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香港资本市场23年的财经公关:从新闻故事到资本故事

来源 | 博达浩华、格隆汇

作者 | 红枫 

1993年7月15日,香港联交所交易大厅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每一位嘉宾手中都拿着一扎青岛啤酒。


这是青岛啤酒在港交所的上市,也是内地国企赴港上市潮的启幕。当年李业广给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先生“上书”时,大概也不会想到正是内地国企的赴港上市潮,撑起了香港资本市场持续多年的大繁荣,直至成为全球最大的IPO市场。


此后多年,香港资本市场持续变革,与内地股市互联互通、允许同股不同权企业、未盈利生物制药公司上市,包容更多元的投资者,吸引来自新经济企业的新鲜血液,也让海外中概股踏上了归途。 


由于上市企业越来越多样化,投资者也越来越多元,桥接双方沟通的财经公关越发重要,也因此在香港市场,财经公关业尤其发达。博达浩华是其中最老牌的的财关之一。

博达成立的时间正是香港回归的那一年,彼时,创始人张力仁是一位资深财经记者,刚刚出版了他第一本书《空手成大亨》。这本新书记录了张力仁采访的知名内地企业家,其中不乏刘永好、宗庆后等业界翘楚,也正是对内地企业家的理解,让张力仁在帮助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沟通时,多了一份深入的理解和共鸣。 


十三年后,张力仁带领博达与欧洲最大公关广告多媒体集团Havas集团组成战略联盟,Havas集团入股博达,海内外两个专业团队,无缝衔接地服务大陆企业出海上市以及海外企业赴港上市。 


这种同业跨地域合作在香港财关领域,博达是独一家,当年出让股份的胸怀,促成了今日博达的国际化全方位发展。 


目前,博达已服务了近700家企业上市,约占香港上市公司总数的三分之一,其中超过千亿以上市值的客户达20多家,按照40.4万亿的港股总市值计,单是博达的头部客户,就已占据了不少市场份额。


撰写新闻故事 

1992年,还在香港财经媒体工作的张力仁对大陆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新希望集团的刘永好到娃哈哈的宗庆后,再到南德集团的牟其中,第一代大陆民营企业家张力仁采访了个遍。 


“我当时参与了香港九七回归的大型采访,回归前的这七年,香港经历了风风雨雨,大陆也处在一个非常激荡发展的历史时期。” 


空手成大亨,是张力仁对这些企业家最初期和直接的印象。 “这批企业家真是空手成大亨,当时最成功的是刘永好、宗庆后、张果喜和牟其中等,他们因为各种原因早期获得了原始积累,后来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张力仁清楚地记得,1994年夏采访刘永好的时候,当时已有所成的刘总开着一辆在那个年代很豪华的桑塔纳,来接他去成都郊区的家中,在那里,张力仁见到了刘永好母亲的雕像,她曾是一位朴素的中学教师,也是对刘永好处事理念影响最深远的人。如今刘永好的新希望集团,业务已经横跨饲料、食品、教育、能源到房地产的大部分行业,实现了多元化、国际化的大发展。


旁观优秀企业的崛起和卓越企业家的成长,大概是一件容易上瘾的事。为了更近距离地观察和参与,九七年还未过完,张力仁就毅然从媒体辞职,创办了博达国际财经公关有限公司,从撰写新闻故事转向记录和参与资本故事,张力仁也从媒体人转型成为自己原本的观察对象——企业家。


“做媒体人的时候考虑的问题和现在很不一样,每做一个采访,首先要看一个信息的新闻性、故事性和代表性。”张力仁回想起当年的媒体经历,对于写故事的手法和技巧依然非常熟悉。 


“财关也要兜售一个故事,但你卖的不是新闻故事,不是好看就行了,你卖的是资本故事,是股票,你要让人觉得这家公司做的事是对社会、对他人有价值的,未来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这是新闻故事和资本故事最根本的差别。” 


续写资本故事 

“为你的故事创造价值。”这是博达浩华官网首页最醒目的一句话。 


在张力仁看来,对财经公关公司最大的挑战,是帮助(拟)上市公司获得投资者的认可,提升其价值


“现在有的企业在港股IPO,动不动就能超额认购一两千倍,不久前上市的沛嘉医疗冻结了2600多亿港元的资金,有的企业却连足额认购都很难,这背后就是企业的资本故事到底讲的好不好,投资者认不认可。” 


“前几年开始,港交所要求企业在聆讯之前提交A1上市申请,也就意味着拟上市企业要提前三个月把自己的招股书披露出来,提前三个月接受媒体、社会公众和投资者的监督和审视,这无疑是非常大的挑战。配合政策变化,我们提前了参与时间,为企业梳理公开信息和传播策略,制定危机应对方案。除了招股书之外,还要做一些感性的宣传,调动市场热度,引起公众关注。” 


张力仁带领博达浩华在香港资本市场深耕23年,对港股的变化和生长过程都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九十年代初,港股市场开始活跃,当时市场上只有一家财经公关,这家财关后来因为创始人移民而退出市场。”


“九十年代中期,港股迎来H股、红筹股上市潮,以青岛啤酒为代表的国企相继登陆港股,搭建A+H架构。当时何鸿燊先生之女何超琼女士创办的天机公关,非常活跃,后来也是因为创始人个人原因淡出了市场,天机财关里出来的人创办了一家叫IPR的财关,这家公司后来在十年前由奥美收购。” 


说起香港股票市场和财经公关的历史,张力仁如数家珍,“同一时期只有我们博达浩华纵横财经两家财关,也是至今历史最久的财关。 


“1999年11月,为了扶植有潜力的小型公司和创新科技公司,香港创业板诞生,对标美国纳斯达克,企业只需要经营两年且不要求盈利就可以在香港创业板上市。这一年,正逢科网股(互联网)风头正盛,创业板和科网股相互争夺资金,港股市场盛极一时,出现了通宵开放认购的盛况。” 


“2015年前后,大型国企扎堆登陆港股,比如当年我们服务的中国北车、中国华融,还有广州汽车等。”


当年的资本市场繁荣,对张力仁而言历历在目,“可以说,博达赶上了港股市场的几轮红利,我们也因此发展壮大。” 


市场变化中发展 

市场牛熊转换、经济盛衰交替,与香港投资者共同经历了数度风雨,几次金融危机没能打垮博达,反而使张力仁带领博达不断求变,寻找新的可能性。“香港资本市场活跃了三十多年,这种活跃大概率会持续下去,危机一定都是短期的,每一轮危机之后就是行业的大繁荣。” 


“博达经历了几轮金融风暴,但我们并没有倒下,反而进一步发展,因为我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 


十年前,博达和其他财经公关公司一样非常本地化,但2009年,一个发现改变了张力仁的心态和战略。“我在飞机上碰到一位企业负责人,他手上拿着一本中国国资委号召大陆企业走出去的研讨会资料,我就和他探讨起来。”与偶遇的企业家攀谈之后,张力仁做了一个判断,“随着大陆企业出海,未来香港乃至全球金融市场会受到很大影响,中国企业会到香港、美国、欧洲上市。” 


回来之后,张力仁开始着手调整博达浩华的发展战略,寻求国际化上的突破。“当时也巧,可能你有心做成一件事的时候,机会都会慢慢聚拢过来,我在一次聚会上遇到了欧洲最大公关广告多媒体集团Havas的管理层,经过一年的往来沟通和实地探访,他们正式入股博达。” 


“因为我们的资源有限,在海外建立分部是不切实际的,通过这种同行间的战略合作,我们在海外就有了自己的资源和团队,这样一来无论是大陆企业走出去还是海外企业引进来,两边团队合作,都能轻松应对。” 


张力仁印象最深刻的是2016年服务中银飞机租赁公司上市,这是新加坡的一家国际性航空租赁公司,管理层都是美籍、英籍,没有华人,但却是中国银行控股,这就需要一家国际化的财经公关团队去服务,必须要通畅地和双方进行沟通。 


“这一点可能放眼整个行业,只有我们这样的模式能够做到。而我们,是香港唯一一家既扎根本地又与国际同行紧密合作的财经公关集团。” 


金融市场的成熟程度,决定了IPO的活跃程度,海外市场中,除英国以外的欧洲股票市场,每年IPO数量只有个位数,尽管判断香港市场未来还会长期活跃,张力仁仍然未雨绸缪,不断强化博达在企业上市后的服务拓展。 


尽管已经处于行业龙头地位,但当前博达的生态和体量,绝非张力仁所图的终局。



版权声明:所有瑞恩资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创文章,转载须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文末注明来源、作者、微信ID,否则瑞恩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或公众号平台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更多香港IPO上市资讯:www.ryanbencapital.com

相关阅读

香港上市财经公关:从小米上市,看财经公关的重要性
香港 IPO 市场(2020年上半年):上市 64 家,募资 875 亿港元
香港 IPO中介机构排行榜 (过去24个月:2018年7月-2020年6月)

Author: qswh7232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