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陈茂峰 明报
近期大陆财经界有个热门话题,就是讨论证券分析师长相和研究分析能力是否有关系。学术期刊《Management Science》有篇论文名为〈Analysts’ Beautyand Performance〉,以中国大陆证券分析师为样本,分析他们的样貌和投资分析建议的关系,发现貌美分析师对未来盈利估计较准确,长期回报较佳。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以貌取人,失之子羽。」但现代学术研究确定,颜值有价,beautypremium客观存在。Hamermesh and Biddle在1993年的论文〈Beauty and the Labor Market〉,发现俊男美女的工资,较同等资格能力而相貌平凡的高5%,平凡的又较貌丑的高9%。如果美貌证券分析师研究能力是因为颜值而非研值(普通话颜、研同音),则太不公平了。〈Analysts’ Beauty and Performance〉这篇论文的4个学者,两位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会计学院(杨勇及曹颖,在大陆读本科、美国读硕博),另两位分别来自上海财经大学(李增泉)及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官峰)。研究应该是中大的学者主导,但香港没媒体报道,实在有愧国际金融中心美誉。
外表吸引或较易获重要信息
研究样本来自中国大陆102家券商共2328名证券分析师,在2005至2014年间做的89,056项盈利预测。学者找来63名有不同教育背景、职业和社会经验的评审员,让他们观看这些证券分析师的证件照片,然后按照片给其外表打分:1为其貌不扬、2为低于一般水平、3为一般水平、4为高于一般水平、5为极之美丽或英俊。结果显示,证券分析师的外表评分愈高,其预测公司盈利的误差便愈低,推荐的股份表现较佳,回报较理想。研究尝试划分证券分析师的研值(即是研究能力)和颜值与研究成绩的关系,但没发现颜值和研值的关系。学者认为,外表愈吸引的证券分析师,愈容易直接与管理层会面、拿取公司敏感信息,因而研究结果出众。
某券商分析师是圈内公认的美女,她曾坦言颜值给自己带来的工作便利:“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和一个长相平平的分析师去一个会,他去和某上市公司高管换名片,半天都没换到,我坐在那里没动,过了一会儿高管主动过来和我聊天加了微信,然后和我聊很多行业的事情。”
在现代社会,以貌取人(lookism)是政治不正确,有些国家视为歧视。看来内地企业高管,多是「外貌协会」会员。还好浊水有清流,基金经理投票选最佳证券分析师,没有相貌歧视。
新加坡管理大学3位学者(Li, Lin & Lu)连同加拿大麦马士达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学者Kevin Veenstra,研究美国1135个及大陆509个证券分析师在2013至2015年间最佳证券分析师年选的排名和颜值关系,发现排名和颜值无关;更甚者,美国美貌女证券分析师会受歧视,排名较预期低,但大陆没有这现象。这或者反映美国人的「dumb blonde」潜意识作祟。
高盛:不再强制要求穿西装、打领带,只因80后员工占了 75%
中介机构选对了,上市就成功一半了:香港IPO上市中介团队排行榜 (2019年前三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