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方未
「投后管理一共有九件事情可以做:项目管理、分层管理、资源对接、资本运作及退出策略、人才举荐及法律顾问、价值输出、管理提升、公司治理及投资协议跟进、其他事项。」
刘方未导师是复星锐正投资执行总经理。9年投资、商业运作经验。主要关注大消费领域的中早期投资,包含消费品、消费服务、消费金融。此前,曾任职于中信证券,英国目的旅游公司创业。主导并参与了等一批明星企业,曾投资寺库奢侈品交易平台、teambition、蓝游文化、婚礼纪、诸葛找房、IntraMirror、漫漫、量化派等优秀项目。影响力投资评选“2016年度最受欢迎菁英投资人”。
来源于公众号:尚道智本
主讲人:刘方未
刘方未:简单介绍一下我自己,我2004年上大学,2008年踩着金融危机毕业,加入中信证券投行部,因为IPO市场关闸,做了不少研究和上市公司资本市场服务,但现在回过头来看,那时候对于行业的观察还是很有帮助的。后来去国外读书又有了一些新想法,创业做目的地旅游项目,做得还不错。2012年回国,开始接触股权投资,2015年加入复星,专注生活服务、消费升级领域的中早期投资,主导的项目投后增值约50亿人民币,个人历史账面年化回报率约40%。
复星锐正2013年成立,专注于产业结构互联网升级的中早期投资平台,目前在全球3个国家有7个办公室,前端25人,后端9人,过去4年里一共投了82个项目,其中有19个项目估值超过一亿美元,比如量化派、惠民网、微医集团、慧科教育、极光推送等。
投后管理到底有哪些事情可以做?大家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我今天分享的第一个目的,就是帮大家系统性的梳理一下投后管理的事情;第二是提醒大家投后管理需要避免的坑,以及介入的深度;第三是投后管理除了能给投资人爸爸带来直接账面的收益,还能给我们投资人自身带来什么?
投资是场马拉松,投后管理占绝大部分
公司发展的周期曲线图,从整个时间节点来看,从项目的尽调,到投资打款,一直到项目完全退出,实际上都属于投后管理。
大部分投资机构的决策流程是两到三个月,从公司生命周期来看,我们陪伴公司的时间远远大于投前接触的时间。在投后管理以及对行业近距离的观察过程中,我们可以随时调整对于公司的预期以及退出方案。比如2014、2015年的旅游行业,大家都觉得自己投的公司一定可以上市,但是经过了携程收购去哪儿网,市场格局已经很清楚了,市场已经变成了众信与携程两家竞争,其他只有被收购的机会,而这两家的市值在过去的一年里已经缩水50%,现在也没有太多资金去收购,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要不断根据自身对于行业的进一步观察制定投后策略,这一点各位学员需要注意。
从这张图的右半部分来看,只有不到1%的项目能走到IPO,5%到10%的项目,可能因为创始人自身原因、商业模式、后期造血能力差等原因死掉了,大部分的项目都是半死不活的状态,可能投十个项目有九个都需要你救,这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
资本市场这几年增速非常快,市场竞争格局不断加剧,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感觉,好一点的项目大家都参与进去了,行业已经从资本驱动变成资源驱动,我们能为被投公司做的事情,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我们决胜的一部分原因。我们复星产业资源比较丰富,除了正常的投后管理,也会帮助他们对接复星体系背后的资源。
投后管理的九大事项
我详细梳理了一下,投后管理一共有九件事情可以做:项目管理、分层管理、资源对接、资本运作及退出策略、人才举荐及法律顾问、价值输出、管理提升、公司治理及投资协议跟进、其他事项。
-
一、项目管理
项目管理,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很多机构投后管理比较零散,各人负责各自的项目,整个过程中没有一整套项目管理体系,这种做法对于基金管理来说非常不利,大家都知道投资行业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后面的人如何接手前人的项目,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我强烈建议,初创基金最好把项目运营管理做起来。
1、基础运营
搭建项目库,汇总工商资料、财务情况、业务情况、融资需求进度、当前的问题等几个维度的材料,定期回访,早期公司最好两到三月回访一次,千万不要拖到半年。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内部的做法,我们集团内部开发了一个特别大的投管系统,可以把我们所有的项目都放到里面去,我们会制作一张Excel表,抬头的内容比如:什么时间投了多少钱?有多少个董事会席位?其中自己机构占了几席?目前账面价格多少?IRR是多少?
接下来是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什么?有没有变过业务方向?主要季度的运营变化?
现在的运营数据与财务KPI是否相符?KPI的各项指标最好是投完之后马上去跟公司核对和共同确认编辑,否则投的项目太多过一段时间就记不清楚了。基本上很多公司的异动,虽然财务报表有体现,但是KPI变化更明显。比如说有些公司为了不让我们使用否决权,为了报表好看,会故意拖长上、下游的账期,可能把所有的应付账款付掉,账面就是负的现金流了。
再下面的部分会写持有策略,从现阶段行业角度来讲,还看不看好公司?
最后是投后管理团队对它进行哪些赋能和资源对接?你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项目方有没有落地。
这对于我们投后管理的效率提升帮助非常大,强烈建议每位投资人这样去做,多少年之后复盘的时候都会非常清楚的看到,当时我为什么投这个项目?我看到了它哪些指标?业务方向如何变化?随着业务方向的转变,指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比如旅游类的项目,大概分成七个纬度,获客成本是多少?各个转化率是多少?用户复购率是多少?GMV是多少?收入多少?毛利多少?对上下游供应链的账期把控如何?每个季度我们都去跟进。另外这个项目往后的每一轮融资分别融了多少钱?稀释多少股权?跟没跟投?谁投了?对于你后面做很多判断特别有用,不用再回去一轮一轮去核实。
我觉得投资人还是要把工作做的细致一点,你要比创始人更了解公司,要做到未雨绸缪。
2、负责人制度
每个人负责一个项目,每个项目都能找到问责人,我自己的项目,我会定期去跟创业者交流,对于有些公司现阶段有法务或者财务需求,我会直接对接后台人员,他们会提供系统化的支持。
-
二、分层管理
我们将被投公司分成五个星级,并通过每次回访实时更新,动态滚动发展,对不同分层的项目、资源对接的力度和关注的角度实行差异化。大家注意,我们所划分的星级与公司现在所在的轮次没有必然的关系。
五星级的公司是最好的,商业模式比较成熟,团队比较完善,造血能力比较强,可以有效规划未来的路径。
三星到四星的公司,是投后管理过程中最需要关注的一部分。四星公司的主要特征是,商业模式基本完善,但还需要进一步打磨,以有效地解决市场中可能存在的痛点问题。三星公司的团队比较完善,运营逻辑和融资规划都需要我们密切参与探讨,投后负责人要未雨绸缪的帮助。对于三星和四星的公司,我们甚至要比创始人更加了解公司与行业,这样才有可能成长到五星公司。
二星的公司各方面缺胳膊少腿,造血能力比较差,团队也不完善, HR、PR基本上后台人员可以运作,不需要占用我们自己过多时间,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每个季度跟企业讨论商业模式,后续需要融资的时候再进行资源对接。这里也容易出现创始团队分崩离析的问题,99%的公司会失败,这是经验之谈。我曾经投了一个天使轮的文娱项目,起点很高,聚集了行业里的大牛,但是发展过程中,两个联合创始人在业务层面争议较大,后来因为创始人的离职,对于公司的业务进度、融资进度都造成了很大影响,从典型的四星公司迅速拉成一星公司了。现在公司业务转型,又慢慢发展到三星公司。
一星公司的话,肯定是尽快选择并购或者其他方式退出,不要在这样的公司上耗费大量的时间,还是那句话,“好公司不是帮出来的”。
-
三、资源对接
主要分为内部资源对接、外部资源对接以及资本对接。内部对接主要是我们被投项目互相之间打通,比如说我投的量化派是做消费金融的,我会把诸葛找房、婚礼纪这两家公司的产品方与量化派做对接,可以迅速帮助两边的公司去调整自己的策略。
外部资源对接,因为复星旗下的基金很多,所以我们可以从复星非常多的板块进行资源对接。比如在座学员可能有RP资源或者HR资源,我强烈建议大家在加入基金的第一时间要了解信息背景,尽量多挖出来一些资源,方便帮助被投公司进行一些有效的资源对接。
资本对接,就是帮助被投公司融资,我还是建议大家在刚入行的时候,多去外面的基金走动走动,了解每一个基金的投资风格,与市场主流的FA机构多交流,了解对方他们服务能力与态度,因为FA与其他投资机构对接的频次很高。
比如说我投的婚礼纪,我帮他们找了一家FA,FA又给他们列了后续融资需要见的五十家基金,详细介绍谁投过什么,投得好不好,谁具有有决策能力等等,我们还是要以效率为导向。但凡与机构的人进行沟通的时候,大家记得要深挖,就像各位学员今天有机会坐在一个教室,说不定未来就是合作伙伴。
-
四、资本运作及退出
这块分为后续融资、兼并收购、上市服务以及退出策略。
兼并收购这一块有两种方式可以做,第一种是被上市公司收购,第二种最近有很多公司也在这样做,就是与别人成立产业资本,用产业资本的方式来翘杠杆,把产业上下游的公司并到表里来,这一块大家也可以研究一下。如果被投公司准备上市,到时候你可以判断一下市场现在的政策问题,是等两三年之后再上市,还是给公司找到一个更有效的方式,当然不是简单粗暴的并报表,因为现在证监会对这件事情的态度不明朗,有些行业基本已经没法上市了。
上市服务,这一块水还是挺深的,能做的事情还是挺多的。同样是上市,你如果找到一家好的券商,从操作的流程、证监会的帮助、价格都是千差万别的。我们这边要上市的公司,第一件事情就是推到集团,让集团CEO带着我们的被投公司去见各个券商的老大,我们自己想见最高级的人不容易,这点一定要学会借势。
退出策略,就是研究策划各种可能的退出方案,下次有机会单独作为一个模块来讲。
-
五、人才举荐及法律顾问
人才举荐一般投资人都会做。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自己感触很深的经验,我们对被投公司法务与税务方面的帮助,不仅仅是协助他们找到外包公司这么简单,还要做到未雨绸缪。比如说很多公司早期股权结构不是很健康,很多创始人设立员工持股计划,会选择代持,看起来自己的股权多一点。做券商的朋友都知道,如果早期不提前设计好,后面再想单独分出来,或者把其中一部分股权分给某位高管的时候,那时候的股权价值与当时融资的金额不一样,就涉及到股份支付的问题。包括员工持股计划怎么设置?每个人怎么绑定?如何签竞业禁止条款?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提醒。
这些都是我们投资人的防身武器。我们会定期找合作比较好的律所来做分享,一是对新进的投资人进行培训,二是对于市场一些新的法律法规做深入解读。比如一些敏感性的行业,需要ICP牌照,需要文网文牌照,所以我们要对最新法律政策了解多一点,帮助被投公司早做架构设计,千万不要等到最后。
之前我发现沿海省份上市的企业特别多,所以排队时间特别长,西部偏远地区上市就比较快,假如你投的公司在杭州发展,觉得早期无所谓,等到五年后准备上市,券商说去西藏不但可以缩短时间,还可以减税,那你是搬还是不搬?对于全国不同地区注册的税务、法务条款,我们内部都做过非常详细的统计,再分享给创业者,我们多做一点,被投公司未来的坑就少一点。
-
六、价值输出
我们会针对某一领域、结合具体投资案例来分析研究。创业者每天只想一件事,如何把公司做好,所以我们不要动不动就把朋友圈看到的分享发给被投公司去学习,这对创业者来讲是一件很烦的事情,我如果看到不错的内容,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重要的点总结之后再发给创业者,这样沟通也会比较迅速。
失败案例的总结汇报,取决于我们每一个投资人,我们做投资一定要保证行业的专业度。比如说我投的婚礼纪,婚庆行业的其他公司我也会去聊,虽然有些公司最后没有投,但他们还是非常愿意跟我去交流,一旦得知市场上有一些值得借鉴的地方,马上告知团队。
-
七、管理提升
我们经常告诉早期创业者,要成长为优秀的企业,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点,毕竟他们没有像天使实战学院这样的地方去学习,所以在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支持和组织建设、运营提升、技术研发、品牌公关这些方面,尽量多帮助他们。
我们每两个月会组织创始人在一起交流,比如A公司的产品做的特别好,刚好B、C、D公司都是以产品为导向,那就让A公司的产品负责人过来给大家分享。
关于管理管理提升,我有几点感触:
第一: 因为我们投资的大都是初创型的公司,或者快速成长型的公司,公司在快速成长阶段的时候,内生力最重要的是体系性的建设,我说的不是有几个500强出来的就可以了,他们只会照搬,我说的是参与过体系性建设并管理过百人团队的人,企业有没有。
第二: 腾讯把自己的HR分等级分了4级,战略制定层,战略管理层,任务执行层,动作执行层,早期企业前两个可以合并,都是CXO自己制定自己管理。当企业快速发展到50人的时候,最应该补足和确保的就是任务执行层,相当于中层,负责把管理层的战略拆分成任务,分给不同的动作执行层去做。这种组织架构缺乏中层这群人,外部空降不合适,如果CXO也没有内部培养这群人的经验,可能融资融的很快,但是公司一直增长不上去。
-
八、投资协议跟进
SHA、SPA这些文件,可能很多人都没有通读过,还是建议大家多了解,最起码你要知道这些协议怎么用,万一被投公司出问题了,哪一条是可以连贯触发的?
在一个项目的交割过程中,交割前事项基本上律师会把握,比如个税不完整、互联网经营公司没有ICP牌照。但是律师不会跟进交割后条件的,很多投资人也不去跟进,我强烈建议大家投完项目之后做一个表格,把项目所有的交割后条件都写下来,比如ICP证书,公司注册资本达到100万之后,6个月就可以拿到,类似的事情给自己画一个时间流程表,定期去跟进。
-
九、其他事项
比如日常管理、出具诊断报告、搜集行业报告、特殊诉讼等等。
案例分析:量化派
公司成立于2014年1月份,我们投的时候公司只有三个人,办公室都没有。当时做的是第三方征信,用大数据风控的方式做个人授信处理,在发展过程中慢慢从上游引入资金端,验证模型,开始对个人进行放贷。量化派与传统金融机构相比,效率提升是巨大的,现在可以做到几分钟内做出信贷决策,坏账率是传统金融机构的1/5-1/10,去年单月净利润过几千万,而且一直保持每个月20%-30%的增长,在我们的被投公司中发展的最快。
1)业务对接及合作。
前面也说过,我们将被投公司做了很多产品上面的对接,比如与婚礼纪、随手记、世界邦等很多公司互导用户。我也跟复星集团下面的企业做了很多结合,同时还有一些复星的兄弟企业,比如说苏宁、红星美凯龙等,都会对接一些资源。
2)业务战略沟通。
因为公司增长的速度很快,也面临很多挑战,所以我们沟通的很频繁,随时了解公司最近的情况,讨论未来的发展方向。
3)HR与PR指导。
协助复星锐正HR及PR负责人为被投公司组织高管招聘及媒体公关活动。
4)融资协助。
在量化派B轮的时候,市场还不是很清晰,大家都挺担心后期能不能跑通,所以那时候我们投资人以个人身份做背书,帮公司拿到B轮,之后的B+轮、C轮和C+轮都是超额认购百分之两百的水平往上涨。
5)后续资本市场运作。
我们集团的资本市场部直接出面帮忙对接券商,帮忙挑选合适的券商,因为从复星的角度来说,选券商是高频的事情,券商的服务重视程度和服务一次性企业肯定不可同日而语。
6)联合投资。
我们复星有全球化的投资团队,在美国、印度等都有分支机构,我们梳理以前投的80个项目,差不多一半的项目都有全球化发展的属性。我们已经和量化派联合在印度投资了一家公司,也是通过联合投资与被投公司产生更多的关联,增加基金未来的收益。
接管他人投后案例分析和总结
第一,尽快熟悉公司历史沿革和业务关系。
首先要做好交接,拿到所有历史材料。接下来主要看业务层面的交接,因为不是自己投的,理解肯定不深刻,要尽快梳理公司业务和历史沿革,比照投资时点的投资逻辑,如果产生变化,要了解清楚原因。另外要取得最新的财报,分析经营性现金流以及账上现金状况,只看账上还剩多少钱没有意义,还要同时对照当年的财务尽调披露的财务风险。还有一点很重要,要侧面了解主要创始人的持股比例和人际关系,避免决策时候造成误判。
第二,公司当面拜访,一回生二回熟,关系处理的好一些。
第三,协议优先条款梳理。
最好把当时投这家公司的所有优先条款拿出来看,梳理成一张表,还要关注一下后续融资的条款,把最核心的点挑出来,这些都是我们的武器,哪天公司真经营不下去了,就靠这些条款来保护我们的利益。
第四,投后工作开展和执行。
投后管理需要避免的坑,总结起来最重要的是三点。首先是执行力,我管的项目比较多,基本上每两周会花半天时间,把我所有的项目都梳理一遍,问问每位CEO融资情况,需不需要我跟进,如果用碎片的时间来做,很有可能执行不到位,或者会遗漏。其次是内部有效配合。投前投后搭配避免内耗,合理划分职责。再者是服务加管理,我们最重要的是提供管理类的咨询。
投后管理的原则
第一,把握分寸,帮忙不添乱,副驾驶。
如果创业者真的犯错了,你能帮助他是最好的,如果不能,你就承认自己失败好了,强扭的瓜不甜,正面冲突基本上都没有太好的结果,反而把自己的口碑给破坏了。
第二,原则问题不妥协,关键点上帮忙,其他的听创业者。
原则问题不妥协,比如所有的优先条款,我们自己要把控好。比如说一票否决权,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公司会动用不该动用的资金去买房、买车,这种情况防不胜防,一旦发现绝不能妥协。这种情况还是小事,更重要的是会影响你在投资圈与别家基金的关系,比如你发现创始人把公司的一些资产拿出去变卖,以及虚构了一些没有的合同,把钱转到个人账户,如果不处理,其他投资人发现了会怎么看你?这种关系很微妙,所以底线不能退让。
第三,37或者28时间分配,比如说花20%的时间在最好的项目上面,你未来80%的收益可能来自于20%的最好的项目。
投后管理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我觉得投后管理是细水长流的一件事,需要有一定时间阶段才能看到效果,除了帮投资人赚得超额回报,也会给我们自身带来收获。
第一,项目来源。
2013年我投了寺库,那时候我跟市场上所有做奢侈品的人熟络起来。当时另外一家奢侈品平台魅力惠,后来被阿里巴巴收购,总裁史习羽有有能力,先前也不少业内的企业都想挖他过来,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创业者,当他离开阿里巴巴出来创业的时候,我们在公司还没有成立的时候,就投了他的种子轮,目前公司发展的很快,新的一轮也要宣布了。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你对行业的理解,你的人脉也会积累的更多。
第二,良好的行业口碑。
很多2B被投企业的CEO会觉得方未是个很靠谱的投资人,所以后来碰到周围有从甲骨文、IBM出来的人创业,都会推荐给我,所以要和创业者成为朋友。
第三,行业规模及最新动态。
对于一个行业持续不断的理解,有助于让某一个行业变成自己的根据地,除了在自己的资金内部看问题,行业里面的一些新动态,你也可以分享给被投公司。比如说互联网家装行业,三五年之前不成立的模式,不代表现在不成立,很多行业的变迁也给行业提供了更多的投资机会。
第四,近距离观察项目,从而对人、项目和行业有更深的思考和认知。
这一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比如说我认为创始人的情商比学历、行业资源都重要。很多创业者没有危机意识,在公司发展过程中碰到问题的时候,能否有较高的情商迅速调整自己的产品架构,拓展新的业务,这点非常重要。
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感谢天使茶馆!感谢天使实战学院!
欢迎关注RyanBen Capital。