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CEO的职责
-
市场的客观环境和即时动态就是“天时” -
2018年三大资本市场集中推出一系列改革 2月初,美国纽交所修改上市流程,允许独角兽直接上市 3月30日,中国证监会允许符合条件的独角兽公司 IPO 或发行 CDR 4月30日,香港联交所新上市规则生效,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在港上市
-
不同资本市场对行业、商业模式的偏好
-
市场投资者的整体风格是偏保守还是进取?
-
所在行业整体的成长现状、市场的关注度、龙头公司的上市节奏
-
公司的基本面表现,业务指标、财务指标是否达标,未来持续增长的可能性
-
募集资金的用途(债务使我们陷入脆弱,无债一身轻)
CEO 必须想清楚:
-
美股、港股市场偏好不同行业 -
纽交所为富有经验的投资者提供一个非常良好的渠道 美国投资者是美国、香港两地资本市场最大比例的投资者 美国二级市场交易的主流基金规模超过54.4%的基金规模小于10亿美元;香港二级市场交易的主流基金规模超过60%为超过20亿美元的大型基金(大型基金一般买卖大公司的股票,小公司不太容易受到关注)
流通性的问题
-
在市场流通的股票比例设置,大公司和小公司不一样
-
影响参与买卖股票基金经理的数量
创业家的“舒适点”考量(Comfort Zone)
-
如英语不熟练的创业家偏向于港股
-
创业者对公司整体方向的把控程度
心得
-
与美国以信息披露为主相比,香港市场采取合规性审核制。因此,你会发现,联交所上市委员会有时要求提供很多非实质性信息,满足上市条件,但事实上,并没什么意义。比如,提供完整的交易细节的披露材料,这对上市是非实质性影响,甚至让投资者感到困惑。 -
投资者结构不同,与美国相比,香港市场非常受媒体和散户驱动。这意味着,市场相对不规范。 -
发行激励员工为公司创造回报的期权和限制性股票需要联交所上市委员会的批准。
-
对于收购,有非常冗长、详细的披露要求,有时会导致并购标的退出,即便这样,联交所的公告披露规则会让投资者更加困惑,也并没有告诉投资者收购的战略意义。
香 港
优势:
-
是亚洲金融中心地位,如果在香港IPO,整个企业对于它的一个形象或者品牌,在国际化上面有一个提高 -
对于A股来讲,有最大的一个差异,一个是审核制,一个是注册制,香港注册制,上市的时间表非常可控,一般是6-9个月时间就能IPO -
在国内外等制度非常严格的情况下,如果是要国内的企业设计到cross-border(跨境并购)的情况下,国内的资金出境,是有一定的复杂程度,或者限制性也很大 -
二次融资:采取监管制度,可以先去做,再备案,甚至可以做到24小时闪电配股
劣势:
-
费用高:中介机构多,单是律师至少就有3个:国内公司律师、海外公司律师、保荐律师;审计师在香港接受更高的是“四大”,但“四大”收费高; -
复杂的重组结构:海外和VIE,重组需要成本:如金钱成本、时间成本 -
除了最近联交所改革以后,很多新经济企业在香港获得很高的市盈率倍数、流动性很高,但往往很传统的企业去香港做IPO的话,流动性和市盈率上相对较低,没有A股高
-
在中美地域或者文化上的差异,包括往后上了市以后的监管成本、沟通成本,比香港和中国都要高; -
企业在美国上市,认可度或者认知度相对来说比较有限,中概股的估值往往要么被做空,要么跌破发行价,原因是老美在去看国内的这些企业的时候,可能在文化或认识、或对商业模式上的一个认知度是比较不一样,跟国内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是造成在美国中概股不是特别成功的原因。
二、美国IPO流程
-
重要的并不在于说什么,而在于是否采取行动 -
执行的效率和方法决定大部分的成败 -
通过项目和流程,保证决策执行不偏移
-
财务团队:CFO是否到位,有没有熟悉财务运营的 -
财务总监:有没有熟悉美国会计准则的财务报告总监? -
财务审计:是否找四大?四大是否已经提前进场做了财务健康报告以及审计前的建议? -
财务模型:业务的把控度,是否能很合理的搭建未来2-3年的财务模型? -
VIE 架构:如果是人民币的投资,是否已经搭好了海外的架构? -
最重要的:公司的创始人是否已经做好了决定作为一家公众公司的CEO?
梳理公司上市前可能碰到的问题:
-
税务的问题(财务梳理) -
社保的问题(由财务+HR梳理):财务系统是否健全的问题(比如是否有健全的财务管理流程SOP,与财务IT系统不同,IT系统内控管理偏重可以产生可靠的财务报告) -
执照和资质问题 -
法律和官司问题 -
投行和律师入场后,必须解决影响 IPO 的重大问题,对 IPO 没大影响的小问题,需要提示风险因素
-
审计师:具有独立性要求,会在多方面与公司保持距离,以确保独立性。
-
站在公司的角度,完全切入,帮助公司解决 IPO 路上的各类问题
-
对公司进行准确定位,如“在线教育第一股”等,定位的独特性、精准性影响估值 -
公司搭建的财务模型从公司内部角度搭建,投行会用二级市场基金经理熟悉的参数搭建财务模型。
3)上市时间表
4)审计
-
审计永远是每个IPO时间的瓶颈,保证财务报表及时出来最为重要 -
给审计师足够的证据去面对他们National Office的挑战 -
财务方面的问题和状况,与审计师保持充分的沟通 -
确保公司的数据(尤其是互联网公司)能够符合美国会计准则的设计 -
建议财务部门最好有四大出来的人(经理或高级审计师),这样比较能确保审计的效率,不会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不需要的事上。 -
5)财务模型
-
第一原则:永远给自己留出空间,这样上市后不会把自己逼得喘不过气来 -
公司的老板必须了解,这不是一个私募时用的预测,二级市场的人不能容忍夸大其词 -
公司内部惯用的模型不一定在IPO上能用,必须是上市的通用模型 -
IPO 做模型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有可能做几十版本 -
6)上市申请文件
Due Diligence
-
投行为了保证IPO的公司到最后一天都没有问题,因此投行都会对公司进行尽职调查,第一个阶段是密交之前,第二次是公开递交之前,第三次是最后定价之前。 -
曾有公司在第三次尽职调查时,不符合上市而终止IPO
F-1 Drafting
-
一般都会有至少7-8次的drafting session,然后在printer又有3天左右的修改上交SEC -
招股书,有时投行会把大部分的drafting交给律师干,他们只写一小部分(StrengthandStrategies)。建议除了风险因素外,大部分的招股书还是大家一起写,这样更能保证内容的丰富以吸引投资人。
-
任何可以想到的可能风险都写进招股书里,这不是自曝其短,而是保护公司。
作者:财小仙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02e631de97a5
版权声明:所有瑞恩资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创文章,转载须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文末注明来源、作者、微信ID,否则瑞恩资本Ryanben Capital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或公众号平台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更多香港 IPO上市资讯可供搜索、查阅,敬请浏览:www.ryanbencapital.com
香港 IPO 实践经验分享 – 内地企业如何在香港成功上市 | HK IPO干货
国有企业香港主板IPO全过程回顾 – 谢长军 | HK IPO干货
中介机构选对了,上市就成功一半了:香港IPO上市中介团队排行榜 (2019年前三季)
香港IPO市场:2019年前三季,上市 108 家、募资 1,278 亿港元,上市申请 319 家
你好 我想问问上市时间表在哪里可以找得到比较高清的图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