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信报
香港2019年新股市场虎头蛇尾,年内缺乏「巨无霸」承接,亦频见新股搁置上市或集资额缩水。瑞银全球投资银行部副主席兼大中华区联席主管李镇国接受信报专访时预计,全年新股集资额将跌逾两成,在欠「巨无霸」撑场下,难追赶美国两家交易所,但仍可守稳全球集资额第三;至于医疗、生物科技板块年内表现不俗,他料新药在明年下半年起逐步上市后,该板块将迎来下一轮的突破性增长。
仍守稳全球第三位
根据彭博数据,香港迄今新股集资额仅187亿美元(约1458.6亿港元),按年大挫41.9%,相对去年有小米(01810)、中国铁塔(00788)及美团(03690)三只「巨无霸」撑场,今年集资额逾300亿元的只有百威亚太(01876),市场虽然憧憬阿里巴巴今年回归,并传集资额逾100亿美元(780亿港元),惟暂时只闻楼梯响。
李镇国解释,今年新股市况更见挑战,其一因为中美贸易摩擦迟迟未了,谈判过程漫长,经济前景不确定性提高,投资者偏向保守;第二,新经济公司挂牌后表现逊预期,对未上市新经济公司的估值有一定压力,「公司完成多轮融资,没理由为上市降低估值,宁愿等更好上市窗口。」
对新经济公司而言,今年投资者态度明显保守,李镇国说,「转变真的很大,以往看重的是公司或行业前景,但现时较着重何时才能产生正的经营现金流。」不过,投资者仍然对新经济公司抱有浓厚兴趣,只是估值必须合理,否则宁取市场上其他投资选择。
虽然香港新股集资额9月起力挽狂澜,近两月的集资额压倒劲敌纽交所、纳斯达克,但全年总数仍有一定距离。李镇国坦言,除非有「巨无霸」来投,否则剩下两月难以追赶,惟目前市况一般,认为「巨无霸」将等待更好的上市窗口,不会赶于今年挂牌。
生科医药板块迎增长期
他续指出,中美摩擦对经济影响尚未完全反映,两国谈判亦仅达初步协议,料仍会拖延一段时间,故明年上半年的新股市场仍是调整期,下半年才有望渐入佳境,情况恰好与今年倒转。
他认为明年下半年有一大亮点,便是生物科技公司的药物将逐步推出市场,或迎来下一轮增长期,如果效果理想,便能推动更多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亦能支撑其估值。「仍有许多生物科技公司未上市,大部分估值处于20亿至30亿元,未来该板块将更加专业化。」
至于同股不同权公司将相对「孤独」,至今仅得小米及美团两只,其中美团股价捱过一段时间才飞跃,小米则依然潜水。李镇国表示,本来市场上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就不多,加上本港在上市市值、持股拥有人上均有限制,不能预期有很多这类公司来港上市。
不信美政府逼中资股除牌
早前有传美国政府拟将中概股由美国交易所除牌,虽然美财政部后来否认,但仍引来市场一定回响,部分中资企业更开始考虑到其他市场挂牌。李镇国认为,美国两家交易所为独立的商业交易所,美国亦是自由及开放市场,故除牌的可能性十分低。
他解释,除非涉及十分敏感的行业,美国作为自由国家,市场只会继续开放,限制中资企业到美国上市或除牌的可能性十分低。
不过,当时消息传出后,一定有中资企业着手研究及准备,以判断事件真实性,以及转战其他交易所上市是否利大于弊。
「已在美国上市的企业,其实不会轻易放弃该上市地位,反而考虑试行两地上市,例如到香港或内地科创板,但亦要考虑股份流通性。」他指出,不少美国上市的中概股,一直都有考虑是否回到科创板或香港上市,一来中港投资者对公司认识较深,二来到香港挂牌的话,内地资金可通过互联互通购买,这些均非在美国上市可做到。
提到科创板,他认为十分成功,亦对香港构成竞争,但同时该板引入了更多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变相投资者对行业的关注度增加,亦间接带旺香港市场。不过,他强调香港在法规、上市流程上仍有一定优势,科创板始终刚成立,仍需要1至2年的观察期。
更多香港IPO上市资讯可供搜索、查阅,敬请浏览:www.ryanbencapital.com
香港证监会.梁凤仪:不应只着眼于IPO的集资额,亦需确保上市公司的素质、买卖的流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