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去香港IPO了,新加坡真的对上市公司失去吸引力了么?

来论丨海底捞也去香港IPO了,新加坡真的对上市公司失去吸引力了么?

海底捞火锅宣布于今天(9月12日)起在香港公开发售股份,并计划于9月26日在香港联交所主办挂牌交易。海底捞将发行4.24亿股新股,发行价区间为每股14.80-17.80港元。

作为中国明星餐饮连锁企业之一,海底捞火锅近年来不断加速向国际市场的扩张的步伐,其海外第一间分店于2012年在新加坡开设,至今,海底捞火锅的分店在新加坡已经开到第八间。

而在欧美、日韩等其他海外市场,海底捞的展店速度之快也带动了企业的高速增长,截止今年六月底,海底捞海外营运收益贡献占比已达到7.5%。这让人不少投资人对海底捞的上市有抱有期待。

 

来论丨海底捞也去香港IPO了,新加坡真的对上市公司失去吸引力了么?

▲2012年,中国最受欢迎的连锁火锅企业海底捞在新加坡克拉码头开设第一间海外分店,由此,海底捞开始加速拓展国际市场。(资料图片)

海底捞火锅如今在新加坡已经家喻户晓,昔日作为海底捞拓展国际市场的首发站,新加坡成为其重要的选址地点。而今,在企业发展的新阶段,海底捞却把上市交易放在了香港。

无独有偶,就在两个月前,另一家备受国际社会关注的明星企业——小米,同样选择在香港联交所敲锣。

问题在于,不仅是中国企业青睐香港,就连新加坡本土孕育的知名公司——雷蛇(Razer)也作出同样的选择。雷蛇是继新加坡本土傲胜国际(OSIM)从新交所退市之后,选择在香港证券交易所重新上市的第二家新加坡本土科技企业。

事实上,无论是广受外界关注的传统明星企业,还是科技独角兽,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香港上市,这难免会引起新加坡交易所的失落。

近年来,为吸引更多的明星企业和独角兽企业上市,新加坡和香港两地交易所竞争日益激烈,甚至不惜修改企业IPO规则,允许双层股权结构(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开启上市直通车。

只不过,现在所呈现的景象,却是一方落寞,一方繁华。

教授简介

来论丨海底捞也去香港IPO了,新加坡真的对上市公司失去吸引力了么?

卢耀群|Lawrence LOH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策略与政策系副教授

治理制度与机构研究中心 主任

研究领域:公司治理、科技政策、战略管理等

今年上半年,新加坡交易所首次公开售股(IPO)表现优于去年,IPO数量虽然比去年同期少一宗,所筹集到的资金却增加超过一成。

但与此同时,跨境到海外挂牌的新加坡公司,却比去年同期多出一倍。安永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有八家新加坡公司到海外IPO,目的地都是香港。而去年同期只有四家新加坡公司这么做,三家在香港,一家在澳大利亚。

 

每当有优质的公司和机构迁出新加坡,选择其他市场作为自己的业务主场时,很多人不禁怀疑,新加坡是否已经失去了往昔的光环……

 

那么,新加坡真的失去竞争力了吗?

新加坡的竞争力

 

一年前,全球最大的集装箱航运公司马士基(Maersk Line)将设在香港和新加坡的办事处进行合并,并选择香港作为其新总部,想必很多人都对此记忆犹新。

 

2018年,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也“告别”新加坡,将其设在新加坡的旗舰EMBA课程,一举搬到了位于香港的新校区。

 

不过与此同时,新加坡在全球主要排名中的表现依旧十分亮眼。

 

由全球著名智库“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7-2018全球竞争力报告》中,新加坡仅次于瑞士和美国,排名世界第三、亚洲第一。而在IMD世界竞争力中心的一项研究中,新加坡也同样位列世界第三。

 

在一些更具针对性的研究中,新加坡的区域地位依然遥遥领先。欧洲工商管理学院今年4月发布的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Global Talent Competitiveness Index)显示,新加坡连续第五年被评为亚太地区首位。在全球排名中,新加坡居于瑞士之后排在第二,成为唯一一个入围全球前十的亚太国家。

 

此外,在今年3月Juniper Research发布的全球智慧城市(Global Smart City Performance Index)排名中,新加坡名列第一,紧随其后的分别为伦敦和纽约。

 

同时,新加坡依旧是众多大型企业区域总部所在地,其中包括苹果、拜耳、普利司通、雪佛龙、谷歌、惠普、索尼、宝洁和联合利华等。今年五月底,全球医疗保健巨头强生公司也在新加坡设立了亚太总部。

来论丨海底捞也去香港IPO了,新加坡真的对上市公司失去吸引力了么?

尽管如此,新交所IPO的减少却依旧令人关注。

 

宏观上看,新加坡的上市公司数量其实并未下降——2017年上市公司数量为24个,而2016年仅为19个。同时,2017年有27家公司退市,相比2016年的30家略有下降。

 

然而,与香港相比,这些数字就显得有些苍白无力。2017年,香港共有174家新公司上市,2016年有126家,是新加坡的好几倍。

大型IPO的争夺战

对大型IPO的争夺会依旧激烈。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阿里巴巴价值250亿美元(330亿新元)的IPO选择放弃亚洲,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一事。阿里巴巴独特的公司结构因而得以延续——该公司的董事是由部分高层管理人员和投资者指定的,这一结构即使在香港也是被禁止的。

 

据报道,阿里巴巴目前正考虑在香港进行双重上市,而香港交易所也已经准备着手修改“双重股权结构”的相关规则,以便该公司能够在香港顺利上市。

 

同样,新加坡也正在放宽相关规定,争取吸引下一波大型企业在新加坡上市。关于准入标准和保障措施的相关公众咨询5月刚刚结束,预计今年下半年就可能会付诸实践。

来论丨海底捞也去香港IPO了,新加坡真的对上市公司失去吸引力了么?

新的区域性IPO可能会推动新加坡金融市场的进一步自由化。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5月申请在香港上市,融资规模将超过100亿美元,这也是自阿里巴巴以来全球最大的IPO。

 

当傲胜选择转移至香港时,创始人Ron Sim感叹说,新加坡交易所缺乏金融深度和流动性,公司股价并未反映出其真实价值。

 

从数据层面来看,我们就会发现他所言不虚。截至2017年年底,新加坡及香港两地的总市值分别为7870亿美元和4.35万亿美元——香港比新加坡高出5.5倍。

 

在股票日均交易额上,差距更为显著:截至2017年底,新加坡为8.5亿美元,而香港则为79.6亿美元,是新加坡的9.4倍。

 

除财务考虑之外,与大型消费市场的距离也成为了IPO的重要考虑因素。傲胜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16年后决定重新在香港上市,也是因为它在中国大陆拥有172家门店,在香港有35家,而在新加坡只有26家。

同样,阿里巴巴最主要的市场也在中国。这一点可能是它考虑在香港双重上市的关键因素——吸引熟悉或亲身参与国内市场的投资者们,赢得更高的投资意愿。

 

重塑新加坡自身优势

 

与香港乃至上海和深圳等新兴交易所相比,新加坡可能由于远离庞大的中国市场及其雄厚的资金而处于劣势。但正因如此,新加坡更应当重新建立起自身的独特优势,并重新定义市场相关性。

 

首先,新加坡的明显优势在于可以成为东盟市场的接入点,这张“王牌”必须打好。

 

东南亚总人口高达6.5亿,年龄中位数为29岁。相比之下,中国人口为14亿,年龄中位数为37岁。另外,东盟也是继中国和印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市场,其市场规模已经超过了欧盟等地。

 

其次,新加坡进一步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之中是一个好的迹象。该倡议的覆盖范围包括了中国大陆丝绸之路经济带,拥有多个跨国经济走廊及一条通向世界各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倡议计划连接65个国家的44亿人口,这一数字几乎占世界人口的60%。从经济体量上来说,达到了全球GDP和全球商品与服务贸易额的三分之一。“一带一路”倡议的总投资预计约为4万亿美元,是新加坡GDP的13倍。

 

第三,新加坡不能回避中国。在争取外资方面,中国难免会和新加坡处于竞争关系,但中国自身的强力增长,也能够为新加坡提供巨大的机遇。

 

中国的目标是,在2049年中国建国百年之际跻身发达国家行列,因此,未来的三十年也将充满机遇。

 

中国有一句俗语叫“趁热打铁”。换句话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加,中国市场将产生更多的消费支出和流动性,而新加坡则应该紧抓这一机遇。

 

新加坡自身市场规模有限。因此,为了能够继续蓬勃发展,新加坡就必须成为大市场的平台。

 

总体而言,对于新加坡来说,要维持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诀窍就是“ABC”——A代表东盟(ASEAN),B代表“一带一路”(Belt and Road Initiative),C代表中国(China)。

文章学术观点英文版原载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Think Business网站,原题为Has Singapore lost its listings competitiveness?

作者:卢耀群

编辑:王彤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观点来自作者,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机构观点

来论丨海底捞也去香港IPO了,新加坡真的对上市公司失去吸引力了么?

Author: RyanBen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