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自彭博等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金融界人士一向被视为天之骄子。鉴于内地人才储备的扩大、来自内地发行人在香港的主导地位,越来越多的内地人士进入香港投行。
猎头公司Robert Walters Plc对外媒表示,现时内地人、香港人、其他国籍人士在投行内的比例分别为60%、30%、10%。二十年前,内地人在投行内的占比只有15%,随着内地人出国留学、不断累积国际经验,内地人士已缩小了与香港人的技能差距,他们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另一间猎头公司Wellesley则表示,投行内的高级职位,有一半以上由内地人士担任。内地人士越来越多,对于来自英国和美国等外籍人士的机会因而更少,这些人士仅占该地区八家大型投资银行在亚洲高级雇员的7%。
香港投行的薪酬水平正在下降
随着来自中国内地银行家的供应增加,香港的薪酬水平正在下降。
Wellesley首席执行官Christian Brun表示,过去五年来,高级职位的薪酬下降了15%至20%。
一位知情人士说,投行的高级董事总经理的年薪通常在85万美元至175万美元之间,而相关职位在2015年的年薪则是介乎100万美元至200万美元。
内地人士晋升的机会越来越多
在香港聘雇和晋升大陆员工的不仅是在香港的中国公司。彭博社分析其企业公告显示,自2016年以来,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已经晋升约15位内地人士为董事总经理,香港人则为11位 。
高盛集团2018年任命了三位内地公民为合伙人,创下内地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次。近年来,该公司晋升香港人晋升的高级职位大多属于较少需要面对客户的领域,例如交易、研究和支持职能。
香港本地人的机会越来越少
香港人受聘投资银行的占比,由两年前的40%降至目前的30%。
一名九十后投资银行家慨叹,由于目前投资银行的客户及交易大部分来自内地,内地人人士在语言以及文化上的确较容易跟这批客户沟通,变相更易「跑到数」。相对来说,香港人在投资银行几乎没有优势可言,「跑数」不足就只好被裁。
另一投资银行家Tse,曾经在欧美大型投资银行担任董事总经理,现在在中型的内地券商工作。Tse说,他很难打进新公司的核心圈子。他现在的薪水与十多年前差不多,他所在部门招聘大陆人与香港人的比例是四比一。Tse说,包括他在内的大多数香港银行家都在学习中国内地的规矩,文化冲击和差异仍然巨大。
Christian Brun表示,在香港寻找的人才中,至少有90%的要求普通话流利,并且强烈偏好中国内地的候选人。
资深投资银行家温天纳表示,无论外资、中资、港资的投资银行都有上述情况出现,而且连会计师行、律师行,聘用内地人的比例也愈来愈多。他慨叹:「十五年前返大陆讲普通话有香港腔,内地人会觉得好得意,但自十年前起佢哋会觉得普通话唔正会有隔膜」。
温天纳还指出,目前三十多岁、有行内经验的香港投资银行家在晋升上可能也会遇上问题,因为香港市场主力做内地生意,内地人的竞争力相对较高。如年轻人有志在这个行业打拼,他建议应该扩阔在内地以至海外的工作经验,以加强个人在行业的优势。
投行主要人员,内地占比跃升
2020年初,曾有香港媒体统计过,在2014-2019年的5年间,持有6号牌(保荐人)主要中资投资、外资投行的主要人员,即负责人员(RO)及代表(REP)内地人士数量占比的变动(表一),以总数计由2014年的36%升至2019年的52%,5年间升幅达16个百分点。
如果只计算香港10间龙头外资投行(见表二),内地主要人员比例由2014年的仅31%,跃升至2019年的41%。当中,摩通由2014年内地高层比例仅48%,增加近2019年的71%;瑞信、花旗内地高层亦在5年间有显著跃升,两间都分别升17个百分点至45%,法巴、麦格里,则多年来维持于三成以下水平,汇丰则维持60%以上水平。
10家中资投行,过往较多聘请本地人,目前内地人交多当道(见表三),2014年共有540名内地人士,上升近1.5倍至2019年的1,324名,比例更由62%飙升至81%。
版权声明:所有瑞恩资本Ryanben Capital的原创文章,转载须联系授权,并在文首/文末注明来源、作者、微信ID,否则瑞恩将向其追究法律责任。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或公众号平台取得联系。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
更多香港IPO上市资讯:www.ryanbencapit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