企业控制成本。
至于上市的不确定性,国内国外都有,差别在于:国内上市犹如登珠峰,面临各种不可预见性;而美国上市则如同登泰山,台阶虽多,但每一步都是明确的。
综上所述,企业上市的收益和费用,老板应该算总账来确定是否划算。
误解五:非高科技行业企业不适合纳斯达克
纳斯达克也并非像大家长期以来认同的那样,是以高科技行业为主。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中国首席代表及亚太地区主任劳伦斯·潘说,大众对纳斯达克有误解,认为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都是高科技企业。其实纳斯达克是一个门类齐全和综合平衡的交易所,只有30%的企业是高科技的,非高科技的占了70%。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现身纳斯达克。
劳伦斯·潘指出,纳斯达克早在1998年就进入了中国大陆市场,是国际证券交易所中最早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 纳斯达克是高新企业和创新企业的家园, 劳伦斯·潘仔细地解析了在纳斯达克上市企业的构成:高科技企业占30%,金融板块占20%,有18%是生物、医疗企业,还有13%是大众消费行业,11%是制造业,像日本的尼桑等。
劳伦斯·潘说,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行业分布地越来越广,等待上市的队伍也排得越来越长。
在纳斯达克上市,创新很重要,但创新并不一定是高科技。劳伦斯·潘举例说,携程网主要就是帮助订机票和宾馆,自己做旅行业务没有店面,最主要的就是拥有一个呼叫中心,是高科技吗?肯定不是高科技,但是它独具中国特色。
结语:赴美上市恰逢其时,近两年依然是赴美上市的最佳有效时期,中概股依然备受欢迎,但是未来无可预测,因此企业想要做成百年老店、基业长青,还须把握时机,要抓住当下最佳时期提早抵达国际资本彼岸,借助国际资本的力量获得快速、稳健的发展。 (文章来源网络)
亚投盛世
亚投盛世是由亚投联盟等多家国内、海外金融机构与金融专家共同联合发起成立的一家综合性国际金融服务平台,亚投盛世全资控股前海英特普惠(深圳)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结合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思想,为中国企业搭建一座通往海外资本的桥梁。让中国企业实现快速融资,并真正与国际资本接轨。从而促进企业商业模式、人才、品牌及资本的转型升级。
来源:亚投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