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卓丰博士:香港生物科技股,缺乏熟悉行业的投资者,只看 exit 、存在问题

来源:明报

唐卓丰博士:香港生物科技股,缺乏熟悉行业的投资者,只看 exit 、存在问题

(由左至右)复星恒利证券雷宇光先生、唐卓丰博士、亿胜生物(1061.HK)方海洲先生、欧振国先生、雅各布臣(2633.HK)唐海谊博士

 

香港越来越多生物科技来港上市。港交所2018年4月推出全新的生物科技章节18A以后,市场及投资人逐渐接受了还在产品开发但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这对医药行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支持作用。藉由18A能够推进生物科技板块及资本市场的发展,吸引更多有实力的生物科技公司及投资者。

18A推出后目前已有很好的资本效应,香港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上市中心,自2018年4月底至2019年9月底,共有16家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共筹集530亿港元,其中包括9家根据上市规则第18A章上市的未有收入的生物科技公司,筹集资金268亿港元。


在香港一直跟进医药的亨亚医疗行政总裁、香港生物医药创新协会(HKBMIA)常务会董 唐卓丰博士,在10月22日中午出席由复星恒利证券有限公司主办的 “2019新经济 新医疗 大健康论坛”后表示,现时香港市场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多在上市后短时间内,如在上市后首18个月大上大落,较注重投资者退出(exit),亦较少熟悉行业的投资者参与,要靠主要投资人(Anchor Investor)支持及大基金支持。他认为,若要发展好香港的生物科技股市场,不能纯只看 exit


另一出席论坛的 TZ Healthcare Management Ltd 创始人郑则则称,有别于香港市场注重退出,新加坡市场方面则较注重成长(growth),发展方向不同。唐卓丰称,香港的生物科技市场若要发展更好,不应只顾注重exit。他称,他们在投资时,会注重管理层是否对所属领域熟悉、董事会、信用、营运上是否有好的纪录,继而才进一步留意管理团队、执行能力及公司方向,因此在物色投资项目时,会循人、事、钱三方面去逐步分析。在众多因素中,他认为,资金是最容易解决的。


唐卓丰认为,香港算得上的生物科技公司只有2至3间,缺乏本地公司,市场上亦主要以内地公司为主,幸而香港市场在监管方面做好把关。同时因为在港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大部份没有盈利,并属早期公司,因此需要留意该等公司进入下一阶段投资时,是否有另一管理团队接手管理。


此外,出席同一论坛的 GT Healthcare Capital 合伙人 Alan Au(欧振国),在给予生物科技公司估值时,他们会注重,能否将最好的技术带到内地市场,及评估能否在渠道上、配合临床研究、药物落地时间方面,作一篮子考虑。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未来中国将会崛起成为全球非常重要的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源头,同时在香港的生物医药板块和上海的科创板的推动下,资本对创新的投入都会加大。无论是从政策、人才、资金、产业成熟度来看,中国生物医药都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版权声明:所有瑞恩资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创文章,转载须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文末注明来源、作者、微信ID,否则瑞恩资本Ryanben Capital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或公众号平台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更多香港IPO上市资讯可供搜索、查阅,敬请浏览:www.ryanbencapital.com

相关阅读

生物科技公司及投资者的常见问题及答案 – 《香港交易所與生物科技》第二期

香港:2019年继续成为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融资中心

IPO上市破发,破发算什么,关键是要“活下去”?

港交所列不适合上市六大理由,去年拒绝IPO申请宗数增7倍

香港IPO上市申请失败:被联交所拒绝的24个案例汇总 (2018年)

香港IPO上市申请失败:被联交所拒绝的39个案例汇总(2013-2017年)

唐卓丰博士:香港生物科技股,缺乏熟悉行业的投资者,只看 exit 、存在问题

Author: RyanBen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